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二十六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如何萬乘之主,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直譯內容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特別關切是靈巧快捷的事情的原由本源,無聲擾動主宰統治.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對用主宰統治者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走,非由合而分攜帶的物資,縱然即使存在覺得驕傲的景像情景,歡樂又甜蜜地方場所狀態.

如何萬乘之主,以身輕天下?

比得上多麼眾多的利用這個掌管,用親自靈巧快捷的時間裡面呢?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隨便不莊重法度制度就違背不合服從,擾動就違背不合主宰統治.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二十六章】是要告訴我們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特別關切是靈巧快捷的事情的原由本源,無聲是擾動主宰統治.

特別要關心注意的是靈巧快捷的時間的事物起源根本,時間無聲運行產生擾動主宰統治方式與結果.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對用主宰統治者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走,非由合而分攜帶的物資,縱然即使存在覺得驕傲的景像情景,歡樂又甜蜜地方場所狀態.

針對用於主宰統治者從開始到更替整段時間走的期限,而非由合而分攜帶的物資得量結果當成更替依據,縱然即使還存在覺得驕傲的景像情景,歡樂又甜蜜地方場所狀態.

如何萬乘之主,以身輕天下?

比得上多麼眾多的利用這個掌管,用親自靈巧快捷的時間裡面呢?

世間沒有東西比得上那麼多人利用這個學術方式掌握管理之功,用自己親自靈巧快捷的運用時間裡面能量呢?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隨便不莊重法度制度就違背不合服從,擾動法度制度就違背不合主宰統治.

隨便不謹慎運行原則方法就會就違背不合服從的依據,擾動就會呈現違背不合主宰統治規範運行方式.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重】
1.
(1) 物體承受地心引力的大小。如:「體重」、「重量」、「物重」、「淨重」。
(2) 物體的分量大。與「輕」相對。如:「小明比我重兩公斤。」
(3) 要緊的。如:「重鎮」、「庫房重地」。
(4) 劇烈的。如:「重病」、「重藥」。
(5) 濃厚的。如:「口味重」、「顏色重」。
(6) 尊敬。如:「尊重」、「敬重」。
(7) 特別關切。如:「重視」、「重文輕武」、「重男輕女」。
2.
(1) 再、另。如:「重來」、「重新」、「重遊故地」。
(2) 相同的。如:「重號」、「重複」。
(3) 量詞。用於計算相疊、累積物的單位。如:「九重天」、「千重山」、「萬重水」。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輕】
(1) 不重。與「重」相對。如:「身輕如燕」、「輕於鴻毛」。
(2) 方便、簡單的。如:「輕易」、「輕便」、「輕而易舉」。
(3) 隨便、不莊重。如:「輕浮」、「輕率」、「輕慢」、「輕狂」、「輕薄」。
(4) 沒有負擔和壓迫的。如:「輕鬆」、「無病一身輕」。
(5) 靈巧快捷的。如:「輕車」、「輕舟」、「輕快」。
(6) 數量少。如:「年紀輕」、「工作輕」。
(7) 看不起。如:「輕敵」、「輕視」。
(8) 用力小。如:「小心輕放」。
(9) 程度淺。如:「病情輕」。
(10) 舒緩的。如:「輕音樂」、「雲淡風輕」。
(11) 薄的。如:輕紗。
(12) 細微、柔弱。如:雲淡風輕。

【根】
(1) 植物莖幹伸入土中吸收養分的部分。如:「樹根」、「草根」。
(2) 物體的底部。如:「牆根」、「舌根」、「牙根」。
(3) 事情的原由、本源。如:「禍根」、「病根」。
(4) 事物的存底。如:「票根」、「存根」。
(5) 作為依據。如:「根據」。
(6) 澈底。如:「根絕」、「根治」、「根除」。
(7) 數學上稱方程式中未知數的值或解為「根」。
(8) 量詞。用於計算細長形物體的單位。如:「一根棍子」、「三根筷子」。

【靜】
(1) 停止不動。與「動」相對。如:「靜止」、「平靜」、「風平浪靜」。
(2) 無聲。如:「安靜」、「寂靜」、「更深夜靜」。
(3) 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的血管。其循環方向和功用皆與動脈相反。

