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卷之三繫辭上傳第十二章】
作者:術龍
-------------------------------------------------------------------------------------------------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坤毀,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
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直譯內容】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易說:「起源的地方時間護助此,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沒有未吉祥、順利。」
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護助者幫忙、輔佐,時間此動作的意向幫忙、輔佐者遵循、服從.人此動作的意向幫忙、輔佐者誠實。實行誠實想法、意念於遵循、服從,再用還具善良美德的,事情用起源的地方時間護助此,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沒有未吉祥、順利。」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寫未全所說的話,所說的話未全心思、想法,如此就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此心思、想法,那未能夠漸漸顯現嗎。」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制定、訂定外觀、狀態因為完備心思、想法,建立、制訂吉凶所用的符號因為終止狀況不合法的,聯綴、連接言詞、文詞這裡因為全他所說的話,更改至交流、往來、交往此因為極端好處、益處,突出這各種姿勢的動作此因為非常微妙不可測的。」
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坤那改變此混雜不正的,乾坤整個、全部的依次排比至改變制定、訂定於那裡而已。
乾坤毀,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乾坤損傷、破壞,就沒有此漸漸顯現改變,改變未能夠漸漸顯現,即乾坤有所選擇差不多的停止、歇止也。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正確原因表現、顯現到動作的開始、持續稱呼此方法,表現、顯現到裡面者稱呼此才能,物體形態改變到決斷、判斷這稱呼此突發的事件,依例演算、探究到從事這稱呼此交流、往來、交往,全部的、整個的到安排、安置這時間裡面這人稱呼此職業所做的事。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正確原因提到外觀、狀態,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實際存在因為漸漸顯現時間裡面這幽深難見,然後起草、編寫眾多、各個他的樣子、模樣表面形態,外觀、狀態他的內容適當、適合,正確原因稱呼此外觀、狀態。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實際存在因為漸漸顯現時間裡面這有所行為,然後景像、情景此了解、領悟交流、往來、交往因為從事他的標準、法則行為規範,聯綴、連接言詞、文詞如何用判定他的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不祥、災禍,正確原因稱呼此交錯。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
十分時間裡面這幽深難見者懷有、含有於吉凶所用的符號,突出時間裡面這有所行為者懷有、含有於言詞、文詞。
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
物體形態改變到決斷、判斷這懷有、含有於突發的事件.依例演算、探究到從事這懷有、含有於交流、往來、交往。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微妙不可測的到了解、通曉這懷有、含有於那個人,憑記憶並且達到此,非所說的話才可靠、不懷疑,懷有、含有於遵循的規範從事。
主題:【周易卷之三繫辭上傳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易說:「起源的地方時間護助此,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沒有未吉祥、順利。」
易說:「從起源的地方時間程序開始運用此方式即能得到幫助,達到順利沒有未呈現吉祥、順利。」
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護助者幫忙、輔佐,時間此動作的意向幫忙、輔佐者遵循、服從.人此動作的意向幫忙、輔佐者誠實。實行誠實想法、意念於遵循、服從,再用還具善良美德的,事情用起源的地方時間護助此,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沒有未吉祥、順利。」
老師說:「護助者就是得到幫忙與輔佐,運用時間程序此動作的方式得到幫忙與輔佐的人只要遵循與服從而已.一個人能得到此動作的意向而得到幫忙與輔佐的人必須誠實。實行誠實想法與意念並且遵循與服從而已,再用還具善良美德的品行,事情用起源的地方時間程序護助而已,只有順利沒有未吉祥與不順利。」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寫未全所說的話,所說的話未全心思、想法,如此就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此心思、想法,那未能夠漸漸顯現嗎。」
老師說:「寫不完要說的話,所說的話無法全部表達出心思與想法,如此就專業者而言此心思與想法,還不能夠漸漸顯現與了解嗎。」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有學問道德的人說:「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制定、訂定外觀、狀態因為完備心思、想法,建立、制訂吉凶所用的符號因為終止狀況不合法的,聯綴、連接言詞、文詞這裡因為全他所說的話,更改至交流、往來、交往此因為極端好處、益處,突出這各種姿勢的動作此因為非常微妙不可測的。」
