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二十五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漠!

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

道大,天大,地大,王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直譯內容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存在內容摻雜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時間晝夜場所成長滋長.

寂漠!

安靜沒有聲音不關心的樣子!

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存在非變換,環繞走非差不多,能夠當作晝夜的時間由高至低根源.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我非洞悉、了解他的事物的稱呼,健壯有力記錄語言的符號這個稱為學說,健壯有力當作這個事物的稱呼稱為重要的.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

重要的稱為消失、往而不返,消失、往而不返稱為深奧,深奧稱為回來、折回.

道大,天大,地大,王大.

學說重要的,時間重要的,場所重要的,群體的領袖,或技藝高超最出色的重要的.

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

疆界內的地方裡、內存在四個重要的,並且統治事物的部分相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品格、性情方式途徑場所,場所方式途徑時間,時間方式途徑思想、學說,思想、學說方式途徑當然如此、這樣.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二十五章】是要告訴我們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存在內容摻雜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時間晝夜場所成長滋長.

存在內容包含萬事萬物發展一切規律原則,時間晝夜周而復始與所在場所形成一切成長相對生存依據.

寂漠!

安靜沒有聲音不關心的樣子!

安靜沒有聲音運行無須管理!

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存在非變換,環繞走非差不多,能夠當作晝夜的時間由高至低根源.

專屬存在運行沒有改變過,環繞不停運行沒有一樣相同變化,能夠當作晝夜時間運行與由高凸至低凹相對性變化根源依據.

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我非洞悉、了解他的事物的稱呼,健壯有力記錄語言的符號這個稱為學說,健壯有力當作這個事物的稱呼稱為重要的.

我沒有深入了解他的事物的稱呼方式,健壯有力記錄語言的符號這個稱為學說,健壯有力當作這個事物的稱呼稱為重要的.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

重要的稱為消失、往而不返,消失、往而不返稱為深奧,深奧稱為回來、折回.

重要的學說已經消失了不見,消失不見就稱為深奧,深奧就說出根源印證對與錯.

道大,天大,地大,王大.

學說重要的,時間重要的,場所重要的,群體的領袖,或技藝高超最出色的重要的.

學說正確依據是重要的,時間運用方法是重要的,場所選擇所在是重要的,群體的領袖或技藝高超最出色的產生是重要的.

域中有四大,而王處一.

疆界內的地方裡、內存在四個重要的,並且統治事物的部分相同.

疆界空間內的地方裡存在四個重要的,並且領袖統治這空間事物的規律原則呈現相同依據方式途徑.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品格、性情方式途徑場所,場所方式途徑時間,時間方式途徑思想、學說,思想、學說方式途徑當然如此、這樣.

品格、性情的養成方式途徑是場所依據,場所選定方式途徑是時間依據,時間選擇方式途徑是學說依據,學說依據方式途徑當然如此呈現出這樣標準.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混】
(1) 摻雜。如:「混合」、「混淆」、「混為一談」。
(2) 蒙騙、冒充。如:「混充」、「魚目混珠」。
(3) 胡亂。如:「混說」、「混搞」。
(4) 以敷衍、隨便的態度來消磨時日。如:「鬼混」、「混日子」。

【成】
(1) 做好了。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
(2) 變為。如:「點石成金」、「他成了大忙人」、「鐵杵磨成繡花針」。
(3)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如:「成熟」、「成人」、「成蟲」。
(4) 可以。如:「不成」。
(5) 既有的、既定的。如:「成語」、「成見」。
(6) 整個、全部的。如:「成天」、「成年累月」。
(7) 促成。如:「成全」、「君子有成人之美」。
(8) 達到。如:「成千上萬」、「成雙成對」。
(9) 構成整體的。如:「成分」、「成員」。
(10) 量詞。用於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如:「有八成希望。」

【先】
(1) 時間或次序在前的。與「後」相對。如:「首先」、「事先」、「搶先一步」、「爭先恐後」、「先見之明」、「百善孝為先」。
(2) 祖先。如:「不辱其先」。
(3) 已逝的。如:「先父」、「先人」、「先烈」、「至聖先師」。
(4) 先生:
A>對一般人的敬稱。
B>對老師的尊稱。
C>妻子對別人稱自己的丈夫。
D>稱年長或有道德的人。
E>稱有醫、卜、星相各種技能的人。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地】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生】
(1)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2)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3)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4)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5)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6)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7)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8)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9) 非常。如:「生恐」、「生怕」。
(10)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11)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寂】
(1) 安靜沒有聲音。如:「寂靜」、「沉寂」。
(2) 孤獨、冷清。如:「孤寂」、「寂寞」。
(3) 死亡。如:「寂滅」、「圓寂」。

