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直譯老子道德經二十四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二十四章

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見不明,自是不彰,自伐無功,自矜不長.

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或有惡之,故有道不處.

 


直譯內容

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見不明,自是不彰,自伐無功,自矜不長.

盼望標準非時間的長遠,超越一定範圍的界限標準非誇人能幹,起源的地方被非了解通曉,起源的地方正確非明顯顯著,起源的地方劈沒有成效,起源的地方尊敬非時間久遠.

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或有惡之,故有道不處.

那依靠方法,稱為多出來的吃沒有用的的動作,內容有的存在不好的,所以存在談非事物的部分.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二十四章】是要告訴我們

企者不久,跨者不行,自見不明,自是不彰,自伐無功,自矜不長.

盼望標準非時間的長遠,超越一定範圍的界限標準非誇人能幹,起源的地方被非了解通曉,起源的地方正確非明顯顯著,起源的地方劈沒有成效,起源的地方尊敬非時間久遠.

盼望有真正標準依據非用時間的長遠當標準,超越一定範圍的界限標準非用誇人能幹當成超越進步,起源的地方沒有被真正了解與通曉,起源的地方正確但沒有明顯易懂,起源的地方看不出成效規律,起源的地方受尊敬不是因為時間久遠關係.

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或有惡之,故有道不處.

那依靠學說,稱為多出來的吃沒有用的的動作,內容有的存在不好的,所以存在談非事物的部分.

那依靠學說規則,不是吃飽撐著沒有用的舉動,內容有存在不好的相對性,所以存在談論不只事物的原理規律.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企】
(1) 提起腳跟,踮起腳尖。引申為希望、盼望的意思。如:「企盼」、「企望」、「企慕 」。
(2) 企業:從事生產、運輸、貿易等經濟活動的營利事業,有公營和私營兩種。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久】
(1) 時間的長遠。如:「久遠」、「長久」、「天長地久」、「久病成良醫」。
(2) 表所經過的時間。如:「你來多久了?」
 
【跨】
(1) 舉足超越。如:「跨欄」、「跨進大門」。
(2) 超越一定範圍的界限。如:「跨組」、「跨行」、「跨年度」。
(3) 兩腿分開的騎或立。如:「跨馬」、「跨立」。
(4) 附在旁邊。如:「邊上又跨著一行小字。」
(5) 偏著坐。如:「跨邊兒坐著。」
(6) 跨刀:舊戲伶人為人配演稱為「跨刀」。引申為著名人物為他人助長聲勢。如:「次競選有二位明星替他跨刀,幫他拉票。」

【行】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自】
(1)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3)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4)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5)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見】
1.
(1)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2) 拜會、訪問。如:「拜見」。
(3) 會面。如:「接見」、「見客」。
(4)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5)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6)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就裂」、「見風轉舵」。
(7) 被。用在動詞前,表示被動。如:「見笑」、「見棄」、「請別見怪」。
2. 顯露、顯出。通「現」。如:「發見」、「情見乎辭」。

【明】
(1) 光亮。如:「明亮」、「光明」、「明暗」。
(2) 時序次於現今的。如:「明年」、「明天」。
(3) 了解、通曉。如:「明理」、「明白」、「深明大義」。
(4) 清楚。如:「明辨是非」、「耳聰目明」、「黑白分明」。
(5) 視力、視覺。如:「失明」。
(6) 公開、顯露的。如:「明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7) 聰慧,有智慧的。如:「聰明」。
(8) 朝代名。
(9) 明明:顯然如此、確實。如:「這事明明是他做的,他卻不承認。」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彰】
(1) 明顯、顯著。如:「功績昭彰」、「彰明昭著」。
(2) 表露、宣揚。如:「表彰」。

【伐】
(1) 砍;劈。如:「砍伐」、「伐木」。
(2) 征討。如:「征伐」、「討伐」、「北伐」、「黨同伐異」。
(3) 自誇。如:「伐善施勞」。
(4) 擊刺;殺害。如:伐生。
(5) 敲打。如:伐鼓。
(6) 開鑿。如:伐冰。
(7) 聲討。如:討伐。
(8) 詰難。如:攻伐。
(9) 破壞。如:伐交。
(10) 誇耀。如:矜伐。
(11) 功績。如:功伐。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

【功】
(1) 功勞、功績。如:「記功」、「功臣」、「豐功偉業」、「歌功頌德」、「勞苦功高」、「功不可沒」、「好大喜功」、「小兵立大功」。
(2) 成效。如:「成功」、「功效」、「事半功倍」、「徒勞無功」。
(3) 為完成某事,所投注的心力。如:「用功」、「下苦功」。
(4) 事業。如:「事功」、「功業」、「功成名就」、「功敗垂成」。
(5) 功夫:
A>武術。如:「功夫演員」、「功夫皇帝」、「中國功夫」。(音讀為ㄍㄨㄥ ㄈㄨ。)
B>空閒、時間。如:「有話快說,我可沒功夫陪你!」、「不到一會兒功夫,他就把試題寫完了。」或作「工夫」。(音讀為ㄍㄨㄥ ˙ㄈㄨ。)
C>努力的程度。如:「他費了很大的功夫才把電腦學好。」或作「工夫」。(音讀為ㄍㄨㄥ ˙ㄈㄨ。)

