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三十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三十章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

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

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以,是果而勿強.

物牡則老,謂之非道,非道早已.

 


直譯內容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

用方法成為有高度智慧最重要的人,非用武器使力令人屈服時間裡面,他的所作所為容易報復:教導、傳授學問或技藝的人這個機關、單位對有過失的人加以制裁,困難事情很難處理非常.

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

所以收拾整理、辦理人事情的成效或結局至、到停止,非用尋求逼迫.

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以,是果而勿強.

堅決到不可特別受疼愛、寵愛,堅決到不可憐憫,堅決到不可自誇,堅決到未應該用,事情堅決到不可逼迫.

物牡則老,謂之非道,非道早已.

眾人雄性的禽獸即熟練、經驗豐富,告訴這個不是思想、學說,不是思想、學說先前停止.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三十章】是要告訴我們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

用方法成為有高度智慧最重要的人,非用武器使力令人屈服時間裡面,他的所作所為容易報復:教導、傳授學問或技藝的人這個機關、單位對有過失的人加以制裁,困難事情很難處理非常.

學會方法成為有高度智慧最重要的人才,而不是當成武器令人屈服於時間裡面,他的所作所為容易用報復手段:教導傳授學問的人這個機關單位要對有過失的人加以制裁,困難事情很難處理異常.

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

所以收拾整理、辦理人事情的成效或結局至、到停止,非用尋求逼迫.

所以執行修正辦理人對於事情的成效與結局一定要達到錯誤修正為止,而不是用逼迫手段.

果而勿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以,是果而勿強.

堅決到不可特別受疼愛、寵愛,堅決到不可憐憫,堅決到不可自誇,堅決到未應該用,事情堅決到不可逼迫.

堅決到不可寵愛,堅決到不可憐憫,堅決到不可自誇,堅決到不可不正當運用,事情堅決到不可逼迫.

物牡則老,謂之非道,非道早已.

眾人雄性的禽獸即熟練、經驗豐富,告訴這個不是思想、學說,不是思想、學說先前停止.

眾人都知道雄性要找雌性呈現所需,告訴這個不是思想與學說,不是在說思想與學說因為已經停止.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作】
1.
(1) 興起、振起。如:「振作精神」、「鼓聲大作」、「興風作浪」、「一鼓作氣」。
(2) 製、做。如:「作文」、「作畫」、「作惡多端」。
(3) 成為、當做。如:「認賊作父」、「看作英雄」。
(4) 裝出、表現出。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5) 舉行、進行。如:「作戰」、「作簡報」。
(6) 優美的詩文書畫或藝術品。如:「名作」、「佳作」、「傑作」、「大作」。
(7) 作揖:拱手行禮。如:「打躬作揖」。
2. 作料:烹調食物所加的調味材料,如鹽、醋、醬油等。如:「這道菜作料放太多了,反而失去了原味。」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主】
(1) 國君。如:「君主」、「兵強主尊」。
(2) 主人。如:「地主」、「店主」、「主僕」、「東道主」。
(3) 最重要的。如:「主要」、「主角」、「主將」、「主食」。
(4) 掌管。如:「主宰」、「主管」、「主持」、「主政」。
(5) 心裡對事情的定見或看法。如:「主見」、「主意」、「六神無主」。
(6) 基督徒或回教徒稱其所信仰的神。如:「主耶穌」、「阿拉真主」。
(7) 死人的牌位。如:「神主」、「木主」。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兵】
(1) 武器。如:「兵器」、「兵械」、「短兵相接」。
(2) 戰士。如:「步兵」、「兵卒」、「兵來將擋」、「單兵攻擊」。
(3) 軍隊。如:「揮兵進攻」、「兵強馬壯」、「鳴金收兵」。
(4) 與軍事或戰爭有關的。如:「兵法」、「兵略」、「兵不厭詐」、「紙上談兵」。