【漠】
(1) 廣大而無水草、無人定居的積沙地帶。如:「沙漠」、「荒漠」、「大漠」。
(2) 不關心的樣子。如:「冷漠」、「漠不關心」、「我們不該漠視野生動物的保育問題。」

【獨】
(1) 單獨、一個、獨自。如:「獨唱」、「獨身」、「獨處」、「獨一無二」、「獨門獨院」。
(2) 只。如:「不獨」、「大伙都贊成,獨他反對。」
(3) 特異的。如:「獨出心裁」、「特立獨行」。
(4) 專斷。如:「獨裁」、「獨夫」、「獨斷獨行」。

【立】
(1) 站。如:「站立」、「立正」、「立定」、「頂天立地」。
(2) 制定、訂定。如:「立法」、「立案」、「立憲」。
(3) 建樹、成就。如:「立威」、「立言」、「立德」、「立功」、「三十而立」。
(4) 存在、生存。如:「自立」、「獨立」、「勢不兩立」。
(5) 馬上、即刻。如:「立即」、「立刻」。
(6) 設置。如:「私立」、「公立」、「設立」、「創立」。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改】
(1) 修正。如:「改錯」、「改正」、「改過自新」。
(2) 變換。如:「改變」、「改行」、「改組」、「改觀」、「改弦易轍」。
(3) 批閱。如:「批改」、「改考卷」。

【周】
(1) 普遍、全面。如:「周遍」、「周到」、「周身」、「眾所周知」。
(2) 完密。如:「周密」、「周全」、「周詳」。
(3) 環繞區域的外圍部分。如:「圓周」、「四周」。
(4) 救濟、援助。如:「周濟」、「周急」。
(5) 朝代名。
(6) 星期。通「週」。如:「一周有七天」。
(7) 滿一年。通「週」。如:「周歲」、「十周年校慶」。
(8) 環繞。如:「周而復始」。
(9) 量詞。用於計算環繞次數的單位。如:「環島一周」、「繞場兩周」。

【行】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殆】
(1) 危險、不安。如:「病殆」、「危殆不安」。
(2) 疲乏、疲困。如:「疲殆」。
(3) 幾乎、差不多。如:「殆盡」。

【可】
1.
(1) 允許。如:「許可」、「認可」。
(2) 能夠、適宜。如:「可以」、「可口」、「可大可小」、「堅不可摧」。
(3) 堪、值得。如:「可愛」、「可憐」、「可惜」、「可敬」、「可惡」、「可喜可賀」。
(4) 但是。如:「可是」、「他雖笨,可很用功。」
(5) 豈。如:「這可不是一場騙局?」
(6) 表示語氣的加強。如:「他可神氣了!」、「這下子可慘了!」
(7) 疑問詞。如:「你可知道?」、「此話可當真?」、「你可曾想過?」
(8) 美好的。如:「可人兒」。
2. 可汗(ㄎㄜˋㄏㄢˊ):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主的稱呼。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母】
(1) 媽、娘。如:「母親」、「母愛」、「父母」。
(2) 對女性長輩的尊稱。如:「祖母」、「姑母」、「伯母」、「師母」。
(3) 雌性的。如:「母鳥」、「母雞」、「母貓」。
(4) 根源。如:「失敗為成功之母」。
(5) 原本的。如:「母校」、「母語」。
(6) 母老虎:比喻很凶惡的女人。如:「她是出名的母老虎,你別去招惹她。」

【吾】
(1) 我。如:「吾人」、「吾輩」。
(2) 我的。如:「吾友」、「吾妻」、「吾土吾民」。

【知】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名】
(1) 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如:「人名」、「山名」、「地名」、「植物名」、「樂器名」、「職官名」、「請問芳名」、「尊姓大名」。
(2) 聲譽。如:「名聲」、「名氣」、「美名」、「盛名之累」、「名不虛傳」。
(3) 出色的、大家都知道的。如:「名人」、「名醫」、「名言」、「名酒」、「風景名勝」。
(4) 指稱、形容。如:「莫名其妙」、「無以名之」。
(5) 量詞。
A>用於計算人的單位。如:「學生十名,缺席一名。」
B>用於計算排名的單位。:「全班第十名」。
(6) 名牌:
A>標示名字的牌子。如:「記得把這幾個名牌發下去給學員佩戴。」
B>有名的品牌。如:「這件衣服可是名牌?」