【躁】
(1) 性急、不冷靜。如:「急躁」、「暴躁」、「浮躁」、「焦躁」、「煩躁」、「心浮氣躁」。
(2) 擾動。如:「稍安勿躁」。

【君】
(1) 封建時代的一國之主。如:「國君」、「君主」。
(2) 古代的封號。如戰國時代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
(3) 子孫尊稱父祖輩。如:「嚴君」、「家君」、「先君」。
(4) 妻子稱自己的丈夫。如:「夫君」、「郎君」。
(5) 對一般人的尊稱。如:「陳君」、「諸君」。
(6) 主宰;統治。如:君臨天下。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子】
1.
(1) 地支的第一位。
(2) 子時: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3)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4) 後代。如:「子嗣」、「絕子絕孫」。
(5)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魚子」、「瓜子」、「桃子」、「橘子」。
(6)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7)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孔子」、「孟子」。
2. 詞綴:
A>接名詞。如:「車子」、「房子」、「褲子」、「桌子」、「小孩子」。
B>接形容詞。如:「胖子」、「聾子」、「亂子」。
C>接量詞。如:「兩下子」、「兩碼子事」。

【終】
(1) 結束。如:「終結」、「終止」、「樂曲終了」、「曲終人散」。
(2) 死亡。如:「送終」、「善終」、「臨終」。
(3) 結局、最後的時刻。如:「年終」、「有始有終」、「自始至終」。
(4) 最後的、最末的。如:「終點」、「終站」。
(5) 到底、畢竟。如:「終究」、「終歸」、「終於」。
(6) 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如:「終年」、「終日」、「終生」、「終夜」。

【日】
(1) 太陽。如:「落日」、「日上三竿」、「烈日當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 表示月分的第幾天。如:「四月四日」、「十月十日」。
(3) 一晝夜,一天。如:「今日」、「明日」、「昨日」。
(4) 特定的一天。如:「生日」、「忌日」、「紀念日」、「國慶日」。
(5) 白天。如:「日間部」、「夜以繼日」、「黑夜白日」。
(6) 時間。如:「往日」、「來日」、「他日」、「日久見人心」。
(7) 每天。如:「日積月累」、「日新月異」。
(8) 季節。如:「春日」、「夏日」。
(9) 日本的簡稱。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與日本海之間的國家。首都東京,主要語言為日語。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時。如:「家無三日糧」。

【行】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離】
(1) 由合而分。如:「分離」、「離開」、「離別」、「離婚」。
(2) 距、相隔。如:「距離」、「我家離學校很近。」
(3) 背叛。如:「背離」、「離經叛道」、「眾叛親離」。
(4) 奇異不合常理。如:「離奇」。
(5)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火。

【輜】
(1) 車箱後有布帘的車子。見‘說文’。
(2) 泛指車子。
輜重:外罩有車篷、帘子,可載重物的車子。引申指行者攜帶的物資。常用指軍用物資。

【雖】
(1) 雖然:連接詞,表示語義進展的方向將有所改變。如:「雖然我已離開學校很久了,但我仍然懷念學校生活的一切。」
(2) 縱然、即使。表示假設、推想。如:「雖死猶生」、「雖敗猶榮」。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榮】
(1) 事物茂盛、繁多。如:「繁榮」、「榮盛」、「欣欣向榮」。
(2) 光耀的,覺得驕傲的。如:「榮耀」、「榮幸」、「榮任」、「榮獲」、「衣錦榮歸」。
(3) 光耀。如:「引以為榮」、「榮華富貴」。

【觀】
1. (1) 看。如:「觀賞」、「觀光」、「參觀」、「觀看」。
(2) 景像、情景。如:「奇觀」、「景觀」、「外觀」、「恢復舊觀」。
(3) 看法、意識。如:「觀念」、「主觀」、「人生觀」、「世界觀」。
2. (1) 道觀:道教的寺廟。
(2) 小樓及其上之建築物。如:「樓觀」。

【燕】
1.
(1) 一種候鳥。背黑,腹白,尾巴似剪,春去秋來,以蟲為食。如:「燕子」、「飛燕」、「金絲燕」。
(2) 燕窩:金絲燕吐出的黏液所築的窩,是一種膠質的珍貴食物。如:「一般人都喜歡以燕窩進補。」
(3) 新婚燕爾:剛結婚,歡樂又甜蜜。常用作祝人新婚的賀詞。如:「他們倆正新婚燕爾,濃情蜜意羨煞眾人」。
2. 燕國:古代國名。

【處】
1.
(1) 地方、場所。如:「各處」、「住處」、「通信處」。
(2) 事物的部分。如:「好處」、「長處」、「用處」。
(3) 機關團體的組織單位。如:「人事處」、「訓導處」、「總務處」。
2.
(1) 置身。如:「處境」、「設身處地」、「處變不驚」。
(2) 辦理。如:「處理」。
(3) 對有過失的人加以制裁。如:「處分」、「處罰」。
(4) 交往、對待。如:「相處」、「和平共處」。
(5) 決斷。如:「處決」、「處斷」。
(6) 男子在家未出仕或女子未出嫁的。如:「處士」、「處子」、「處女」。

