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訊息】
版主:術龍 QQ帳號:814340083號 【楊公三元玄空風水】QQ群:70769885號 【元空三元堪輿風水】QQ群:93454438號 【術龍五術堪輿學苑學術講堂】 YY公會:16251486號 語音傳授教室 電子信箱: 【w94382761@foxmail.com】 【w94382761@gmail.com】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012文

帝曰:『何謂從則生,逆則死?』

岐伯曰:『所謂從者,手足溫也。

所謂逆者,手足寒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011文

帝曰:『其形盡滿,何如?』

岐伯曰:『其形盡滿者,脈急大堅,尺濇而不應也。

如是者,故從則生,逆則死。』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010文

帝曰:『脈實滿,手足寒,頭熱,何如?』

岐伯曰:『春秋則生,冬夏則死。

脈浮而濇,濇而身有熱者死。』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009文

帝曰:『寒氣暴上,脈滿而實,何如?』

岐伯曰:『實而滑則生,實而逆則死。』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008文

帝曰:『何以治之?』

岐伯曰:『所謂氣虛者,言無常也。

尺虛者,行步恇然。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007文

帝曰:『何謂重虛?』

岐伯曰:『脈氣上虛,尺虛是謂重虛。』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006文

帝曰:『治此者奈何?』

岐伯曰:『絡滿經虛,灸陰剌陽,經滿絡虛,剌陰灸陽。』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005文

帝曰:『經虛絡滿,何如?』

岐伯曰:『經虛絡滿者,尺熱,脈口寒濇也。

此春夏死,秋冬生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004文

帝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何如?』

岐伯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者,脈口熱而尺寒也。

秋冬為逆,春夏為從,治主病者。』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003文

帝曰:『經絡俱實何如?

何以治之?』

岐伯曰:『經絡皆實,是寸脈急而尺緩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002文

帝曰:『何謂重實?』

岐伯曰:『所謂重實者,言大熱病,氣熱脈滿,是謂重實。』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001文

黃帝問曰:『何謂虛實?』

岐伯對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帝曰:『虛實何如?』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007文

帝曰:『善。

然真邪以合,波隴不起,候之奈何?』

岐伯曰:『審捫循三部九候之盛虛而調之。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006文

帝曰:『補瀉奈何?』

岐伯曰:『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復其真氣。

此邪新客,溶溶未有定處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005文

真氣者,經氣也。

經氣太虛,故曰:「其來不可逢。」此之謂也。

故曰:「候邪不審,大氣已過,瀉之則真氣脫,脫則不復,邪氣復至而病益蓄。」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004文

帝曰:『候氣奈何?』

岐伯曰:『夫邪去絡入于經也。

舍于血脈之中。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003文

帝曰:『不足者,補之奈何?』

岐伯曰:『必先捫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彈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門,以閉其神。

呼盡內鍼,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002文

夫邪之入于脈也。

寒則血凝泣,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

經之動脈,其至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001文

黃帝問曰:『余聞九鍼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盡通其意矣。

經言氣之盛衰,左右傾移,以上調下,以左調右,有餘不足,補瀉于榮輸,余知之矣。

此皆榮衛之傾移,虛實之所生,非邪氣從外入于經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008文

帝曰:『何謂神?』

岐伯曰:『請言神。

神乎神,耳不聞,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口弗能言。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007文

帝曰:『妙乎哉論也!

合人形于陰陽四時,虛實之應,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

然夫子數言形與神,何謂形?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006文

帝曰:『余聞補瀉,未得其意。』

岐伯曰:『瀉必用方。

方者,以氣方盛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005文

虛邪者,八正之虛邪氣也。

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開,逢虛風,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見其形。

上工救其萌牙,必先見三部九候之氣,盡調不敗而救之,故曰上工。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004文

帝曰:『善。

其法星辰者,余聞之矣,願聞法往古者。』

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鍼經》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003文

帝曰:『星辰八正何候?』

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

八正者,所以候八風之虛邪,以時至者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002文

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

凡剌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剌之。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001文

黃帝問曰:『用鍼之服必有法則焉,今何法何則?』

岐伯對曰:『法天則地,合以天光。』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006文

帝曰:『何如而虛?

何如而實?』

岐伯曰:『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005文

帝曰:『願聞其道!』

岐伯曰:『凡剌之真,必先治神。

五藏已定,九候已備,後乃存鍼。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004文

一曰治神。

二曰知養身。

三曰知毒藥為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003文

帝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天地合氣,別為九野,分為四時,月有小大,日有短長,萬物并至,不可勝量,虛實呿吟,敢問其方!』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

故鍼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餘食,莫知之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002文

帝曰:『余念其痛,心為之亂,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聞之,以為殘賊,為之奈何?』

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八

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

001文

黃帝問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于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君王眾庶,盡欲全形。

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慮之。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005文

剌陽明出血氣。

剌太陽出血惡氣。

剌少陽出氣惡血。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004文

形樂志苦,病生于脈,治之以灸剌。

形樂志樂,病生于肉,治之以鍼石。

形苦志樂,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003文

欲知背俞,先度其兩乳間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兩隅相拄也。

乃舉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齊脊大椎,兩隅在下,當其下隅者,肺之俞也。

復下一度,心之俞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002文

足太陽與少陰為表裏。

少陽與厥陰為表裏。

陽明與太陰為表裏,是為足之陰陽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001文

夫人之常數。

太陽常多血少氣。

少陽常少血多氣。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013文

五脈應象:

肝脈弦。

心脈鈎。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012文

五勞所傷:

久視傷血。

久臥傷氣。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011文

五藏所主:

心主脈。

肺主皮。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010文

五藏所藏:

心藏神。

肺藏魄。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009文

五邪所見:

春得秋脈。

夏得冬脈。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008文

五邪所亂:

邪入于陽則狂。

邪入于陰則痺。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007文

五病所發:

陰病發于骨。

陽病發于血。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006文

五味所禁:

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

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005文

五藏化液:

心為汗。

肺為涕。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004文

五藏所惡:

心惡熱。

肺惡寒。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003文

五精所并:

精氣并于心則喜。

并于肺則悲。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002文

五氣所病:

心為噫。

肺為欬。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001文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辛入肺。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17文

毒藥攻邪。

五榖為養。

五果為助。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16文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15文

腎病者,腹大、脛腫。

喘欬、身重,寢汗出、憎風。

虛則胷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14文

肺病者,喘欬逆氣,肩背痛。

汗出,尻陰股膝、髀、腨、䯒、足皆痛。

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13文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

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

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12文

心病者,胸中痛,脇支滿,脇下痛,膺背肩甲間痛,兩臂內痛。

虛則胸腹大,脇下與腰相引而痛。

取其經,少陰太陽舌下血者。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11文

肝病者,兩脇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

取其經,厥陰與少陽。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10文

夫邪氣之客于身也。

以勝相加。

至其所生而愈。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09文

病在腎,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長夏,長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

禁犯焠㶼熱食,溫炙衣。

腎病者,愈在甲乙。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08文

病在肺,愈在冬。

冬不愈,甚于夏。

夏不死,持于長夏。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07文

病在脾,愈在秋。

秋不愈,甚于春。

春不死,持于夏。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06文

病在心,愈在長夏。

長夏不愈,甚于冬。

冬不死,持于春。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05文

病在肝,愈于夏。

夏不愈,甚于秋。

秋不死,持于冬。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04文

肺主秋。

手太陰陽明主治。

其日庚辛。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03文

心主夏。

手少陰太陽主治。

其日丙丁。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02文

帝曰:『願卒聞之。』

岐伯曰:『肝主春。

足厥陰少陽主治。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001文

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

何如而逆?

得失之意,願聞其事。』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009文

帝曰:『陽明藏何象?』

岐伯曰:『象大浮也。

太陰藏搏,言伏鼓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008文

帝曰:『少陽藏何象?』

岐伯曰:『象一陽也。

一陽藏者,滑而不實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007文

帝曰:『太陽藏何象?』

岐伯曰:『象三陽而浮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006文

少陽獨至者,一陽之過也。

太陰藏搏者,用心省真。

五脈氣少,胃氣不平,三陰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005文

太陽藏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餘也。

表裏當俱寫,取之下俞。

陽明藏獨至,是陽氣重并。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004文

飲入于胃,遊溢精氣,上輸于脾。

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于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003文

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

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

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002文

故飲食飽甚,汗出于胃。

驚而奪精,汗出于心。

持重遠行,汗出于腎。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七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001文

黃帝問曰:『人之居處動靜勇怯,脈亦為之變乎?』

岐伯對曰:『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皆為變也。

是以夜行,則喘出于腎,淫氣病肺。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013文

帝曰:『其可治者奈何?』

岐伯曰:『經病者,治其經。

孫絡病者,治其孫絡血。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012文

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

七診雖見,九候皆從者,不死。

所言不死者,風氣之病及經月之病,似七診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011文

帝曰:『冬陰夏陽奈何?』

岐伯曰:『九候之脈,皆沈細懸絕者,為陰,主冬,故以夜半死。

盛躁喘數者,為陽,主夏,故以日中死。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010文

九候之相應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

一候後則病,二候後則病甚,三候後則病危,所謂後者,應不俱也。

察其府藏,以知死生之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009文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

岐伯曰:『察九候,獨小者病,獨大者病,獨疾者病,獨遲者病,獨熱者病,獨寒者病,獨陷下者病。

以左手足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當踝而彈之。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008文

帝曰:『決死生奈何?』

岐伯曰:『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

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007文

帝曰:『以候奈何?』

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

必先去其血,脈而後調之,無問其病,以平為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006文

帝曰:『上部以何候之?』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

天以候頭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005文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

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氣,人以候心。』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004文

上部天,兩額之動脈。

上部地,兩頰之動脈。

上部人,耳前之動脈。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003文

帝曰:『何謂三部?』

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

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002文

帝曰:『願聞天地之至數,合于人形血氣,通決死生,為之奈何?』

岐伯曰:『天地之至數,始于一,終于九焉。

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應九野。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001文

黃帝問曰:『余聞九鍼于夫子,眾多博大不可勝數。

餘願聞要道以屬子孫,傳之後世。

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030文

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

岐伯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

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此其候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029文

帝曰:『願聞五實五虛?』

岐伯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

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028文

黃帝曰:『余聞虛實以決死生,願聞其情?』

岐伯曰:『五實死,五虛死。』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027文

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沈濇者,命曰逆四時。

未有藏形于春夏而脈沈濇。

秋冬而脈浮大,名曰逆四時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026文

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後其時。

形氣相得,謂之可治。

色澤以浮,謂之易已。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025文

帝曰:『見真藏曰死,何也?』

岐伯曰:『五藏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

藏氣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陰,必因于胃氣,乃至于手太陰也。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024文

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

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

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023文

大骨枯藳,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䐃,真藏見,十月之內死。

大骨枯藳,大肉陷下,肩髓內消,動作益衰,真藏來見,期一嵗死。

見其真藏,乃予之期日。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022文

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傳乘之名也。

大骨枯藳,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藏脈見,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藳,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帝內經、素問卷第六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021文

然其卒發者,不必治于傳,或其傳化有不以次。

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