【強】
1.
(1) 健壯有力。如:「強健」、「強壯」、「強勁」。
(2) 使力令人屈服。如:「強暴」、「強占」。
(3) 勢力大的。如:「強大」、「豪強」、「強權」、「世界強國」。
(4) 勝過、比較好。如:「他的表現比我強。」
(5) 表示數量有餘。如:「三分之二強」。
2. 逼迫。如:「勉強」、「強人所難」。
3. 固執。如:「倔強」。

【字】
(1) 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文字」、「字母」。
(2) 字音。如:「咬字清楚」、「字正腔圓」。
(3) 書體。如:「顏字」、「柳字」。
(4) 根據本名而另外取的別名。如:「白居易字樂天」。
(5) 古時指女子許嫁。如:「待字閨中」。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曰】
(1) 說。用於文言文。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 稱為。用於文言文。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大】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逝】
(1) 消失、往而不返。如:「消逝」、「流逝」、「稍縱即逝」。
(2) 死亡。如:「崩逝」、「逝世」。

【遠】
1.
(1) 距離不近的。如:「遠方」、「遠客」、「遠路」、「遠水救不了近火」。
(2) 不親近。如:「疏遠」、「遠親」。
(3) 深奧。如:「深遠」、「言近旨遠」。
2. 遠離、避開。如:「遠嫌」、「遠小人」、「敬鬼神而遠之」。

【返】
回來、折回。如:「返鄉」、「去而復返」、「返抵國門」、「迴光返照」。

【王】
1.
(1) 君主,或一種爵位。如:「國王」、「帝王」、「王室」、「親王」、「王公大臣」。
(2) 群體的領袖,或技藝高超最出色的。如:「王牌」、「歌王」、「萬獸之王」、「汽車大王」。
(3) 泛稱國家的。如:「王法」、「王師」。
2. 統治。如:「王天下」。

【域】
指疆界內的地方。如:「區域」、「異域」、「疆域」。

【中】
1.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正中」、「中間」。
(2) 裡、內。如:「書中」、「心中」、「夢中」。
(3) 介於高低、大小、好壞、強弱之間。如:「中等」、「中型」、「中度颱風」。
(4) 一半的。如:「中途」、「中夜」。
(5)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工作中」、「研究中」、「使用中」、「錄音中」。
(6) 正好、剛好。如:「適中」。
(7) 中國的簡稱。如:「中西合璧」、「古今中外」。
2.
(1) 射中目標。如:「百發百中」。
(2) 得到。如:「中獎」、「中選」、「中籤」。
(3) 遭受、感染。如:「中傷」、「中風」、「中毒」、「中暑」。
(4) 合、符合。如:「中聽」、「中意」、「中規中矩」。

【四】
(1) 自然數的第四位。大寫作「肆」,阿拉伯數字作「4」。
(2) 數目是四的。如:「四壁」、「四個人」、「四本書」。
(3) 次序是第四的。如:「四品官」、「四更天」。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處】
1.
(1) 地方、場所。如:「各處」、「住處」、「通信處」。
(2) 事物的部分。如:「好處」、「長處」、「用處」。
(3) 機關團體的組織單位。如:「人事處」、「訓導處」、「總務處」。
2.
(1) 置身。如:「處境」、「設身處地」、「處變不驚」。
(2) 辦理。如:「處理」。
(3) 對有過失的人加以制裁。如:「處分」、「處罰」。
(4) 交往、對待。如:「相處」、「和平共處」。
(5) 決斷。如:「處決」、「處斷」。
(6) 男子在家未出仕或女子未出嫁的。如:「處士」、「處子」、「處女」。

【一】
(1)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 單獨的、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3)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4)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5) 全、滿、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6)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7)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8)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略微或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
(9)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法】
1.
(1) 制度、律令。如:「宗法」、「憲法」、「法律」、「法規」、「法外施恩」。
(2) 方式、途徑。如:「方法」、「辦法」。
(3) 範式、原則。如:「文法」、「語法」。
(4) 佛、道等的道理。如:「佛法」、「道法」、「現身說法」。
(5) 仿效。如:「效法」、「法古今完人」。
(6)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的獨立國家。首都巴黎,居民多信仰天主教,法語為主要語。
2. 法子:方法。如:「大家一起想想,有沒有什麼法子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自】
(1)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3)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4)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5)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然】
(1)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2)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3)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4)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5)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