close

周易卷之三繫辭上傳第三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彖者,言乎象者也。

爻者,言乎變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善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

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直譯內容

彖者,言乎象者也。

統論卦義的文字者,說於外觀與狀態者並行。

爻者,言乎變者也。

交錯者,說於更改者並行。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幸運的不祥災禍者,說於他的錯過獲取並行。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事後懊惱捨不得者,說於他的稍微毛病缺點並行。

无咎者,善補過也。

沒有過失者,專長於添足所缺少的錯誤並行。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

這本來的眾多重視輕視者含有於等級,同時小大者含有於所用的符號,爭論幸運的不祥災禍者含有於文詞。

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擔心、焦慮、煩惱事後懊惱捨不得者含有於兩者之間傳達、引進,突然而來的沒有過失者含有於事後懊惱。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這本來的所用的符號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小大,文詞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不安全的改變,文詞並行者,每個點出他的位置此。

 

 

主題:【周易卷之三繫辭上傳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

統論卦義的文字者,說於外觀與狀態者並行。

想要更深入知其卦義的文字層次,說到外觀與狀態要知道歸屬類別更深入所代表意思。

爻者,言乎變者也。

交錯者,說於更改者並行。

炁與炁交錯的層次,說到更改炁變要知道依據更深入所代表意思。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幸運的不祥災禍者,說於他的錯過獲取並行。

幸運與不祥災禍層次,說到他的錯過與獲取要知道差異性更深入所代表意思。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事後懊惱捨不得者,說於他的稍微毛病缺點並行。

事後懊惱捨不得層次,說到他的稍微毛病與缺點要知道微差性更深入所代表意思。

无咎者,善補過也。

沒有過失者,專長於添足所缺少的錯誤並行。

沒有過失層次,專長時時注意增加注意減少犯錯的方案要知道相對應更深入所代表意思。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

這本來的眾多重視輕視者含有於等級,同時小大者含有於所用的符號,爭論幸運的不祥災禍者含有於文詞。

這本來有眾多被重視與被輕視依據包含有區分所在之處等級類別,同時有區分小空間與大空間類別一切包含所用需要的範圍,要區分幸運與不祥災禍依據已包含在於子孫卦炁名稱當中。

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擔心、焦慮、煩惱事後懊惱捨不得者含有於兩者之間傳達、引進,突然而來的沒有過失者含有於事後懊惱。

一切擔心、焦慮、煩惱事後懊惱與捨不得狀況包含兩者相對傳達與引進,突然要來的認為不會有過失結果與想像結果不一樣的時候就會呈現於事後懊惱狀態。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這本來的所用的符號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小大,文詞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不安全的改變,文詞並行者,每個點出他的位置此。

要選擇所用的空間範圍事實存在有小空間與大空間區別,子孫卦炁名稱事實存在不安全與改變狀況區別,子孫卦炁名稱來區依據,每個空間位置各有不同狀況依據產生。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彖】 716頁。
1、豕在行走。見“說文”。
2、“易經”中統論卦義的文字為彖辭。
3、“易經”中解釋彖辭的文字為彖傳。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言】
(1)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2)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3)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4)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乎】
(1) 文言助詞。表疑問的語氣。如:「欺天乎?欺人乎?」
(2) 文言嘆詞。同「啊」。如:「天乎!人間竟有如此慘境!」
(3) 介詞。同「於」。如:「異乎常情」、「超乎常人」、「合乎規定」、「出乎意料」。

【象】
(1) 哺乳類動物。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產於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力強,性溫和。皮厚,毛少,耳大,鼻長圓筒狀,能伸捲自如,有一對長門牙自口伸出。
(2) 外觀、狀態。如:「形象」、「現象」、「氣象」、「星象」、「天象」。
(3) 相似。通「像」。如:「相象」。
(4) 意念針對的人或事物。如:「對象」。
(5) 仿效、摹擬。如:「象形」、「象聲」。
(6) 象徵:用具體有形的事物,表達抽象無形的意義。如:「玫瑰象徵愛情。」