【強】
1.
(1) 健壯有力。如:「強健」、「強壯」、「強勁」。
(2) 使力令人屈服。如:「強暴」、「強占」。
(3) 勢力大的。如:「強大」、「豪強」、「強權」、「世界強國」。
(4) 勝過、比較好。如:「他的表現比我強。」
(5) 表示數量有餘。如:「三分之二強」。
2. 逼迫。如:「勉強」、「強人所難」。
3. 固執。如:「倔強」。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事】
(1)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2)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3)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4)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5) 奉養。如:「事奉父母」。
(6)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好】
1.
(1) 美善的、良善的。如:「好人」、「好東西」、「好景不常」、「花好月圓」。
(2) 和睦、親愛。如:「友好」、「好朋友」、「好同學」。
(3) 容易。如:「這事好辦!」、「那小娃兒好帶!」、「別擔心!這問題好解決。」
(4) 完成。如:「做好了」、「寫好了」、「穿好了」、「想好了」。
(5) 恢復健康。如:「病情好轉」、「頭痛好了」、「待身子一好,便登門拜訪。」
(6) 很、非常。如:「好狠」、「好久」、「好冷」、「好厲害」、「好面善」。
(7) 便於。如:「快準備行李,好早點上路。」、「請告知住址,我好去找你。」
(8) 可以、應該。如:「只好如此」、「正好試試」。
(9) 放在某些動詞、量詞或時間詞之前,具有強調作用或表示程度深的語氣。如:「好看」、「好笑」、「好些個」、「好幾處」、「好半天」、「好一會兒」。
(10) 表示稱讚、或允許語氣。如:「好!就這麼辦。」、「好!這正合我意。」
(11) 表示責備或不滿的語氣。如:「這下子可好了!事情是愈弄愈複雜了。」
2. 喜愛、喜歡。如:「好哭」、「好客」、「好大喜功」、「好逸惡勞」、「好學不倦」、「投其所好」。

【還】
1.
(1) 仍然、依舊。如:「我還沒做好。」、「小明還是老樣子。」
(2) 更。表示程度。如:「今天比昨天還熱。」
(3) 再。表示繼續、重複。如:「病雖好了,還得休息才行。」
(4) 勉強夠得上。如:「還算可以」。
(5)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的語氣。與「真」連用。如:「他還真來!」、「你還真有辦法。」
(6) 或者。表示有所選擇的語氣。如:「你要咖啡,還是紅茶?」
2.
(1) 歸回、交回。如:「還書」、「還錢」、「交還」、「還政於民」、「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2) 返回、回來。如:「還鄉」、「生還」、「往還」。
(3) 恢復、回復。如:「還俗」、「還原」、「還我本來面目。」
(4) 回報、報復。如:「還禮」、「還擊」、「以牙還牙」、「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師】
(1) 教導、傳授學問或技藝的人。如:「老師」、「教師」、「師徒」。
(2) 學習、效法。如:「師法」、「師事」、「師古」。
(3) 榜樣、表率。如:「萬世師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4) 稱有專門技藝的人。如:「醫師」、「律師」、「理髮師」、「鋼琴師」。
(5) 對道士或僧尼的尊稱。如:「法師」、「禪師」。
(6) 軍隊的編制單位。或泛指軍隊。如:「師團」、「誓師北伐」、「班師回朝」。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所】
(1) 地方、位置。如:「處所」、「場所」、「適得其所」。
(2) 機關、單位。如:「診所」、「派出所」、「鎮公所」、「研究所」。
(3) 語助詞:
A>表示動作的意向。如:「所向無敵」、「據我所知」。
B>與「為」、「被」合用,表示被動。如:「他的作品被大家所喜愛。」
(4) 指示代名詞。如:「所見所聞」、「所作所為」。
(5) 量詞。用於計算建築物的單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學校」。
(6) 所以:
A>因此,表示結果。如:「因為媽媽愛你,所以才管你。」
B>為何、為麼,表示原因。如:「這就是我所以要轉學的原因。」

【處】
1.
(1) 地方、場所。如:「各處」、「住處」、「通信處」。
(2) 事物的部分。如:「好處」、「長處」、「用處」。
(3) 機關團體的組織單位。如:「人事處」、「訓導處」、「總務處」。
2.
(1) 置身。如:「處境」、「設身處地」、「處變不驚」。
(2) 辦理。如:「處理」。
(3) 對有過失的人加以制裁。如:「處分」、「處罰」。
(4) 交往、對待。如:「相處」、「和平共處」。
(5) 決斷。如:「處決」、「處斷」。
(6) 男子在家未出仕或女子未出嫁的。如:「處士」、「處子」、「處女」。

【荊】
(1) 落葉灌木。枝條可用來編籃子,也可製成刑具。如:「負荊請罪」。
(2) 荊棘:泛指多刺的灌木。比喻困難。如:「雖然一路上荊棘重重,可是他還是不退縮。」
(3) 謙稱自己的妻子。如:「拙荊」。

【棘】ㄌㄚˋ ㄐ一ˊ
(1) 落葉喬木。莖上多刺,果實較少,味道酸,核仁可以做藥。
(2) 呈針刺形狀的。如:「棘皮動物」。
(3) 棘手:比喻事情很難處理。如:「這個案子很棘手,可能要花雙倍的時間來處理。」

