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三十五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與餌,過客止.

道出言,淡無味,視不足見,聽不足聞,用不可既.

 

直譯內容

執大象,天下往.

握持重要與偉大的外觀或狀態,時間內或裡面去.

往而不害,安平太.

去至或到非妨礙或不利,裝置或設置均等程度極高.

樂與餌,過客止.

喜好給各種食品或藥品,行為曾經發生或已經完成從事某種活動或具有某項特長停頓或結束.

道出言,淡無味,視不足見,聽不足聞,用不可既.

方法超越話語、所說的話,不計較沒有內心的感受,看或查看非可以看到,用耳朵收受聲音非可以聽到,付出或施行非豈動作已經完了.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三十五章】是要告訴我們

執大象,天下往.

握持重要與偉大的外觀或狀態,時間內或裡面去.

懂得掌握重要外觀與狀態訊息依據法則,才能知道時間內與進入裡面去關鍵程序法則.

往而不害,安平太.

去至或到非妨礙或不利,裝置或設置均等程度極高.

進去到沒有妨礙或不利的空間環境,要裝置或設置到此均等格局程度要極高水準才可.

樂與餌,過客止.

喜好給各種食品或藥品,行為曾經發生或已經完成從事某種活動或具有某項特長停頓或結束.

喜好運用此術能得到許多種類奢侈慾望或是解決方法能力,但行為曾經發生或已經完成從事某種活動或得到具有某項特長時則應該要停頓或結束此願望需求.

道出言,淡無味,視不足見,聽不足聞,用不可既.

方法超越話語、所說的話,不計較沒有內心的感受,看或查看非可以看到,用耳朵收受聲音非可以聽到,付出或施行非豈動作已經完了.

此方法已超越用話語或所能說的話來表達,但不會因沒有內心感受到,想看或查看就能可以看到的,用耳朵收受聲音就能可以聽到的,已付出或已施行就能當成動作已經完了而停止的.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執】
(1) 握、持。如:「執筆」、「執鞭」。
(2) 掌握、治理。如:「執政」、「執掌」。
(3) 堅守。如:「固執」、「執意」、「執著」、「執迷不悟」。
(4) 實行。如:「執行」、「執法」。
(5) 憑據。如:「執照」、「回執」、「收執」。
(6) 捕捉、拘捕。如:「拘執」。

【大】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象】
(1) 哺乳類動物。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產於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力強,性溫和。皮厚,毛少,耳大,鼻長圓筒狀,能伸捲自如,有一對長門牙自口伸出。
(2) 外觀、狀態。如:「形象」、「現象」、「氣象」、「星象」、「天象」。
(3) 相似。通「像」。如:「相象」。
(4) 意念針對的人或事物。如:「對象」。
(5) 仿效、摹擬。如:「象形」、「象聲」。
(6) 象徵:用具體有形的事物,表達抽象無形的意義。如:「玫瑰象徵愛情。」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往】
(1) 去。如:「來往」、「往返」。
(2) 歸向。如:「嚮往」、「神往」。
(3) 過去的。如:「往事」、「過往雲煙」、「往日情懷」。
(4) 人際的往來、交際。如:「交往」。
(5) 向。如:「往前」、「往後」。
(6) 往往:每每、常常。如:「每逢假日他往往會帶著家人出去郊遊。」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害】
(1) 無益且有損的。如:「害處」、「害蟲」。
(2) 災禍、災患。如:「災害」、「病蟲害」、「為民除害」、「周處除三害」。
(3) 殺傷、使受損。如:「損害」、「殺害」、「謀財害命」。
(4) 覺得、感到。如:「害羞」、「害怕」。
(5) 身體上的感染、變化。如:「害病」、「害喜」。
(6) 妨礙、不利。如:「妨害」、「害群之馬」、「害人之心不可有」。
(7) 壞處、缺點。如:「百害而無一利」。
(8) 關鍵、要地。如:「要害」。
(9) 使、讓、導致。如:「你的無心之過,卻害他傷心了好久。」

