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川易說 十卷  提要

 

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王心敬撰。心敬字爾緝。鄠縣人。

 

乾隆元年薦舉賢良方正。以老病不能赴京而罷。心敬受業於李容。而謹嚴不逮其師。

 

所注諸經。大抵好爲異論。書及春秋爲尤甚。

 

惟此編推闡易理。最爲篤實。

 

其言曰。學易可以無大過。是孔子明易之切於人身。卽是可以知四聖人繫易之本旨。竝可以識學易之要領。

 

又曰易是道人事之書。陰陽消長。只是借來作影子耳。故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於陰陽消長處。看得不明。是影子不眞。若徒泥陰陽消長。而無得於切己之人事。亦屬捕風捉影。

 

又曰置象言易。是謂懸空。執象舍義。是爲泥迹。象義雙顯。則體用一源。顯微無閒。

 

又曰中庸一書。是子思爲當日之言道者視爲高深元遠。

 

故兩引中庸之說以明道。易翼十篇。是孔子爲當日之言易者視爲高深元遠。

 

故重申易簡之說以明易。後儒往往索諸隱深。欲以張皇易妙。而不知反失其本旨。

 

又曰若易不關象。不知義於何取。不屬卜筮。不知設蓍何爲。

 

又曰學者讀易。不知求設教之本旨。讀書不知洪範經世之宏猷。

 

毎於河圖洛書。穿鑿附會。何切於實事實理。

 

又曰大抵漢唐之易。祇成訓詁。宋明之易。多簸弄聰明。訓話非易而易在。聰明亂易而易亡。

 

又曰義言象占。同體共貫。廢一不得。泥一不得。

 

後儒紛紛主象主數主理主卜筮主錯綜之變。是舍大道而入旁蹊云云。其說皆明白正大。

 

故其書皆切近人事。於學者深爲有裨。

 

至於互卦之說。老陰老陽始變之說。錯綜之說。卦變之說。皆斥而不信。

 

併左氏所載古占法而排之。雖主持未免太過。要其立言之大旨。則可謂正矣。

 

術龍五術堪輿學苑 http://www.wskybbs.com/bbs/ 

術龍五術堪輿學苑  http://www.wskybbs.cn/bb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