老師說:「專業者能舉例說明定義外觀與狀態來表達出已經完備心思與想法,並且已建立與制訂吉凶所用的符號因為已終止了狀況不合法的繆論,聯綴與連接出言詞與文詞這裡因為已全是他所說的話,更改至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三種程序因為能從此過極兩端得到好處與益處,突出這各種姿勢的動作物形此因為呈現非常微妙不可測的情境程序。」
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坤那改變此混雜不正的,乾坤整個、全部的依次排比至改變制定、訂定於那裡而已。
時間相對空間而改變此混雜不正的時空,時間相對空間全部的依次排比而改變制定與訂定於時空那裡程序而已。
乾坤毀,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乾坤損傷、破壞,就沒有此漸漸顯現改變,改變未能夠漸漸顯現,即乾坤有所選擇差不多的停止、歇止也。
時間相對空間程序法則如果錯誤,就沒有辦法推衍此漸漸顯現改變依據程序方式,改變就無法能夠漸漸顯現出來正確結果,所以時間相對空間程序法則如果錯誤那差不多全部停止推演與推衍程序也。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正確原因表現、顯現到動作的開始、持續稱呼此方法,表現、顯現到裡面者稱呼此才能,物體形態改變到決斷、判斷這稱呼此突發的事件,依例演算、探究到從事這稱呼此交流、往來、交往,全部的、整個的到安排、安置這時間裡面這人稱呼此職業所做的事。
正確原因從表現與顯現到動作的開始與持續此稱呼這就是時間相對空間程序法則,從表現與顯現到裡面能運用者此稱呼為才能展現依據,從物體形態改變到決斷與判斷這稱呼此突發的事件掌握變卦程序,依例演算與探究到從事這稱呼此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三種邏輯推演相對推衍程序,全部的與整個的到安排與安置這時間裡面情境這人稱呼此職業所做的事情境劇本。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正確原因提到外觀、狀態,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實際存在因為漸漸顯現時間裡面這幽深難見,然後起草、編寫眾多、各個他的樣子、模樣表面形態,外觀、狀態他的內容適當、適合,正確原因稱呼此外觀、狀態。
正確原因提到外觀與狀態,專業者實際存在用推演程序漸漸顯現出時間裡面這幽深難見劇本,然後起草與編寫眾多與各個他的樣子與模樣論述出表面形態意思,外觀與狀態他的內容適當與適合,正確原因稱呼此外觀與狀態歸屬本義。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實際存在因為漸漸顯現時間裡面這有所行為,然後景像、情景此了解、領悟交流、往來、交往因為從事他的標準、法則行為規範,聯綴、連接言詞、文詞如何用判定他的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不祥、災禍,正確原因稱呼此交錯。
專業者實際存在用推演程序漸漸顯現了解時間裡面轉乘這有所行為程序,然後呈現景像與情景此了解與領悟而執行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三種邏輯推演相對推衍程序附於從事他的標準與法則行為規範,聯綴與連接言詞與文詞如何用判定他的順利與不順利,正確原因稱呼此交錯轉乘程序。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
十分時間裡面這幽深難見者懷有、含有於吉凶所用的符號,突出時間裡面這有所行為者懷有、含有於言詞、文詞。
對數與合數時間裡面這幽深難見者程序懷有與含有於吉凶所用的符號依據,過極與本極時間裡面程序這有所行為懷有與含有於言詞與文詞情境劇本。
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
物體形態改變到決斷、判斷這懷有、含有於突發的事件.依例演算、探究到從事這懷有、含有於交流、往來、交往。
物體形態改變到決斷與判斷依據這懷有與含有於突發的事件掌握變卦程序.依例演算與探究到從事這懷有、含有於陽交流陰、乾往來坤、雄交往雌三種邏輯推演相對推衍程序。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微妙不可測的到了解、通曉這懷有、含有於那個人,憑記憶並且達到此,非所說的話才可靠、不懷疑,懷有、含有於遵循的規範從事。
微妙不可測的到了解與通曉這懷有與含有於那個學習者,憑記憶並且達到正確運用,而不是用所說的話才讓人感到可靠與不懷疑,而是展現出懷有與含有於遵循的規範從事程序。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易】
(1) 不困難的、不須費力的。如:「容易」、「輕易」、「易如反掌」、「輕而易舉」、「知難行易」。
(2) 平和。如:「平易近人」。
(3) 改變。如:「易容」、「易地而處」、「改弦易轍」、「移風易俗」。
(4) 因交換而演變成的商業行為。如:「交易」。
【曰】
(1) 說。用於文言文。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 稱為。用於文言文。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自】
(1)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3)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4)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5)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祐】
神明護助。如:「保祐」、「庇祐」。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吉】
(1) 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如:「吉祥」、「吉利」、「吉日」、「吉屋出租」、「吉人天相」、「良辰吉時」。
(2) 美好祥瑞的事。如:「趨吉避凶」。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利】
(1)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2)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3)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4)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5)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子】
1.