【安】
(1) 平靜、寧靜。如:「安靜」、「安寧」、「安詳」、「坐立不安」、「隨遇而安」。
(2) 穩當、穩定。如:「安穩」、「安定」、「安逸」。
(3) 不危險。如:「安全」、「平安」、「居安思危」、「轉危為安」。
(4) 撫慰、使安靜。如:「安慰」、「安撫」、「安民」、「除暴安良」。
(5) 身體健康。如:「請安」、「問安」。
(6) 裝置、設置。如:「安裝」、「安電燈」、「安門鈴」。
(7) 存、居。如:「不安好心」、「安身之地」。
(8) 加上。如:「不要隨便把人安上罪名。」
(9) 何處、那裡。如:「他如今安在?」
(10) 安非他命的簡稱。如:「吸安」、「安毒」。

【平】
(1) 不凹凸、不傾斜、無高低之分的。如:「平坦」、「水平」、「平滑」。
(2) 均等。如:「平等」、「公平」、「平衡」。
(3) 普通、尋常、不特別。如:「平凡」、「平常」、「平淡無奇」。
(4) 安舒無事。如:「平安」、「太平」、「和平」。
(5) 冷靜安定。如:「心平氣和」、「平心靜氣」。
(6) 止息、使安定。如:「平息」、「平亂」、「平定」。
(7)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又分為陰平、陽平。如「東」、「江」、「文」、「凡」等。

【太】
(1) 過甚。如:「太多」、「太熱」、「太油膩」、「您太客氣了!」
(2) 最、極。如:「太始」、「太古時代」。
(3) 形容程度極高。如:「太好了」、「太妙了!」
(4) 對長上的稱呼。如:「老太爺」、「太夫人」、「太老師」、「太上皇」。
(5) 太太:
A>對婦人的尊稱。如:「老太太」、「林太太」。
B>丈夫稱妻子。如:「這是我太太。」
C>僕人稱主婦。如:「老爺、太太交代我要看好家。」
(6) 太空: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大約距離地球一千公里以外的區域。如:「外太空」、「太空漫步」。
(7) 太陽:日的通稱。天體恆星之一,有巨大的輻射熱能。距離地球大約一億五千萬公里。如:「太陽能」、「太陽系」、「太陽黑子」。

【樂】
1.
(1) 喜悅。如:「快樂」、「歡樂」、「樂不可支」、「樂極生悲」。
(2) 喜歡去做。如:「樂此不疲」、「樂於助人」、「樂善好施」。
2. 有節奏而和諧動人的聲音。如:「音樂」、「樂曲」、「樂章」。
3. 喜好。如:「樂山樂水」。

【與】
1.
(1) 和、同、跟。如:「男與女」、「我與你」、「山與水」、「與民同樂」。
(2) 給。如:「贈與」、「授與」、「付與」、「與人方便」。
(3) 結交、交往。如:「人之相與,貴在誠信。」
(4) 贊、助。如:「與人為善」。
(5) 推舉、選拔。如:「選賢與能」。
(6) 等待。如:「時不我與」。
(7) 同類、朋黨。如:「民胞物與」。
2. 參加。如:「參與」、「與會」、「與賽」。

【餌】
(1) 指各種食品或藥品。如:「果餌」、「藥餌」。
(2) 釣魚用的誘食。如:「魚餌」、「釣餌」。
(3) 比喻引誘他人上當的事物。如:「他用金錢為餌,引誘他人犯罪。」

【過】
(1) 時、空的經歷。如:「過年」、「過河」。
(2) 超出、超越。如:「過分」、「過期」、「過半數」。
(3) 錯誤。如:「過失」、「知過能改」。
(4) 表示某種行為曾經發生或已經完成。如:「看過」、「走過」、「吃過飯」。
(5) 處罰的類別。如:「大過」、「小過」。
(6) 忍受、領受。如:「難過」、「心裡不好過」。
(7) 太甚。如:「過度」、「過獎」。
(8) 轉移。如:「過戶」。