【也】
(1) 同樣、並行。如:「他去,我也去。」、「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皆、全、都。如:「他什麼事也不做,真氣人!」、「我什麼也不知道,你就別再苦苦追問了。」
(3) 尚可。表示讓步的口氣。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4) 加強語氣詞。與「再」、「一點」等詞連用。如:「再也不敢」、「一點也不」。
(5) 文言文助詞。
A>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說明的語氣。如:「然也!」
B>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如:「何也?」、「悲也!」
C>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 表示轉折。如:「房間雖然不大,住起來倒也挺舒適的。」

【爻】 1268頁
1、交錯。
2、組成八卦的基本符號。--為陽爻,- -為陰爻。每卦從下到上,共六爻。

【變】
(1) 更改。如:「變化」、「改變」、「演變」、「千變萬化」、「一成不變」。
(2) 突發的事件。如:「兵變」、「九一八事變」。
(3) 臨機應付的方法。如:「機變」、「通權達變」。
(4) 變動的、變異的。如:「變數」、「變態」。

【吉】
(1) 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如:「吉祥」、「吉利」、「吉日」、「吉屋出租」、「吉人天相」、「良辰吉時」。
(2) 美好祥瑞的事。如:「趨吉避凶」。

【凶】
(1) 惡、殘暴。如:「凶猛」、「凶殘」、「凶惡」、「凶狠」、「凶神惡煞」。
(2) 殺害或殺傷人的行為。如:「行凶」。
(3) 不祥、災禍。與「吉」相對。如:「凶信」、「凶兆」、「趨吉避凶」、「凶多吉少」。
(4) 厲害、激烈。如:「他這次的病勢來得很凶,連醫生都沒把握能治好。」
(5) 收成不好的、鬧饑荒的。如:「凶年」、「凶歲」。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失】
(1) 丟掉、遺落。如:「喪失」、「遺失」、「失而復得」、「失魂落魄」。
(2) 錯過、放過。如:「失之交臂」、「錯失良機」、「機不可失」。
(3)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
(4) 錯誤。如:「失誤」、「過失」、「言多必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5) 脫離掌握。如:「失控」、「失足落水」。
(6) 違背、不合。如:「失信」、「失禮」、「失職」。
(7) 不稱心。如:「失意」、「失望」、「失志」。
(8) 改變,和常態不同。如:「失常」、「驚惶失色」、「痛哭失聲」。

【得】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悔】
事後懊惱、追恨。如:「後悔」、「悔恨」、「悔過」、「悔不當初」。

【吝】
捨不得、過分愛惜。如:「吝惜」。

【小】
(1) 不大的。如:「小樹」、「小鳥」、「小城」、「小人物」、「小數目」。
(2) 年紀輕的。如:「小孩」、「小妹妹」、「小時候」、「年紀小」、「小伙子」。
(3)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小店」、「小的不敢」、「恕小民直言」。
(4) 基礎的。如:「小學」。
(5) 壞人、邪惡的人。如:「小人」、「宵小」。
(6) 妾。如:「她嫁給人家做小的。」
(7) 輕視。如:「你可別小看我喔!」
(8) 稍微。表程度不深。如:「小睡」、「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9)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王」、「小老弟」。

【疵】
毛病、缺點。如:「瑕疵」、「吹毛求疵」。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 ㄇㄛˊ。)

【咎】
(1) 災禍。如:「咎由自取」。
(2) 過失。如:「引咎辭職」、「難辭其咎」、「動輒得咎」。
(3) 責罰、怪罪。如:「既往不咎」。

【善】
(1) 好的、正面的。如:「善惡」、「善行」、「善人」、「善事」。
(2) 美好的事。如:「日行一善」、「為善最樂」、「隱惡揚善」。
(3) 專長於。如:「善於辭令」、「能歌善舞」、「英勇善戰」。
(4) 熟悉的。如:「面善」。
(5) 容易。如:「善忘」、「善變」、「多愁善感」、「善解人意」。
(6) 待人親切。如:「和善」、「友善」、「善待」。
(7) 收拾整理、辦理。如:「善後」。