(1) 地支的第一位。
(2) 子時: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3)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4) 後代。如:「子嗣」、「絕子絕孫」。
(5)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魚子」、「瓜子」、「桃子」、「橘子」。
(6)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7)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孔子」、「孟子」。
2. 詞綴:
A>接名詞。如:「車子」、「房子」、「褲子」、「桌子」、「小孩子」。
B>接形容詞。如:「胖子」、「聾子」、「亂子」。
C>接量詞。如:「兩下子」、「兩碼子事」。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助】
幫忙、輔佐。如:「幫助」、「互助」、「輔助」、「天助自助」、「助人為快樂之本。」
【也】
(1) 同樣、並行。如:「他去,我也去。」、「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皆、全、都。如:「他什麼事也不做,真氣人!」、「我什麼也不知道,你就別再苦苦追問了。」
(3) 尚可。表示讓步的口氣。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4) 加強語氣詞。與「再」、「一點」等詞連用。如:「再也不敢」、「一點也不」。
(5) 文言文助詞。
A>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說明的語氣。如:「然也!」
B>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如:「何也?」、「悲也!」
C>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 表示轉折。如:「房間雖然不大,住起來倒也挺舒適的。」
【所】
(1) 地方、位置。如:「處所」、「場所」、「適得其所」。
(2) 機關、單位。如:「診所」、「派出所」、「鎮公所」、「研究所」。
(3) 語助詞:
A>表示動作的意向。如:「所向無敵」、「據我所知」。
B>與「為」、「被」合用,表示被動。如:「他的作品被大家所喜愛。」
(4) 指示代名詞。如:「所見所聞」、「所作所為」。
(5) 量詞。用於計算建築物的單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學校」。
(6) 所以:
A>因此,表示結果。如:「因為媽媽愛你,所以才管你。」
B>為何、為麼,表示原因。如:「這就是我所以要轉學的原因。」
【順】
(1) 沿、循。與「逆」相對。如:「順風」、「順流」、「順序」。
(2) 遵循、服從。如:「歸順」、「順從」、「順理成章」。
(3) 隨。如:「順口」、「順手」、「順應」。
(4) 剛好、就便。如:「順便」、「順路」。
(5) 適合、如意。如:「順心」、「順眼」、「唸起來很順口」、「這枝筆用起來很順手。」
(6) 通暢。如:「通順」、「順暢」。
(7) 整理。如:「拿把梳子把頭髮順一順。」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信】
(1) 誠實。如:「信用」、「誠信」、「失信」。
(2) 可靠、不懷疑。如:「信任」、「信賴」、「信譽」、「相信」、「可信度」。
(3) 崇仰。如:「信仰」、「信念」、「信徒」、「信奉」。
(4) 隨便、任意。如:「信步而行」、「信口開河」、「信手拈來」。
(5) 書札、函件。如:「書信」、「信件」、「掛號信」。
(6) 消息。如:「音信」、「報信」、「信息」、「喜信」。
(7) 憑證。如:「信物」、「印信」。
【履】
(1) 鞋子。如:「草履」、「削足適履」、「西裝革履」。
(2) 腳步。如:「步履」。
(3) 踩、踏。如:「如履薄冰」。
(4) 實行。如:「履行」、「履約」。
(5) 經歷。如:「履歷」。
【思】
(1) 想。如:「思慮」、「思考」、「思索」、「思量」、「胡思亂想」。
(2) 懷念、想念。如:「相思」、「思念」、「思慕」、「思鄉」。
(3) 想法、意念。如:「構思」、「文思」、「心思」。
【乎】
(1) 文言助詞。表疑問的語氣。如:「欺天乎?欺人乎?」
(2) 文言嘆詞。同「啊」。如:「天乎!人間竟有如此慘境!」
(3) 介詞。同「於」。如:「異乎常情」、「超乎常人」、「合乎規定」、「出乎意料」。
【順】
(1) 沿、循。與「逆」相對。如:「順風」、「順流」、「順序」。
(2) 遵循、服從。如:「歸順」、「順從」、「順理成章」。
(3) 隨。如:「順口」、「順手」、「順應」。
(4) 剛好、就便。如:「順便」、「順路」。
(5) 適合、如意。如:「順心」、「順眼」、「唸起來很順口」、「這枝筆用起來很順手。」
(6) 通暢。如:「通順」、「順暢」。
(7) 整理。如:「拿把梳子把頭髮順一順。」
【又】
(1) 再。表示動作或現象的重複。如:「看了又看」、「你又來了!」、「一天又一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 兼而有之。用來連結平列的詞意。如:「又唱又跳」、「又快又好」、「她又美又聰明。」
(3) 並。表示強調的語氣。如:「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又不是三歲小孩,怎麼會不懂呢?」
(4) 表示更進一層。如:「他的病情又加重了。」
(5) 表示動作或情況先後連接。如:「他病才剛好又回去工作了。」
(6) 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三又二分之一。」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尚】
(1) 還。如:「尚未」、「尚小」、「尚且」、「尚可」。
(2) 尊貴不俗。如:「高尚」。
(3) 尊崇、注重。如:「崇尚」、「尚文」、「尚武」、「尚仁」、「明理尚義」。
(4) 所崇尚的風氣或格調。如:「風尚」、「時尚」。
【賢】
(1) 具善良美德的。如:「賢慧」、「賢淑」、「賢妻良母」。
(2) 有才幹德識的人。如:「聖賢」、「先賢」、「見賢思齊」、「選賢與能」。
(3) 對輩分相同或較低的人的敬稱。如:「賢弟」、「賢內助」。
(4) 勝過。如:「君賢於眾人。」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書】
(1) 成冊的著作。如:「書本」、「書籍」、「圖書」、「教科書」、「線裝書」、「百科全書」。
(2) 信。如:「家書」、「書信」。
(3) 文件。如:「證明書」、「申請書」。
(4) 寫。如:「書寫」、「振筆疾書」。
(5) 字體。如:「楷書」、「草書」、「行書」。
【盡】
(1) 完畢、終止。如:「盡頭」、「緣盡情了」、「取之不盡」。
(2) 竭力。如:「竭盡」、「盡力」、「盡責」、「盡忠報國」、「盡人事聽天命」。
(3) 都、全。如:「盡是」、「盡信」、「眾人盡喜」、「盡在不言中」。
(4) 極端、非常。如:「盡歡」、「盡量」、「盡善盡美」。
(5) 隱沒。如:「白日依山盡」。
(6) 完備。如:「詳盡」。
(7) 死亡。如:「自盡」。
【言】
(1)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2)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3)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4)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意】
(1) 心思、想法。如:「心意」、「意思」、「意見」、「隨意」、「詞不達意」。
(2) 料想、推測。如:「意外」、「意料」、「意想不到」。
(3) 情趣。如:「古意盎然」、「詩情畫意」。
(4) 情態。如:「睡意」、「醉意」。
(5) 願望。如:「滿意」、「稱心如意」、「差強人意」。
【然】
(1)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2)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3)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4)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5)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則】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聖】
(1)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2)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3)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4)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5)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6)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可】
1.