【生】
(1)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2)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3)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4)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5)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6)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7)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8)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9) 非常。如:「生恐」、「生怕」。
(10)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11)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善】
(1) 好的、正面的。如:「善惡」、「善行」、「善人」、「善事」。
(2) 美好的事。如:「日行一善」、「為善最樂」、「隱惡揚善」。
(3) 專長於。如:「善於辭令」、「能歌善舞」、「英勇善戰」。
(4) 熟悉的。如:「面善」。
(5) 容易。如:「善忘」、「善變」、「多愁善感」、「善解人意」。
(6) 待人親切。如:「和善」、「友善」、「善待」。
(7) 收拾整理、辦理。如:「善後」。

【果】
(1) 植物所結的實。如:「果實」、「水果」、「蔬果」。
(2) 事情的成效或結局。如:「成果」、「惡果」、「自食其果」、「前因後果」。
(3) 堅決。如:「果決」、「果敢」、「果斷」。
(4) 確實、的確。如:「果然」。
(5) 假如、假若。如:「如果」。
(6) 飽足。如:「果腹」。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已】
(1) 表示過去之詞。如:「已經」、「已然」。
(2) 停止。如:「雞鳴不已」、「讚美不已」、「後悔不已」。

【取】
(1) 拿。如:「取款」、「收取」、「各取所需」、「探囊取物」。
(2) 選擇所需。如:「選取」、「錄取」、「取景」、「取道」、「取名」、「就地取材」。
(3) 尋求。如:「取暖」、「取笑」、「自取滅亡」、「飲酒取樂」。
(4) 接受。如:「吸取」、「聽取」、「分文不取」。
(5) 得到。如:「取信於人」。

【勿】
不要、不可。表示勸阻或禁止。如:「勿枉勿縱」、「請勿吸煙」、「非請勿入」、「勿失良機」。

【驕】
(1) 高傲自大。如:「驕兵必敗」、「勝不驕,敗不餒。」
(2) 驕傲:
A>太過自滿,氣勢凌人。如:「驕傲的人,終將失敗!」
B>覺得光榮。如:「我為你感到驕傲。」
(3) 猛烈、強烈。如:「驕陽似火」。
(4) 特別受疼愛、寵愛。通「嬌」。如:「驕兒」、「天之驕子」。

【矜】ㄍㄨㄢ ㄐㄧㄣ
(1) 矛柄。見“說文”。
(2) 尊敬。見“集韻”。
(3) 憐憫。如:哀矜。
(4) 顧惜。如:不矜細行。
(5) 自負己能;驕傲自誇。如:矜誇。
(6) 莊重;有威嚴。如:矜莊。
(1) 老而無妻的人。通鳏。見“集韻”。
(2) 病痛。通瘝。如:恫矜。

【伐】
(1) 砍。如:「砍伐」、「伐木」。
(2) 征討。如:「征伐」、「討伐」、「北伐」、「黨同伐異」。
(3) 自誇。如:「伐善施勞」。

【得】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牡】
(1) 雄性的禽獸。如:「牡牛」。
(2) 牡丹:灌木植物,春天生葉,夏初開花,花大而美麗,顏色有紅、白、黃、紫等,有「花中之王」的美稱。

【則】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老】
(1)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老公公」。
(2) 對長輩的尊稱。如:「王老」、「李老」。
(3)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4) 陳舊、過時。如:「老式」、「老套」、「穿著老氣」。
(5) 年久的、原來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老地方」。
(6)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近。如:「老師」、「老闆」、「老王」、「老婆」。
(7) 總是、常常。如:「他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8) 很、極。如:「老遠」、「老早」。
(9)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
(10)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非】
(1) 不是。如:「非賣品」、「非親非故」、「答非所問」。
(2) 錯、過失。如:「是非」。
(3) 不善的。如:「為非作歹」。
(4) 認為不對。如:「非議」、「非難」。
(5) 不合於。如:「非法」、「非禮勿視」。
(6) 與「不」、「莫」連用,表必須、一定。如:「非去不可」、「非他莫屬」。
(7) 非洲的簡稱。
(8) 非非:離奇怪誕,不切實際之空想。如:「想入非非」。

【早】
(1) 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如:「早晨」、「早安」、「清早」。
(2) 初始。如:「早春」、「早秋」。
(3) 先於預定時間。如:「早產」、「早熟」、「遲到早退」、「我來早了。」
(4) 時間較前的。如:「早睡早起」。
(5) 早晨見面時互相招呼的用語。如:「你早哇!」
(6) 先前。如:「早知如此」、「早就走了」。
(7) 不晚。如:「由於天色尚早,他決定多留一會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