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訊息】
版主:術龍 QQ帳號:814340083號 【楊公三元玄空風水】QQ群:70769885號 【元空三元堪輿風水】QQ群:93454438號 【術龍五術堪輿學苑學術講堂】 YY公會:16251486號 語音傳授教室 電子信箱: 【w94382761@foxmail.com】 【w94382761@gmail.com】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008文

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

微見,三十日死。

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007文

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

草乾而死。

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006文

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脈來懸鈎浮為常脈。

脈至如喘,名曰暴厥。

暴厥者,不知與人言。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005文

胃脈沉鼓濇,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

不瘖舌轉可治,三十日起。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004文

脾脈外鼓沉為腸澼,久自己。

肝脈小緩為腸澼,易治。

腎脈小搏沉為腸澼,下血。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003文

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

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

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002文

心脈滿大,癎、瘛、筋攣。

肝脈小急,癎、瘛、筋攣。

肝脈騖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瘖,不治,自己。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001文

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

肺之壅,喘而兩胠滿。

肝壅,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013文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

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

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己心氣痿者,死。』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012文

帝曰:『人生而有病巔疾者,病名曰何?

安所得之?』

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為巔疾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011文

帝曰:『何謂五有餘,二不足?』

岐伯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

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010文

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

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

太陰脈微細如髮者,此不足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009文

帝曰:『有病口苦,取陽陵泉,口苦者病名為何?

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曰膽癉。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008文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007文

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數嵗不已,此安得之?

名為何病?』

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006文

帝曰:『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

岐伯曰:『此所謂疹筋。

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005文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䯒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此風根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004文

帝曰:『病脇下滿,氣逆,二三嵗不已,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息積,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積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003文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無治也,當十月復。

刺法曰:「無損不足,益有餘,以成其疹。」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002文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胞絡者,繫于腎少陰之脈,貫腎,繫舌本,故不能言。』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001文

黃帝問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此為何也。』

岐伯對曰:『胞之絡脈絕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012文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澤瀉朮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鍼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011文

帝曰:『善。

有病身熱解墯,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酒風。』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010文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奪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陰,長氣于陽,故奪其食即已。

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009文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008文

帝曰:『陽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007文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于陽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006文

帝曰:『善。

有病頸癰者或石治之,或鍼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異等者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005文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陰脈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004文

帝曰:『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不然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診之,右脈固當沉緊,此應四時,左脈浮而遲,此逆四時,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003文

帝曰:『人之不得偃臥者,何也?』

岐伯曰:『肺者,藏之蓋也。

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不得偃臥。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002文

帝曰:『善。

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藏有所傷,及精有所之寄則安,故人不能懸其病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三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001文

黃帝問曰:『人病胃脘癰者,診當何如?』

岐伯對曰:『診此者,當候胃脈,其脈當沉細,沉細者氣逆。

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厥論篇第四十五

008文

太陰厥逆,䯒急攣,心痛引腹,治主病者。

少陰厥逆,虛滿,嘔變,下泄清,治主病者。

厥陰厥逆,攣腰痛,虛滿,前閉,譫言,治主病者。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厥論篇第四十五

007文

帝曰:『善。

願聞六經脈之厥狀病能也。』

岐伯曰:『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眴僕。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厥論篇第四十五

006文

帝曰:『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

岐伯曰:『陰氣盛于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滿,陽氣盛于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厥論篇第四十五

005文

帝曰:『熱厥何如而然也?』

岐伯曰:『酒入于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

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營其四肢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厥論篇第四十五

004文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

岐伯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厥論篇第四十五

003文

帝曰:『寒厥之為寒也。

必從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

岐伯曰:『陰氣起于五指之裏,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厥論篇第四十五

002文

帝曰:『熱厥之為熱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陽氣起于足五指之表,陰脈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陽氣勝則足下熱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厥論篇第四十五

001文

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

岐伯對曰:『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陰氣衰于下則為熱厥。』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痿論篇第四十四

006文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

帝曰:『善。』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痿論篇第四十四

005文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

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

岐伯曰:『陽明者,五藏六府之海。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痿論篇第四十四

004文

帝曰:『何以別之?』

岐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

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痿論篇第四十四

003文

有漸于濕,以水為事。

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痺而不仁,發為肉痿。

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痿論篇第四十四

002文

帝曰:『何以得之?』

岐伯曰:『肺者,藏之長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痿論篇第四十四

001文

黃帝問曰:『五藏使人痿,何也?』

岐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

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痺論篇第四十三

011文

帝曰:『夫痺之為病,不痛何也?』

岐伯曰:『痺在于骨則重,在于脈則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則屈不伸,在于肉則不仁,在于皮則寒。