(1) 允許。如:「許可」、「認可」。
(2) 能夠、適宜。如:「可以」、「可口」、「可大可小」、「堅不可摧」。
(3) 堪、值得。如:「可愛」、「可憐」、「可惜」、「可敬」、「可惡」、「可喜可賀」。
(4) 但是。如:「可是」、「他雖笨,可很用功。」
(5) 豈。如:「這可不是一場騙局?」
(6) 表示語氣的加強。如:「他可神氣了!」、「這下子可慘了!」
(7) 疑問詞。如:「你可知道?」、「此話可當真?」、「你可曾想過?」
(8) 美好的。如:「可人兒」。
2.
可汗(ㄎㄜˋㄏㄢˊ):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主的稱呼。
【見】
1.
(1)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2) 拜會、訪問。如:「拜見」。
(3) 會面。如:「接見」、「見客」。
(4)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5)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6)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就裂」、「見風轉舵」。
(7) 被。用在動詞前,表示被動。如:「見笑」、「見棄」、「請別見怪」。
2.
顯露、顯出。通「現」。如:「發見」、「情見乎辭」。
【立】
(1) 站。如:「站立」、「立正」、「立定」、「頂天立地」。
(2) 制定、訂定。如:「立法」、「立案」、「立憲」。
(3) 建樹、成就。如:「立威」、「立言」、「立德」、「立功」、「三十而立」。
(4) 存在、生存。如:「自立」、「獨立」、「勢不兩立」。
(5) 馬上、即刻。如:「立即」、「立刻」。
(6) 設置。如:「私立」、「公立」、「設立」、「創立」。
【象】
(1) 哺乳類動物。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產於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力強,性溫和。皮厚,毛少,耳大,鼻長圓筒狀,能伸捲自如,有一對長門牙自口伸出。
(2) 外觀、狀態。如:「形象」、「現象」、「氣象」、「星象」、「天象」。
(3) 相似。通「像」。如:「相象」。
(4) 意念針對的人或事物。如:「對象」。
(5) 仿效、摹擬。如:「象形」、「象聲」。
(6) 象徵:用具體有形的事物,表達抽象無形的意義。如:「玫瑰象徵愛情。」
【設】
(1) 布置、安排。如:「設置」、「擺設」、「設備」、「陳設」、「設施」。
(2) 建立、制訂。如:「建設」、「設防」、「設限」。
(3) 籌劃。如:「設計」、「設法」。
(4) 假想。如:「假設」、「設想」。
【卦】
古代占卜吉凶所用的符號。初有八卦,八卦再互相搭配,演為六十四卦。如:「卜卦」、「卦辭」。
【情】
(1) 喜、怒、哀、樂的內心感受。如:「心情」、「情緒」。
(2) 男女之間的愛意。如:「愛情」、「談情說愛」、「情竇初開」、「情投意合」。
(3) 親屬之間的情感。如:「親情」、「手足之情」。
(4) 友誼、交誼。如:「人情」、「友情」、「交情」、「情同手足」。
(5) 狀況。如:「情況」、「情形」、「情節」、「實情」、「病情」。
【偽】
(1) 假。如:「偽裝」、「偽鈔」、「偽造文書」。
(2) 不合法的。如:「偽政權」、「偽政府」、「偽滿洲國」。
【繫】
1.
(1) 聯綴、連接。如:「聯繫」、「維繫」。
(2) 拴住、捆綁。如:「繫馬」、「繫頸」、「繫足」。
(3) 懸掛、牽掛。如:「繫念」、「繫懷」、「繫掛」。
(4) 捕捉、監禁。如:「繫俘」。
2.
