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三十九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無以寧,將恐發;

神無以靈,將恐歇;

谷無以盈,將恐竭;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侯王無以貞,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此其以賤為本耶非?

故致數車無車.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直譯內容

昔之得一者:

過去的這個獲取純正者而言: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時間獲取純正而澄澈,場所獲取純正而安定,創造者或主宰者獲取純正而應驗的,糧食獲取純正而充滿,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獲取純正而成長或滋長,達官貴人領袖或才能出眾者獲取純正而發展時間裡面合規矩的或合常理的.

天無以清,將恐裂;

時間沒有用澄澈,快要大概分開破損;

地無以寧,將恐發;

場所沒有用安定,快要大概付出;

神無以靈,將恐歇;

創造者或主宰者沒有用應驗,快要大概休息;

谷無以盈,將恐竭;

糧食沒有用充滿,快要大概窮盡;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沒有用成長或滋長,快要大概消失或消逝;

侯王無以貞,將恐蹶.

達官貴人領袖或才能出眾者沒有用守正道的或效忠的,快要大概失敗或受挫;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所以地位高的人用輕視或看不起當作事物的根源或本原,超過一般標準的用位居低處當作根本的.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此其以賤為本耶非?

事情用達官貴人領袖或才能出眾者本身稱呼古代王侯的自稱或謙稱非貫穿而過,這他的用輕視或看不起當作事物的根源或本是嗎不是吧?

故致數車無車.

所以使得責備要交通工具沒有交通工具.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非希望色澤通透比得上美石,得到降低好像堅硬塊狀物.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三十九章】是要告訴我們

昔之得一者:

過去的這個獲取純正而言:

過去這個能得純正陽炁者而言: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時間獲取純正而澄澈,場所獲取純正而安定,創造者或主宰者獲取純正而應驗的,糧食獲取純正而充滿,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獲取純正而成長或滋長,達官貴人領袖或才能出眾者獲取純正而發展時間裡面合規矩的或合常理的.

時間能得到純正陽炁產生準確通澈,所在場所能得純正陽炁產生安全穩定,創造者或主宰者能得到純正陽炁產生應驗預估結果,糧食能得到純正陽炁產生充盈滿倉,眾多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能得到純正產生成長或滋長,各行各業經營者能得到純正陽炁產生發展時間裡面程序法則合規矩的或合常理的.

天無以清,將恐裂;

時間沒有用澄澈,快要大概分開破損;

時間沒有能準確通澈,快要大概分開破損;

地無以寧,將恐發;

場所沒有用安定,快要大概付出;

場所沒有能安全穩定,快要大概付出代價;

神無以靈,將恐歇;

創造者或主宰者沒有用應驗,快要大概休息;

創造者或主宰者沒有能應驗,快要大概休息停止;

谷無以盈,將恐竭;

糧食沒有用充滿,快要大概窮盡;

糧食沒有能充盈滿倉,快要大概窮盡飢餓;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

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沒有用成長或滋長,快要大概消失或消逝;

眾多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沒有能成長或滋長,快要大概消失或消逝;

侯王無以貞,將恐蹶.

達官貴人領袖或才能出眾者沒有用守正道的或效忠的,快要大概失敗或受挫;

各行各業經營者沒有能遵守正確方法或持續以恆執行,快要大概失敗或受挫;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所以地位高的人用輕視或看不起當作事物的根源或本原,超過一般標準的用位居低處當作根本的.

所以地位高的人用被看不起當作事物的根源依據,超過一般標準用低於一般標準當作區分依據的.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此其以賤為本耶非?

事情用達官貴人領袖或才能出眾者本身稱呼古代王侯的自稱或謙稱非貫穿而過,這他的用輕視或看不起當作事物的根源或本原是嗎不是吧?

事情用各行各業經營者自稱或謙稱非浪得虛名,這豈是沒能力者做得到嗎不是吧?

故致數車無車.

所以使得責備要交通工具沒有交通工具.

所以使得責備要才能沒有才能.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非希望色澤通透比得上美石,得到降低好像堅硬塊狀物.