【矜】
(1) 矛柄。見“說文”。
(2) 尊敬。見“集韻”。
(3) 憐憫。如:哀矜。
(4) 顧惜。如:不矜細行。
(5) 自負己能;驕傲自誇。如:矜誇。
(6) 莊重;有威嚴。如:矜莊。
(1) 老而無妻的人。通鳏。見“集韻”。
(2) 病痛。通瘝。如:恫矜。

【長】
1.
(1) 指事物兩端間的距離。如:「這條路長二十公里。」
(2) 指事物的距離、高度大。與「短」相對。如:「長跑」、「長途」、「長橋」、「長人」、「那件衣服太長了!」
(3) 時間久遠。與「短」相對。如:「長夜」、「長久」、「長期」、「天長地久」。
(4) 好處、優點。如:「長處」、「各有所長」。
(5) 專精的技能。如:「專長」、「特長」。
2.
(1) 年紀大、輩分高的人。如:「尊長」、「師長」、「兄長」。
(2) 排行最大的。如:「長子」、「長孫」、「長媳」。
(3) 主管、領導人。如:「部長」、「首長」、「校長」。
(4) 年齡高出他人。如:「他長我一歲。」
(5) 生長、發育。如:「成長」。
(6) 生成、生得。如:「她長得很美麗。」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在】
(1) 居於、處於。如:「在朝」、「在位」、「在職進修」。
(2) 存、存活。如:「健在」、「青山長在」、「精神永在」。
(3) 依靠、決定於。如:「事在人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中。如:「我在聽音樂。」、「妹妹在唱歌。」
(5) 與「所」連用,表示強調。如:「在所不惜」、「在所不辭」、「在所難免」。
(6) 介詞:
A>表時間。如:「他喜歡在晚上看書。」
B>表處所。如:「人生在世」、「他今天不在家。」
C>表範圍。如:「在心理學方面,他是個專家。」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曰】
(1) 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 稱為。用於文言文。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餘】
(1) 有所剩、多出來的。如:「剩餘」、「多餘」、「餘錢」。
(2) 其他的。如:「餘念」、「餘願」、「餘事」。
(3) 正常工作以外或以後的時間。如:「業餘」、「課餘」、「辦公之餘」。
(4) 約計之數。如:「三十有餘」、「他的年齡五十有餘。」
(5) 殘留的、將盡的。如:「餘溫」、「餘生」。
(6) 不盡的、未完的。如:「死有餘辜」。

【食】
(1) 吃的東西。如:「糧食」、「素食」、「甜食」、「速食」、「麵食」。
(2) 吃。如:「食用」、「飲食」、「發憤忘食」、「食不知味」。
(3) 供食用的。如:「食物」、「食油」、「食鹽」。
(4) 食言:爽約、不守信。如:「食言而肥」、「說話要講信用,不可食言。」
(5) 食指:
A>第二根手指頭。
B>比喻家庭人口。如:「食指浩繁」。

【贅】
(1) 多餘、沒有用的。如:「贅言」、「累贅」、「贅肉」。
(2) 男子到女家成婚,而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甚至從女家的姓。如:「招贅」、「入贅」、「贅婿」。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或】
(1) 表示不確定,有所選擇。如:「或者」、「或許」。
(2) 代稱某人、有人。如:「或曰」、「或貴或賤」。
(3) 有的,虛指某事物。如:「或多或少,總有些出入。」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惡】
1.
(1) 壞、不好。與「善」相對。如:「惡人」、「惡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2) 醜。如:「醜惡」。
(3) 凶狠。如:「惡犬」、「凶惡」、「惡毒」。
(4) 壞事、犯罪的行為。如:「罪惡」、「作惡多端」、「惡貫滿盈」。
2. 討厭。如:「可惡」、「厭惡」、「深惡痛絕」。
3. 怎麼、何,表示疑問。通「烏」。如:「惡乎」。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處】
1.
(1) 地方、場所。如:「各處」、「住處」、「通信處」。
(2) 事物的部分。如:「好處」、「長處」、「用處」。
(3) 機關團體的組織單位。如:「人事處」、「訓導處」、「總務處」。
2.
(1) 置身。如:「處境」、「設身處地」、「處變不驚」。
(2) 辦理。如:「處理」。
(3) 對有過失的人加以制裁。如:「處分」、「處罰」。
(4) 交往、對待。如:「相處」、「和平共處」。
(5) 決斷。如:「處決」、「處斷」。
(6) 男子在家未出仕或女子未出嫁的。如:「處士」、「處子」、「處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