【補】
(1) 將破裂、破損的地方修好。如:「補牆」、「補衣服」、「補破網」、「亡羊補牢」」、「煉石補天」。
(2) 添足所缺少的。如:「補充」、「填補」、「補足」、「補遺」。
(3) 幫助。如:「補助」、「不無小補」、「於事無補」。
(4) 營養的食品。如:「補品」、「冬令進補」、「十全大補湯」。

【過】
(1) 時、空的經歷。如:「過年」、「過河」。
(2) 超出、超越。如:「過分」、「過期」、「過半數」。
(3) 錯誤。如:「過失」、「知過能改」。
(4) 表示某種行為曾經發生或已經完成。如:「看過」、「走過」、「吃過飯」。
(5) 處罰的類別。如:「大過」、「小過」。
(6) 忍受、領受。如:「難過」、「心裡不好過」。
(7) 太甚。如:「過度」、「過獎」。
(8) 轉移。如:「過戶」。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列】
(1) 行列。直排為「行」,橫排為「列」。
(2) 依次排比。如:「排列」、「列隊等候」。
(3) 擺設。如:「陳列」。
(4) 放入、加入。如:「列入」、「列席」、「列管」。
(5) 眾多。如:「列國」、「列島」、「列位」、「列強」、「列祖列宗」。
(6) 量詞。用於計算成行成列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列火車」、「營房前站著一列士兵。」

【貴】
(1) 價值高的。如:「貴重」、「昂貴」、「賤買貴賣」。
(2) 身分尊高。如:「尊貴」、「貴族」、「貴賓」。
(3) 敬辭。如:「貴姓」、「貴國」、「貴寶地」。
(4) 注重、重視。如:「人貴自立」、「難能可貴」。
(5) 地位高的人。如:「權貴」。

【賤】
1) 價格低廉。如:「賤價」、「穀賤傷農」。
(2) 地位低下。如:「低賤」、「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3) 自謙語。如:「賤內」、「賤臣」。
(4) 罵人語。指人輕浮不自重。如:「賤人」、「賤貨」、「賤骨頭」。
(5) 輕視、看不起。如:「貴古賤今」、「貴遠賤近」。

【存】
(1) 在、活著。如:「存在」、「生存」、「存活」。
(2) 保留。如:「保存」、「存疑」、「去蕪存菁」、「碩果僅存」。
(3) 積聚。如:「積存」、「存款」、「存貨」。
(4) 寄放。如:「存放」、「存物箱」。
(5) 懷有、含有。如:「存心」、「心存善念」。

【位】
(1) 表示所在的地方。如:「座位」、「方位」、「位置」。
(2) 處、在。如:「中國位於亞洲的東南方。」
(3) 職務、等級。如:「職位」、「地位」、「爵位」、「甲等體位」。
(4) 數字的位置。如:「個位」、「位數」。
(5) 量詞。用於計算人數的單位。多含敬意。如:「十位客人」、「五位老師」。

【齊】
1.
(1) 平整。如:「整齊」、「齊一」。
(2) 達到同樣的高度或長度。如:「草深齊肩」。
(3) 同時、同樣做一件事。如:「齊唱」、「齊步走」、「百花齊放」。
(4) 整理、整治。如:「齊家治國」。
(5) 完備。如:「齊備」、「齊全」。
(6) 使同等、一致。如:「齊心」。
2.
齊衰:一種喪服。以粗麻布製成,衣旁有滾邊。如:「古代祖父母去世,須著齊衰,服期一年。」

【大】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卦】
古代占卜吉凶所用的符號。初有八卦,八卦再互相搭配,演為六十四卦。如:「卜卦」、「卦辭」。