故具此五者則不痛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痺論篇第四十三

010文

帝曰:『善。

痺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熱,或燥,或濕,其故何也?』

岐伯曰:『痛者,寒氣多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痺論篇第四十三

009文

帝曰:『榮衞之氣亦令人痺乎!』

岐伯曰:『榮者,水榖之精氣也。

和調于五藏,灑陳于六府,乃能入于脈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痺論篇第四十三

008文

帝曰:『以鍼治之奈何?』

岐伯曰:『五藏有俞,六府有合,循脈之分,各有所發,各隨其過。

則病瘳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痺論篇第四十三

007文

帝曰:『其客于六府者何也?』

岐伯曰:『此亦其食飲居處為其病本也。

六府亦各有俞,風、寒、濕氣中其俞,而食飲應之,循俞而入,各舍其府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痺論篇第四十三

006文

帝曰:『痺其時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入藏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易已。』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痺論篇第四十三

005文

腸痺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

胞痺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于小便,上為清涕。

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痺論篇第四十三

004文

凡痺之客五藏者,肺痺者,煩滿喘而嘔。

心痺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厥氣上則恐。

肝痺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引如懷。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痺論篇第四十三

003文

帝曰:『內舍五藏六府,何氣使然?』

岐伯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于其合也。

故骨痺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腎。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痺論篇第四十三

002文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

岐伯曰:『以冬遇此者為骨痺。

以春遇此者為筋痺。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痺論篇第四十三

001文

黃帝問曰:『痺之安生?』

岐伯對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

其風氣勝者,為行痺。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風論篇第四十二

006文

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䐜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

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

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風論篇第四十二

005文

帝曰:『五藏風之形狀不同者何?

願聞其診及其病能。』

岐伯曰:『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然白,時欬短氣,晝日則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風論篇第四十二

004文

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入係頭,則為目風眼寒。

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

新沐中風,則為首風。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風論篇第四十二

003文

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

風寒客于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

以春甲乙傷于風者,為肝風。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風論篇第四十二

002文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

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

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二

風論篇第四十二

001文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

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

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藏六府,不知其解,願聞其說。』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16文

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

刺腰尻交者,兩髁胂上,以月生死為痏數,發鍼立已。

左取右,右取左。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15文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幾幾然,目䀮䀮,欲僵僕,刺足太陽郄中出血。

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

上熱,刺足厥陰。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14文

肉里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欬,欬則筋縮急。

刺肉里之脈為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13文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

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為三痏。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12文

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䀮䀮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

刺內筋為二痏,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11文

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拂拂然,甚則悲以恐。

刺飛陽之脈,在內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10文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令人欲飲,飲已欲走。

刺直陽之脈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09文

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則恐僕,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

刺之在郄陽,筋之間,上郄數寸,衡居為二痏出血。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08文

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

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腨下間,去地一尺所。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07文

同陰之脈,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

刺同陰之脈,在外踝上絕骨之端,為三痏。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06文

解脈令人腰痛,痛引肩,目䀮䀮然,時遺溲。

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郄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而止。

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05文

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

刺厥陰之脈,在腨踵魚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

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04文

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

刺少陰于內踝上二痏,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復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03文

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

刺陽明于䯒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無見血。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02文

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鍼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俛仰,不可以顧。

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

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見血。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001文

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

刺其郄中,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16文

帝曰:『病熱而有所痛者,何也?』

岐伯曰:『病熱者,陽脈也。

以三陽之動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15文

帝曰:『善。

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身有病而無邪脈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14文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陽氣重上,有餘于上,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瘖,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

須其氣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13文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灸之則瘖,石之則狂,須其氣并乃可治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12文

帝曰:『善。

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

何以得之?』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11文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

岐伯曰:『夫熱氣慓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

脾者,土也而惡木,服此藥者,至甲乙日更論。』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10文

帝曰:『夫子數言熱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藥。

石藥發瘨,芳草發狂。

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09文

帝曰:『人有身體、髀、股、䯒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伏梁。

此風根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08文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鬲俠胃脘內癰。

此久病也,難治。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07文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

岐伯曰:『裹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

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06文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為何病?

可治不?』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05文

帝曰:『治之奈何?

復以何術?』

岐伯曰:『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併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04文

帝曰:『有病胸脇支滿者,妨于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為何?

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03文

帝曰:『其時有復發者,何也?』

岐伯曰:『此飲食不節,故時有病也。

雖然其病且已,時故當病,氣聚于腹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02文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腹中論篇第四十

001文

黃帝問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

岐伯對曰:『名為鼓脹。』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009文

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故氣不行矣。

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

炅則腠理開,榮衞通,汗大泄,故氣泄。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008文

帝曰:『善。

余知百病生于氣也。

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007文

帝曰:『捫而可得奈何?』

岐伯曰:『視其主病之脈,堅而血及陷下者,皆可捫而得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十一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006文

帝曰:『所謂言而可知者也,視而可見,奈何?』

岐伯曰:『五藏六府,固盡有部,視其五色。

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