(1) 綁、結。如:「繫鞋帶」、「繫領帶」。
(2) 佩飾。如:「她胸前繫了一朵花。」
【辭】
(1) 推讓。如:「辭卸」、「辭謝」、「推辭」。
(2) 避開。如:「不辭辛苦」、「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3) 道別。如:「告辭」、「辭行」、「辭別」。
(4) 解職。如:「辭職」、「辭退」。
(5) 言詞、文詞。通「詞」。如:「言辭」、「措辭」。
(6) 口實、話柄。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7) 辭世:死亡。如:「人已辭世,哭也無益。」
(8) 辭歲:除夕夜家人相聚團拜。
【焉】
(1) 代名詞。用以表示指示,相當於「之」、「彼」、「這裡」。如:「心不在焉」。
(2) 豈、如何。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3) 語助詞。置於句末,表示肯定的語氣。相當於「也」、「矣」、「呢」。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4) 詞綴。用於形容詞或副詞之後,表示狀態,相當於「然」、「樣子」。如:「忽焉」、「休休焉」、「戚戚焉」。
【變】
(1) 更改。如:「變化」、「改變」、「演變」、「千變萬化」、「一成不變」。
(2) 突發的事件。如:「兵變」、「九一八事變」。
(3) 臨機應付的方法。如:「機變」、「通權達變」。
(4) 變動的、變異的。如:「變數」、「變態」。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通】
(1) 順暢、不阻塞。如:「通暢」、「通順」。
(2) 使順暢。如:「通馬桶」、「通水管」。
(3) 交流、往來、交往。如:「通信」、「流通」、「通商」、「通車」、「通航」、「互通有無」。
(4) 全部、都。如:「通盤考量」、「通通上去」。
(5) 明白、了解。如:「精通」、「通曉」、「通情達理」。
(6) 報告、告知。如:「通知」、「通報」。
(7) 普遍、適合一般人的。如:「通病」、「通行」、「通俗」、「通性」、「通稱」
(8) 暗中勾結。如:「串通」、「勾通」。
(9) 量詞:
A>計算文書、電訊的單位。如:「一通電話」、「三通電報」。
B>計算敲擊鐘鼓次數的單位。如:「擂鼓三通」。
【利】
(1)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2)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3)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4)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5)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鼓】
(1) 一種打擊樂器。用獸皮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如:「擊鼓鳴冤」。
(2) 敲擊、拍擊。如:「鼓掌」、「鼓琴」。
(3)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4) 振動。如:「鼓動」、「鼓翅」。
(5) 突出、漲起。如:「鼓著腮幫子」、「鼓著一肚子的氣」。
【舞】
(1) 身體配合節奏表演各種姿勢的動作。如:「跳舞」、「手舞足蹈」、「載歌載舞」、「舞步輕盈」。
(2) 舞蹈的名稱。如:「交際舞」、「芭蕾舞」、「華爾滋舞」。
(3) 揮動、耍動。如:「舞劍」、「舞棒」。
(4) 賣弄、玩弄。如:「舞弊」、「舞文弄墨」。
(5) 飛揚、飛翔。如:「飛舞」、「眉飛色舞」。
(6) 興起。如:「鼓舞」。
【神】
(1)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2)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3)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4)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5)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6)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乾】
1.
(1) 枯竭,沒有水分的。如:「乾草」、「乾枯」、「乾涸」、「乾柴烈火」、「口乾舌燥」。
(2) 空、徒。如:「乾等」、「乾著急」、「乾瞪眼」。
(3) 結拜認來的親戚關係。如:「乾爹」、「乾媽」、「乾兒子」、「乾妹妹」。
(4) 經脫水加工製成的食品。如:「肉乾」、「乾糧」、「豆腐乾」、「鹹菜乾」、「小魚乾」、「梅乾菜」。
(5) 表面的、形式化的。如:「乾笑兩聲」、「那婦人乾哭了一夜。」
2.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象徵天、陽等意義。
【坤】
(1)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地、臣、母、妻等。
(2) 女性的、女方的。如:「坤伶」、「坤德」、「坤範」、「坤儀」。
【縕】 第1564頁。
一、音運。
1、亂麻。也指新舊綿絮的混雜物。
2、深奧。通蘊。
二、音氳。
赤黃色。
【邪】
1.
(1) 不正的。如:「邪惡」、「邪念」、「邪事」、「邪說」、「邪魔歪道」。
(2) 不正當的思想或行為。如:「改邪歸正」、「邪不勝正」。
(3) 怪異、不合常理。如:「這事很邪門,要小心應付才行!」
(4) 人們無法理解的怪異事件。如:「中邪」、「百邪不侵」。
(5) 中醫稱足以傷人致病的四時之氣或環境因素。如:「風邪」、「寒邪」。
2.
文言文裡,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同「耶」。如:「是邪?非邪?」
【成】
(1) 做好了。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
(2) 變為。如:「點石成金」、「他成了大忙人」、「鐵杵磨成繡花針」。
(3)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如:「成熟」、「成人」、「成蟲」。
(4) 可以。如:「不成」。
(5) 既有的、既定的。如:「成語」、「成見」。
(6) 整個、全部的。如:「成天」、「成年累月」。
(7) 促成。如:「成全」、「君子有成人之美」。
(8) 達到。如:「成千上萬」、「成雙成對」。
(9) 構成整體的。如:「成分」、「成員」。
(10) 量詞。用於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如:「有八成希望。」
【列】
(1) 行列。直排為「行」,橫排為「列」。
(2) 依次排比。如:「排列」、「列隊等候」。
(3) 擺設。如:「陳列」。
(4) 放入、加入。如:「列入」、「列席」、「列管」。
(5) 眾多。如:「列國」、「列島」、「列位」、「列強」、「列祖列宗」。
(6) 量詞。用於計算成行成列的人或物的單位。如:「一列火車」、「營房前站著一列士兵。」
【中】
1.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2)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3)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4)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5)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6) 正好、剛好。如:「適中」。
(7)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2.