【超】
(1) 越過、趕過。如:「超車」、「超越」。
(2) 特出的。如:「超人」、「超拔」。
(3) 高出、多出。如:「超速」、「超時」、「超載」、「超重」。
(4) 超渡:佛教稱救渡死者脫離苦難。道教也有此語。後遇死喪請出家人為死者念經皆稱為「超渡」。如:「超渡亡靈」。
(5) 超然:凡事不以利害關係衡量,而持公平客觀的態度對待。如:「處理事情應保持然的態度。」

【然】
(1)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2)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3)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4)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5)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如】
(1) 似、好像。如:「果真如此」、「吹氣如蘭」、「愛人如己」、「數十年如一日」。
(2) 依照。如:「如期舉行」、「如約前來」、「如法炮製」、「如願以償」。
(3) 及、比得上。如:「遠親不如近鄰」。
(4) 往、到。如:「如廁」。
(5) 假若、若是。如:「如果」、「假如」、「如不克前來,請提早通知。」
(6) 表示舉例之詞。如:「比如」、「例如」、「譬如」。
(7) 表示狀況的語助詞。相當於「然」。如:「突如其來的打擊,令人無法承受。」

【何】
(1) 疑問詞:
A>什麼。如:「何人」、「何年何月」、「有何相干」。
B>為什麼。如:「何必」、「何樂不為」。
C>哪裡。如:「何去何從」、「子欲何往?」
(2) 嘆詞。多麼,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多」、「何其不幸」。
(3) 副詞。豈、怎麼。如:「何只」、「何足掛齒」。

【萬】
(1) 數目字。千的十倍。如:「百萬」、「千萬」。
(2) 眾多的、許多的。如:「萬物」、「萬年」、「萬象」、「萬難」、「萬紫千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3) 絕對、非常,用來形容情勢的極致。如:「萬全」、「萬不得已」、「萬萬不可」、「萬無一失」。
(4) 千萬:
A>數目的名稱。在百萬之上,億之下。如:「這間房子價值千萬。」
B>三提醒的話,即務必。如:「需要什麼儘管說,千萬不要客氣。」
C>形容數目極多。如:「數以千萬」。
(5) 萬一:
A>意外發生的事。如:「小心駕駛,以防萬一。」
B>或許、或者。如:萬一下雨了,你可要趕快把衣服收起來。」

【乘】
1.
(1) 搭。如:「乘車」、「乘船」。
(2) 趁、利用。如:「乘便」、「乘機」、「乘虛而入」、「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3) 算術中計算一數成為若干倍的方法。如:「五乘二等於十」。
2.
(1) 量詞。古代用於計算車輛的單位。如:「萬乘之國」、「百乘之家」。
(2) 佛教教義的派別。如:「大乘」、「小乘」。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主】
(1) 國君。如:「君主」、「兵強主尊」。
(2) 主人。如:「地主」、「店主」、「主僕」、「東道主」。
(3) 最重要的。如:「主要」、「主角」、「主將」、「主食」。
(4) 掌管。如:「主宰」、「主管」、「主持」、「主政」。
(5) 心裡對事情的定見或看法。如:「主見」、「主意」、「六神無主」。
(6) 基督徒或回教徒稱其所信仰的神。如:「主耶穌」、「阿拉真主」。
(7) 死人的牌位。如:「神主」、「木主」。

【身】
(1) 人或動物的軀體。如:「身體」、「健身」、「身長七尺」、「隨身攜帶」。
(2) 物體的軀幹。如:「樹身」、「車身」、「船身」、「機身」。
(3)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
(4) 親自。如:「身教」、「以身作則」、「身歷其境」、「身體力行」。
(5) 名分、地位。如:「身分」、「身家」、「出身寒微」、「身敗名裂」。
(6)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立身處世」。
(7) 懷孕。如:「有身」、「身孕」。
(8) 量詞。用於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佛像五百身。」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則】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失】
(1) 丟掉、遺落。如:「喪失」、「遺失」、「失而復得」、「失魂落魄」。
(2) 錯過、放過。如:「失之交臂」、「錯失良機」、「機不可失」。
(3)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
(4) 錯誤。如:「失誤」、「過失」、「言多必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5) 脫離掌握。如:「失控」、「失足落水」。
(6) 違背、不合。如:「失信」、「失禮」、「失職」。
(7) 不稱心。如:「失意」、「失望」、「失志」。
(8) 改變,和常態不同。如:「失常」、「驚惶失色」、「痛哭失聲」。

【臣】
(1) 古代君王底下的官員。如:「臣子」、「大臣」、「君臣」。
(2) 像臣子般的服從。如:「臣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