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七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七章

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直譯內容

天長地久.

時間時間久遠區域時間的長遠。

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時間區域為何可以時間久遠時間的長遠者,用他的非起源的地方活著,所以可以時間久遠時間的長遠。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這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時間上他的生命然後生命時間或次序在前的,不屬於他的生命然後生命在、活著。

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用他的沒有為自己利益的,所以可以達到他的為自己利益的。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七章】是要告訴我們

天長地久.

時間時間久遠區域時間的長遠。

時間的久遠區域的長遠。

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時間區域為何可以時間久遠時間的長遠者,用他的非起源的地方活著,所以可以時間久遠時間的長遠。

時間相對區域為何可以時間久遠與長遠呢,因為用他的程序持續著非重頭開始執行著,所以可以時間久遠與長遠執行運行著。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這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時間上他的生命然後生命時間或次序在前的,不屬於他的生命然後生命在、活著。

這用專業者時間程序然後程序轉乘出排序程序周而復始執行著,不屬於他的執行程序然後程序依舊在運行著。

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用他的沒有為自己利益的,所以可以達到他的為自己利益的。

用他的執行程序沒有專屬自己利益程序法則,所以可以達到他的執行程序呈現專屬自己利益的程序法則。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天】
注音 ㄊ|ㄢ
解釋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長】
注音 1.ㄔㄤˊ 2.ㄓㄤˇ
解釋 1.
(1) 指事物兩端間的距離。如:「這條路長二十公里。」
(2) 指事物的距離、高度大。與「短」相對。如:「長跑」、「長途」、「長橋」、「長人」、「那件衣服太長了!」
(3) 時間久遠。與「短」相對。如:「長夜」、「長久」、「長期」、「天長地久」。
(4) 好處、優點。如:「長處」、「各有所長」。
(5) 專精的技能。如:「專長」、「特長」。
2. (1) 年紀大、輩分高的人。如:「尊長」、「師長」、「兄長」。
(2) 排行最大的。如:「長子」、「長孫」、「長媳」。
(3) 主管、領導人。如:「部長」、「首長」、「校長」。
(4) 年齡高出他人。如:「他長我一歲。」
(5) 生長、發育。如:「成長」。
(6) 生成、生得。如:「她長得很美麗。」


【地】
注音 1.ㄉ|ˋ 2.˙ㄉㄜ
解釋
1. ㄉ|ˋ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ㄉㄜ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久】
注音 ㄐ|ㄡˇ
解釋
(1) 時間的長遠。如:「久遠」、「長久」、「天長地久」、「久病成良醫」。
(2) 表所經過的時間。如:「你來多久了?」

【所】
注音 ㄙㄨㄛˇ
解釋
(1) 地方、位置。如:「處所」、「場所」、「適得其所」。
(2) 機關、單位。如:「診所」、「派出所」、「鎮公所」、「研究所」。
(3) 語助詞:
A>表示動作的意向。如:「所向無敵」、「據我所知」。
B>與「為」、「被」合用,表示被動。如:「他的作品被大家所喜愛。」
(4) 指示代名詞。如:「所見所聞」、「所作所為」。
(5) 量詞。用於計算建築物的單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學校」。
(6) 所以:
A>因此,表示結果。如:「因為媽媽愛你,所以才管你。」
B>為何、為麼,表示原因。如:「這就是我所以要轉學的原因。」

【以】
注音 |ˇ
解釋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能】
注音 ㄋㄥˊ
解釋
(1) 才幹。如:「才能」、「能力」、「能耐」、「能幹」。
(2) 有才幹的人。如:「選賢與能」、「能者多勞」。
(3) 足以勝任。如:「能夠」、「不能」、「能歌善舞」。
(4) 可以。如:「可能」、「你能幫忙嗎?」
(5) 用途、功用。如:「功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

【者】
注音 ㄓㄜˇ
解釋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其】
注音 ㄑ|ˊ
解釋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不】
注音 ㄅㄨˋ
解釋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自】
注音 ㄗˋ
解釋
(1)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3)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4)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5)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生】
注音 ㄕㄥ
解釋
(1)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2)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3)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4)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5)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6)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7)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8)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9) 非常。如:「生恐」、「生怕」。
(10)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11)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故】
注音 ㄍㄨˋ
解釋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是】
注音 ㄕˋ
解釋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