(1)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2)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3)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4)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矣】
語助詞:
A>表示肯定的語氣。如:「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B>表示已然的語氣。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毀】
(1) 損傷、破壞。如:「銷毀」、「毀壞」、「摧毀」、「毀滅」、「墜毀」。
(2) 批評、說人壞話。如:「毀譽參半」。
【或】
(1) 表示不確定,有所選擇。如:「或者」、「或許」。
(2) 代稱某人、有人。如:「或曰」、「或貴或賤」。
(3) 有的,虛指某事物。如:「或多或少,總有些出入。」
【幾】
1.
幾乎:極為接近的、差不多的。如:「我幾乎快忘記這回事了。」
2.
(1) 表示不確定的數目。如:「相差無幾」、「才看了幾頁書就睡著了。」
(2) 對未知數目的疑問詞。如:「流星是幾時出現的?」、「你們班上有幾個人?」
(3) 幾何:
A>不確定數目的疑問詞。如:「人生幾何?」
B>研究物體形狀、位置、大小之間相互關係的學問。
【息】
(1) 呼吸之氣。如:「喘息」、「嘆息」、「氣息」、「一息尚存」。
(2) 音信。如:「消息」、「信息」。
(3) 停止、歇止。如:「平息」、「息怒」、「歇息」、「休息」、「息事寧人」。
(4) 子錢,本金所生的利潤。如:「利息」、「月息」、「年息」。
(5) 兒子。如:「子息」。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形】
(1) 樣子、模樣。如:「形狀」、「圓形」、「外形」。
(2) 軀體。如:「形影不離」、「形單影隻」。
(3) 狀況。如:「地形」、「形勢」。
(4) 表現、顯現。如:「形諸於色」、「喜形於色」。
(5) 比較。如:「相形之下」、「相形失色」。
【上】
1.
(1)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2) 在前面的:
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
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3)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4)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5)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6)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7)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8)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9)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10) 置於動詞之後:
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
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2.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器】
(1) 用具的總稱。如:「兵器」、「器具」、「武器」、「容器」、「器物」。
(2) 氣度、度量。如:「器量」、「小器」。
(3) 才能。如:「器重」、「器識」、「大器晚成」。
(4) 生物體中負責某種獨立機能的組織。如:「器官」、「呼吸器」、「生殖器」。
【化】
1.
(1) 勸導使性情變好。如:「感化」、「教化」、「潛移默化」。
(2) 使改變。如:「化名」、「化妝」、「化險為夷」、「千變萬化」。
(3) 消除。如:「化解」、「化痰止咳」。
(4) 使物體形態改變。如:「液化」、「焚化」、「火化」、「融化」。
(5) 化緣:佛家以能布施者為與佛有緣,故僧尼等求人布施財物稱為「化緣」。
(6) 羽化:
A>昆蟲自蛹或稚蟲蛻變為成蟲時,稱為「羽化」。
B>稱得道成仙為「化」。
(7) 接於名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狀態的改變。如:「現代化」、「電腦化」、「科技化」、「平民化」、「自動化」。
(8) 化學:研究物質結構、性質及變化過程之科學。
2.
化子:靠討飯、要錢過活的人。或稱為「乞丐」、「叫化子」。
【裁】
(1) 用刀剪等把紙或布割裂、剪開。如:「剪裁」、「裁紙」、「裁縫」。
(2) 決斷、判斷。如:「裁決」、「裁判」、「裁奪」。
(3) 削減。如:「裁員」、「裁減」、「裁軍」。
(4) 體制、格式。如:「體裁」、「別出新裁」。
(5) 控制。如:「獨裁」、「制裁」。
【推】
(1) 用手將物件往前移。如:「推車」、「推開」、「推門」。
(2) 找藉口回絕或躲避。如:「推托」、「推卸」、「推辭」、「推三阻四」。
(3) 擴展、使事情進行。如:「推行」、「推展」、「推動」、「推銷」、「推廣」。
(4) 依例演算、探究。如:「推求」、「類推」、「推算」、「推論」。
(5) 選出。如:「公推」、「推選」、「推舉」、「推派」。
(6) 尊崇、讚許。如:「推崇」、「推許」。
(7) 除去。如:「推陳出新」。
【行】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舉】
(1) 扛起、抬起、往上托。如:「舉手」、「高舉」、「舉重」、「舉頭望明月」。
(2) 提出。如:「舉例」、「列舉」、「檢舉」。
(3) 推選。如:「選舉」、「推舉」。
(4) 全部的、整個的。如:「舉世聞名」、「舉國歡騰」、「舉世公認」、「舉國上下」、「舉家遷移」。
(5) 行為、動作。如:「舉止」、「壯舉」、「義舉」、「善舉」、「一舉一動」。
(6) 起、興起、發動。如:「舉義」、「百廢待舉」、「大舉進攻」。
(7) 生養。如:「一舉得男」、「中年舉兒子」。
【措】
(1) 安排、安置。如:「措辭」、「措手不及」、「驚慌失措」、「手足無措」。
(2) 籌劃。如:「措施」、「籌措」。
【民】
(1)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2)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3)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事】
(1)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2)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3)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4)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5) 奉養。如:「事奉父母」。
(6)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業】
(1) 所做的事。如:「職業」、「事業」、「農業」、「就業」。
(2) 學習的內容或過程。如:「修業」、「結業」、「畢業」。
(3) 從事。如:「業農」、「業商」。
(4) 財產。如:「產業」、「祖業」、「家業」。
(5) 已經。如:「業已」。
(6) 佛教用語。指人的一切行為、思想、言語等。包括善惡兩面。如:「善業」、「惡業」、「業障」。
(7) 業業:小心謹慎的樣子。如:「兢兢業業」。
【夫】
1.
