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草備要-赤小豆


本草備要 穀菜部 赤小豆 通、行水、散血,十劑作燥

 

甘酸思邈鹹冷。色赤,心之穀也。

 

性下行,通小腸,利小便,心與小腸相表裏。

 

行水散血,消腫排膿,清熱解毒。

 

治瀉痢腳氣。

 

昔有患腳氣者,用赤小豆袋盛,朝夕踐踏之,遂愈。

 

同鯉魚煮,食汁能消水腫,煮粥亦佳。

 

傅一切瘡疽。

 

雞子白調末箍之,性極粘,乾則難揭,入苧根末則不粘。

 

(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贊能取赤小豆四十九粒,咒之,雜它藥敷之而愈,中貴(任承亮)親見,後任自患惡瘡,傅永投以藥立愈,問之,赤小豆也。

 

(承亮)始悟道士之咒偽也。

 

後過豫章見醫治「脅疽」甚捷,任曰:莫非赤小豆耶?

 

醫驚拜曰:用此活三十餘口,願勿復宣。

 

止渴解酒,通乳下胎。

 

然滲津液,久服令人枯瘦。

 

(十劑曰)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也。

 

(按)二藥未可言燥,蓋取其行水之功,然以木通、防己為通劑,通燥二義似重,故本集改熱藥為燥劑,而以行水為通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