【聖】
注音 ㄕㄥˋ
解釋
(1)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2)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3)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4)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5)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6)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人】
注音 ㄖㄣˊ
解釋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後】
注音 ㄏㄡˋ
解釋
(1) 位置上。與「前」相對。如:「後面」、「背後」。
(2) 時間上。與「先」相對。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3) 子孫。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身】
注音 ㄕㄣ
解釋
(1) 人或動物的軀體。如:「身體」、「健身」、「身長七尺」、「隨身攜帶」。
(2) 物體的軀幹。如:「樹身」、「車身」、「船身」、「機身」。
(3)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
(4) 親自。如:「身教」、「以身作則」、「身歷其境」、「身體力行」。
(5) 名分、地位。如:「身分」、「身家」、「出身寒微」、「身敗名裂」。
(6)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立身處世」。
(7) 懷孕。如:「有身」、「身孕」。
(8) 量詞。用於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佛像五百身。」

【而】
注音 ㄦˊ
解釋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先】
注音 ㄒ|ㄢ
解釋
(1) 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與「後」相對。如:「首先」、「事先」、「搶先一步」、「爭先恐後」、「先見之明」、「百善孝為先」。
(2) 祖先。如:「不辱其先」。
(3) 已逝的。如:「先父」、「先人」、「先烈」、「至聖先師」。
(4) 先生:
A>對一般人的敬稱。
B>對老師的尊稱。
C>妻子對別人稱自己的丈夫。
D>稱年長或有道德的人。
E>稱有醫、卜、星相各種技能的人。


【外】
注音 ㄨㄞˋ
解釋
(1) 不屬於某範圍裡面的稱為「外」。與「內」相對。如:「此外」、「除外」、「外面」、「屋外」、「門外」、「戶外活動」。
(2) 非自己所在或所屬的。如:「外國」、「外來語」、「外匯存底」、「古今中外」。
(3) 關係疏遠的。如:「別把我當外人。」、「你這麼客氣,就太見外了!」
(4) 母系親屬的。如:「外婆」、「外公」、「外甥」、「外孫」。
(5) 別的、其他的、非正式的。如:「外號」、「外史」、「外一章」、「飛狐外傳」。
(6) 外子:妻子對他人提及丈夫的稱呼。相對於「內人」而言。

【存】
注音 ㄘㄨㄣˊ
解釋
(1) 在、活著。如:「存在」、「生存」、「存活」。
(2) 保留。如:「保存」、「存疑」、「去蕪存菁」、「碩果僅存」。
(3) 積聚。如:「積存」、「存款」、「存貨」。
(4) 寄放。如:「存放」、「存物箱」。
(5) 懷有、含有。如:「存心」、「心存善念」。


【無】
注音 1.ㄨˊ 2.ㄇㄛˊ
解釋
1. ㄨˊ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ㄇㄛˊ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 ㄇㄛˊ。)

【私】
注音 ㄙ
解釋
(1) 屬於個人事物的。如:「私事」、「私章」、「私宅」、「私塾」、「私生活」、「私房錢」。
(2) 為自己利益的、偏重一方的。如:「自私」、「私心」、「私利」、「大公無私」。
(3) 暗自的、祕密的。如:「私自」、「私下」、「私逃」、「私藏」、「私底下」、「私相授受」、「私定終身」。
(4) 不合法的、不正當的。如:「私酒」、「私貨」、「私鹽」。
(5) 非法的貨物。如:「走私」、「緝私」。

【成】
注音 ㄔㄥˊ
解釋
(1) 做好了。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
(2) 變為。如:「點石成金」、「他成了大忙人」、「鐵杵磨成繡花針」。
(3)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如:「成熟」、「成人」、「成蟲」。
(4) 可以。如:「不成」。
(5) 既有的、既定的。如:「成語」、「成見」。
(6) 整個、全部的。如:「成天」、「成年累月」。
(7) 促成。如:「成全」、「君子有成人之美」。
(8) 達到。如:「成千上萬」、「成雙成對」。
(9) 構成整體的。如:「成分」、「成員」。
(10) 量詞。用於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如:「有八成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