(1) 成年男子的通稱。如:「懦夫」、「匹夫之勇」、「千夫所指」、「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2) 丈夫、先生。如:「夫妻」、「夫家」、「夫婿」、「前夫」、「亡夫」、「夫唱婦隨」。
(3) 指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農夫」、「漁夫」、「挑夫」、「樵夫」。
(4) 夫子:
A>舊時對老師的敬稱。在論語一書中專指孔子。如:「孔夫子」。
B>舊時婦人稱丈夫為「夫子」。
2.
(1) 文言發語詞,具提示作用。如:「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 語助詞。表示感嘆。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賾】 第1907頁。
幽深難見。見“集韻”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擬】
(1) 計劃、打算。如:「擬購」、「擬辦」、「擬赴約」。
(2) 起草、編寫。如:「草擬」、「如擬」、「擬稿」。
(3) 模仿、仿效。如:「模擬」、「擬人」。
【諸】
(1) 眾多、各個。如:「諸位」、「諸君」、「諸般」、「諸子百家」、「諸如此類」。
(2) 文言「之於」、「之乎」的合音字。如:「藏諸名山」、「付諸流水」、「反求諸己」、「付諸行動」。
(3) 代詞。通「之」。如:「公諸於世」。
【形】
(1) 樣子、模樣。如:「形狀」、「圓形」、「外形」。
(2) 軀體。如:「形影不離」、「形單影隻」。
(3) 狀況。如:「地形」、「形勢」。
(4) 表現、顯現。如:「形諸於色」、「喜形於色」。
(5) 比較。如:「相形之下」、「相形失色」。
【容】
(1) 包含。如:「容納」、「容量」、「容受」、「容身之處」。
(2) 可以、允許。如:「不容」、「容許」。
(3) 忍讓、原諒。如:「容忍」、「包容」、「寬容」。
(4) 面孔、相貌。如:「面容」、「笑容」、「容貌」、「儀容」、「容顏」、「容光煥發」。
(5) 表面形態。如:「陣容」、「臺北市容」。
(6) 修飾、打扮。如:「女為悅己者容」。
(7) 或許、也許。如:「容或有之」。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宜】
(1) 適當、適合。如:「適宜」、「宜人」。
(2) 應該。如:「不宜張揚」、「不宜喧嚷」。
(3) 相安、和順。如:「宜室宜家」。
【動】
(1)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2)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3)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4)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5)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6)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7)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觀】
1.
(1) 看。如:「觀賞」、「觀光」、「參觀」、「觀看」。
(2) 景像、情景。如:「奇觀」、「景觀」、「外觀」、「恢復舊觀」。
(3) 看法、意識。如:「觀念」、「主觀」、「人生觀」、「世界觀」。
2.
(1) 道觀:道教的寺廟。
(2) 小樓及其上之建築物。如:「樓觀」。
【會】
1.