【客】
(1) 來訪的人。與「主」相對。如:「客人」、「賓客」、「寒夜客來茶當酒」。
(2) 出門在外的。如:「客居」、「客遊」、「客死他鄉」。
(3) 出門在外的人。如:「旅客」、「過客」、「遊客」。
(4) 做生意的人對顧主的稱呼。如:「顧客」、「客戶」、「乘客」、「客滿」。
(5) 泛稱從事某種活動或具有某項特長的人。如:「政客」、「說客」。

【止】
(1) 停住不動。如:「停止」、「靜止」。
(2) 使停住。如:「止付」、「止血」、「止咳」、「止痛」。
(3) 停頓、結束。如:「休止」、「止息」、「適可而止」、「血流不止」。
(4) 攔阻、不准。如:「禁止」、「阻止」、「制止」。
(5) 僅、只。如:「不止」、「僅止」、「止此一家,別無分號。」
(6) 行為。如:「舉止」。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出】
(1) 由裡面去到外面。與「入」相對。如:「出門在外」、「足不出戶」。
(2) 產生、發生。如:「出汗」、「出水痘」、「出毛病」、「出事了!」
(3) 脫離、離開。如:「出家」、「出軌」、「出走」。
(4) 給與、支付。如:「出錢」、「出納」、「量入為出」。
(5) 表現、顯露。如:「出現」、「出洋相」、「水落石出」。
(6) 超越。如:「出乎意料」、「容貌出眾」、「出人頭地」。
(7) 發洩。如:「出氣筒」、「出了口怨氣」。
(8) 到。如:「出席」、「出場」、「出勤」、「出庭」。
(9) 策劃、擬定。如:「出計謀」、「出主意」、「出題目」。
(10) 放在動詞之後,表示動作的效果。如:「拿出好成績」、「看出嚴重性」、「做出這等事」。

【言】
(1)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2)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3)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4)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淡】
(1) 不濃、稀薄的。如:「淡酒」、「雲淡風輕」、「濃妝淡抹」。
(2) 不含鹽味或鹽味少的。如:「淡水湖」、「粗茶淡飯」、「這湯太淡了!」
(3) 不計較。如:「淡薄名利」、「淡然處之」。
(4) 不熱心。如:「冷淡」、「淡漠」、「他淡淡的應了一聲,顯得很不熱絡。」
(5) 不旺盛。如:「淡季」、「淡月」、「今天的生意很淡。」
(6) 色淺。如:「淡黃色」、「這件衣服的顏色很淡。」
(7) 清淡:
A>味道很薄,口味不重。如:「我平常吃得很清淡。」
B>生意不好。如:「生意清淡」。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 ㄇㄛˊ。)

【味】
(1) 舌頭品嘗食物的感覺。如:「味覺」、「滋味」、「甜味」、「食不知味」。
(2) 鼻子聞東西的感覺。如:「氣味」、「臭味」、「香味」、「怪味」、「異味」。
(3) 內心的感受。如:「意味」、「趣味」、「韻味」。
(4) 研究、體會。如:「玩味」、「細細體味」、「耐人尋味」。
(5) 菜肴。如:「山珍海味」。
(6) 口味:
A>滋味。如:「這道菜的口味不錯。」
B>對食物的喜好。如:「日本料的清淡,最對我的口味。」
C>對事物的愛好。如:「這樣做正合他的口味。」
(7) 量詞。用於計算食物或中藥的單位。如:「菜五味」、「藥八味」。