【辯】
(1) 以言語爭論。如:「辯論」、「抗辯」、「強辯」。
(2) 能言善道的。如:「辯士」、「辯才無礙」。

【辭】
(1) 推讓。如:「辭卸」、「辭謝」、「推辭」。
(2) 避開。如:「不辭辛苦」、「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3) 道別。如:「告辭」、「辭行」、「辭別」。
(4) 解職。如:「辭職」、「辭退」。
(5) 言詞、文詞。通「詞」。如:「言辭」、「措辭」。
(6) 口實、話柄。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7) 辭世:死亡。如:「人已辭世,哭也無益。」
(8) 辭歲:除夕夜家人相聚團拜。

【憂】
(1) 擔心、焦慮、煩惱。如:「憂心」、「憂慮」、「憂愁」、「先天下之憂而憂」。
(2) 煩惱的事。如:「高枕無憂」、「內憂外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 丁憂:遭遇父母的喪事。如:「丁憂在家」。

【介】
(1) 在兩者之間,或在兩者之間傳達、引進。如:「介入」、「介紹」、「媒介」。
(2) 放在心裡。如:「介意」。
(3) 正直。如:「耿介」。
(4) 身上有甲殼的水產動物。如:「介蟲」、「介類」。
(5) 小草。比喻極小的東西。通「芥」。如:「一介不取」。
(6) 量詞。用於計算人或銅錢的單位。相當於「個」。如:「一介書生」、「一介平民」、「介不取」。

【震】
(1) 令人驚慌的撼動。如:「地震」、「震撼」、「震盪」。
(2) 心情大受影響,十分激動。如:「震驚」、「震怒」。
(3) 突然而來的大雷。
(4)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雷電。

【咎】
(1) 災禍。如:「咎由自取」。
(2) 過失。如:「引咎辭職」、「難辭其咎」、「動輒得咎」。
(3) 責罰、怪罪。如:「既往不咎」。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險】
(1) 不安全的。如:「險局」、「危險」、「險境」、「險象環生」。
(2) 災害。如:「水險」、「火險」、「保險」、「脫險」。
(3) 地勢艱危的。如:「險坡」、「險道」、「險要」、「天險」。
(4) 邪惡的、狠毒的。如:「陰險」、「險詐」、「奸險」。
(5) 幾乎、差一點。如:「險勝」、「險遭不測」、「險遭毒手」。
(6) 無法預料安危或成敗的事。如:「冒險」、「風險」。

【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各】
1. 每個。如:「各處」、「各別」、「各位」、「各行各業」、「各不相干」、「各有千秋」、「各奔前程」。
2. 自各兒:每個人、自己。或作「自個兒」。如:「自各兒的東西要看好,可別弄丟了!」。

【指】
(1) 手掌前端分支的部分。如:「手指」、「指紋」、「食指大動」。
(2) 用手指頭直比。如:「指鹿為馬」、「牧童遙指杏花村」。
(3) 朝向、對著。如:「時針正指著十二點。」、「請你不要用槍指著我的頭。」
(4) 點出。如:「指點」、「指明」、「指教」。
(5) 希望。如:「指望」。
(6) 直立起來。如:「令人髮指」。
(7) 斥責。如:「千夫所指,無病而死。」

【所】
(1) 地方、位置。如:「處所」、「場所」、「適得其所」。
(2) 機關、單位。如:「診所」、「派出所」、「鎮公所」、「研究所」。
(3) 語助詞:
A>表示動作的意向。如:「所向無敵」、「據我所知」。
B>與「為」、「被」合用,表示被動。如:「他的作品被大家所喜愛。」
(4) 指示代名詞。如:「所見所聞」、「所作所為」。
(5) 量詞。用於計算建築物的單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學校」。
(6) 所以:
A>因此,表示結果。如:「因為媽媽愛你,所以才管你。」
B>為何、為麼,表示原因。如:「這就是我所以要轉學的原因。」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術龍 的頭像
    術龍

    【術龍五術堪輿學苑】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