(1) 聚合。如:「會齊」、「會合」、「會商」、「會談」。
(2) 多數人的集聚活動。如:「茶會」、「晚會」、「紀念會」、「里民大會」。
(3) 團體、組織。如:「工會」、「商會」、「同鄉會」。
(4) 都市。如:「省會」、「都會」。
(5) 見面。如:「會面」、「會見」。
(6) 了解、領悟。如:「意會」、「體會」、「會錯意」、「心領神會」。
(7) 能。如:「他會游泳。」、「只要努力,理想一定會實現。」
(8) 可能。如:「他會去嗎?」、「會不會他已經先走了?」
(9) 時機。如:「機會」。
2. 會計:
A>管理財務帳目。
B>負責管理財務帳目工作的人員。如:「她在一家私人公司擔任會計。」
3. 一會兒:片刻,短暫的時間。如:「他肚子很餓,一會兒就把便當吃完了。」
【典】
(1) 可作為依據或規範的書籍。如:「字典」、「典籍」、「經典」、「法典」、「引經據典」。
(2) 標準、法則。如:「典範」、「典型」。
(3) 儀式、典禮。如:「大典」、「慶典」、「開幕典禮」。
(4) 古書中可稱說的故事。如:「用典」、「典故」。
(5) 主持。如:「典試」、「典獄長」。
(6) 質押。如:「典當」、「典押」、「典賣」。
【禮】
(1) 人類的行為規範。如:「禮俗」、「禮節」、「禮法」、「禮儀」。
(2) 表示尊敬的態度或行為。如:「禮貌」、「敬禮」、「行禮」、「禮賢下士」。
(3) 儀式。如:「典禮」、「喪禮」、「成人禮」、「成年禮」。
(4) 贈送人家的物品。如:「禮物」、「獻禮」、「送禮」、「禮金」、「禮餅」。
(5) 尊敬、厚待。如:「禮遇」、「禮聘」。
(6) 禮拜:
A>向神行敬拜禮。
B>基督徒於星期日集會,敬拜上帝的儀式。如:「星日是基督徒做禮拜的日子。」
C>一個星期為一禮拜,星期日為禮拜日。如:「下個禮拜開始期中考。」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斷】
(1) 分開、隔絕。如:「砍斷」、「中斷」、「斷絕」、「斷交」、「一刀兩斷」。
(2) 判定。如:「斷案」、「診斷」、「當機立斷」。
(3) 一定、絕對。如:「斷然」、「斷無此理」、「斷不可行」。
【吉】
(1) 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如:「吉祥」、「吉利」、「吉日」、「吉屋出租」、「吉人天相」、「良辰吉時」。
(2) 美好祥瑞的事。如:「趨吉避凶」。
【凶】
(1) 惡、殘暴。如:「凶猛」、「凶殘」、「凶惡」、「凶狠」、「凶神惡煞」。
(2) 殺害或殺傷人的行為。如:「行凶」。
(3) 不祥、災禍。與「吉」相對。如:「凶信」、「凶兆」、「趨吉避凶」、「凶多吉少」。
(4) 厲害、激烈。如:「他這次的病勢來得很凶,連醫生都沒把握能治好。」
(5) 收成不好的、鬧饑荒的。如:「凶年」、「凶歲」。
【爻】 第1268頁
1、交錯。
2、組成八卦的基本符號。--為陽爻,- -為陰爻。每卦從下到上,共六爻。
【極】
(1) 事物的頂點、頂端。如:「南極」、「兩極」、「登峰造極」。
(2) 十分、非常。如:「極大」、「極小」、「極佳」、「極遠」。
(3) 盡力。如:「極力」、「極目遠眺」。
(4) 電池的兩端。如:「電極」、「陰極」、「陽極」。
【存】
(1) 在、活著。如:「存在」、「生存」、「存活」。
(2) 保留。如:「保存」、「存疑」、「去蕪存菁」、「碩果僅存」。
(3) 積聚。如:「積存」、「存款」、「存貨」。
(4) 寄放。如:「存放」、「存物箱」。
(5) 懷有、含有。如:「存心」、「心存善念」。
【鼓】
(1) 一種打擊樂器。用獸皮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如:「擊鼓鳴冤」。
(2) 敲擊、拍擊。如:「鼓掌」、「鼓琴」。
(3)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4) 振動。如:「鼓動」、「鼓翅」。
(5) 突出、漲起。如:「鼓著腮幫子」、「鼓著一肚子的氣」。
【動】
(1)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2)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3)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4)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5)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6)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7)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明】
(1) 光亮。如:「明亮」、「光明」、「明暗」。
(2) 時序次於現今的。如:「明年」、「明天」。
(3) 了解、通曉。如:「明理」、「明白」、「深明大義」。
(4) 清楚。如:「明辨是非」、「耳聰目明」、「黑白分明」。
(5) 視力、視覺。如:「失明」。
(6) 公開、顯露的。如:「明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7) 聰慧,有智慧的。如:「聰明」。
(8) 朝代名。
(9) 明明:顯然如此、確實。如:「這事明明是他做的,他卻不承認。」
【默】
(1) 沉靜無聲或不出聲。如:「默讀」、「默念」、「默默無語」。
(2) 內心認可或允許卻不表現出來。如:「默許」、「默認」。
(3) 憑記憶寫出。如:「默寫」、「默書」。
(4) 幽默:言行風趣。如:「適時的幽默可以調劑身心。」
【信】
(1) 誠實。如:「信用」、「誠信」、「失信」。
(2) 可靠、不懷疑。如:「信任」、「信賴」、「信譽」、「相信」、「可信度」。
(3) 崇仰。如:「信仰」、「信念」、「信徒」、「信奉」。
(4) 隨便、任意。如:「信步而行」、「信口開河」、「信手拈來」。
(5) 書札、函件。如:「書信」、「信件」、「掛號信」。
(6) 消息。如:「音信」、「報信」、「信息」、「喜信」。
(7) 憑證。如:「信物」、「印信」。
【德】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 ㄇㄛ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