【視】
(1) 看、查看。如:「注視」、「凝視」、「監視」、「巡視」、「訪視」。
(2) 看待、對待。如:「忽視」、「重視」、「一視同仁」、「視死如歸」。

【足】
(1) 腳。如:「雙足」、「大足」、「節足動物」。
(2) 充滿、不缺乏。如:「充足」、「足夠」、「滿足」。
(3) 可以。如:「足供參考」、「足以自豪」。
(4) 值得。如:「何足掛齒」、「微不足道」。
(5) 整整的、完全的。如:「玩足了一星期」、「在水中悶了足足有三分鐘的氣。」
(6) 遠足:一種短程徒步郊遊的活動。如:「明天老師要帶我們全班去陽明山遠足。」
(7) 足下:
A>腳下。如:「她足下踩著三寸的高跟鞋。」
B>尊稱君主或朋友,在書信中常用。

【見】
1.
(1)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2) 拜會、訪問。如:「拜見」。
(3) 會面。如:「接見」、「見客」。
(4)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5)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6)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就裂」、「見風轉舵」。
(7) 被。用在動詞前,表示被動。如:「見笑」、「見棄」、「請別見怪」。
2. 顯露、顯出。通「現」。如:「發見」、「情見乎辭」。

【聽】
1.
(1) 用耳朵收受聲音。如:「聽力」、「聽覺」、「傾聽」、「聽音樂」。
(2) 探問消息。如:「打聽」。
(3) 順從、服從。如:「聽從」、「聽話」、「言聽計從」。
(4) 等候。如:「靜聽消息」、「聽候指示」。
2.
(1) 任由、任憑。如:「聽任」、「聽憑」、「聽天由命」、「聽其自然」。
(2) 治理、處理。如:「垂簾聽政」。
(3) 裁決、裁斷。如:「聽獄」、「聽訟」。

【聞】
(1) 聽到。如:「不聞不問」、「所見所聞」、「聞風響應」、「百聞不如一見」。
(2) 聽見的事情、消息。如:「新聞」、「趣聞」、「天下奇聞」、「博學多聞」。
(3) 用鼻子分辨氣味。如:「聞香下馬」、「你聞到什麼味道沒有?」
(4) 傳達報呈。如:「奉聞」。
(5) 名譽、名望、名聲。如:「不求聞達」。

【用】
(1) 使用。如:「用人」、「任用」、「運用」、「用兵」。
(2) 功能、效果。如:「功用」、「器用」、「作用」、「效用」。
(3) 吃、飲。如:「用飯」、「用菜」、「用茶」、「用湯」、「用餐」。
(4) 花費的錢財。如:「家用」、「零用」、「花用」、「用度」。
(5) 付出、施行。如:「用情」、「感情用事」、「用盡心機」。
(6) 需要。如:「你不用去!」、「這件事不用你插手!」
(7) 可供使用的、應用的。如:「用品」、「用具」、「用途」、「用處」。
(8) 用功:認真學習。如:「用功讀書」、「努力用功」。
(9) 用意:存心、意圖。如:「你的用意何在?」

【可】
1.
(1) 允許。如:「許可」、「認可」。
(2) 能夠、適宜。如:「可以」、「可口」、「可大可小」、「堅不可摧」。
(3) 堪、值得。如:「可愛」、「可憐」、「可惜」、「可敬」、「可惡」、「可喜可賀」。
(4) 但是。如:「可是」、「他雖笨,可很用功。」
(5) 豈。如:「這可不是一場騙局?」
(6) 表示語氣的加強。如:「他可神氣了!」、「這下子可慘了!」
(7) 疑問詞。如:「你可知道?」、「此話可當真?」、「你可曾想過?」
(8) 美好的。如:「可人兒」。
2. 可汗(ㄎㄜˋㄏㄢˊ):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主的稱呼。

【既】
(1) 指動作已經完了。如:「既然如此」、「既成事實」、「既來之,則安之。」
(2) 表示並列的連接詞。與「且」、「又」、「也」等詞連用。如:「既胖又矮」、「既醉且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