如果沒有希望當成人上人,只會變得好像廢物般的水準者.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昔】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往昔」、「昔時」。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
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得】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一】
(1)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 單獨的、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3)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4)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5) 全、滿、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6)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7)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8)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略微或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
(9)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清】
(1) 澄澈、乾淨、純潔。如:「清澈」、「清朗」、「清亮」、「清潔」。
(2) 高潔、廉明。如:「清望」、「清高」、「清白」、「清操」、「清廉公正」、「清官難斷家務事」。
(3) 寂靜。如:「清靜」、「冷清」、「清幽」、「清閒」。
(4) 秀美。如:「清麗」、「清雅」、「眉清目秀」、「清秀佳人」。
(5) 詳細、明白。如:「清楚」、「清晰」。
(6) 了結。如:「清帳」。
(7) 整理。如:「清理」、「清掃」、「清除」、「清倉」。
(8) 單一的。如:「清唱」、「清一色」。

【地】
1.
(1) 泛稱地球的表面。如:「土地」、「大地」、「高地」、「荒地」、「耕地」、「地盡其利」。
(2) 場所。如:「目的地」、「所在地」、「根據地」、「發祥地」。
(3) 區域。如:「本地」、「外地」、「臺灣各地」。
(4) 地位、位置。如:「設身處地」、「不留餘地」、「易地而處」。
(5) 本性、心思、意志的領域。如:「見地」、「心地」。
(6) 本質、底子。如:「質地」。
2. 語助詞。置於副詞之後。同「的」。如:「慢慢地吃」、「好好地寫」。

【寧】
(1) 安定。如:「安寧」、「寧靜」。
(2) 表願望的用語。如:「寧可」、「寧願」、「寧死不屈」、「寧為玉碎」。
(3) 歸寧:女子出嫁後回娘家向父母問安。

【神】
(1)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2)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3)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4)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5)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6)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靈】
(1) 應驗。如:「靈驗」、「試試我的法子,看靈不靈?」
(2) 最精明能幹的。如:「萬物之靈」。
(3) 聰明、不呆板。如:「靈活」、「靈巧」、「機靈」。
(4) 鬼神。如:「神靈」、「山靈」。
(5) 超自然的精神感應。如:「靈感」、「靈機一動」。
(6) 死者棺材或與死者有關的。如:「靈位」、「移靈」、「守靈」。
(7) 人的魂魄、精神。如:「靈魂」、「心靈」、「性靈」。
(8) 明曉事理。如:「冥頑不靈」。

【谷】
引述為穀
1.
(1) 兩山之間的水道或低地。如:「山谷」、「河谷」、「谿谷」、「萬丈深谷」。
(2) 比喻困境。如:「進退維谷」。
2. 吐谷渾: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今大陸地區青海北部,新疆東南部。

【穀】
糧食作物的總稱。如:「五穀」、「百穀」、「稻穀」。

【盈】
(1) 充滿。如:「盈月」、「盈貫」、「熱淚盈眶」、「笑聲盈耳」、「惡貫滿盈」。
(2) 形容女子體態輕巧柔美。如:「豐盈」、「盈盈」、「輕盈可愛」。
(3) 多餘、多出來的。如:「盈餘」、「盈利」。
(4) 盈虧:
A>月亮的圓、缺。
B>生意賺錢或賠本。

【万】古字【萬】
(1) 數目字。千的十倍。如:「百萬」、「千萬」。
(2) 眾多的、許多的。如:「萬物」、「萬年」、「萬象」、「萬難」、「萬紫千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3) 絕對、非常,用來形容情勢的極致。如:「萬全」、「萬不得已」、「萬萬不可」、「萬無一失」。
(4) 千萬:
A>數目的名稱。在百萬之上,億之下。如:「這間房子價值千萬。」
B>三提醒的話,即務必。如:「需要什麼儘管說,千萬不要客氣。」
C>形容數目極多。如:「數以千萬」。
(5) 萬一:
A>意外發生的事。如:「小心駕駛,以防萬一。」
B>或許、或者。如:萬一下雨了,你可要趕快把衣服收起來。」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生】
(1)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2)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3)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4)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5)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6)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7)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8)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9) 非常。如:「生恐」、「生怕」。
(10)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11)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侯】
(1) 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2) 泛指達官貴人。如:「王侯貴族」、「侯門深似海。」

【王】
1.
(1) 君主,或一種爵位。如:「國王」、「帝王」、「王室」、「親王」、「王公大臣」。
(2) 群體的領袖,或技藝高超最出色的。如:「王牌」、「歌王」、「萬獸之王」、「汽車大王」。
(3) 泛稱國家的。如:「王法」、「王師」。
2. 統治。如:「王天下」。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正】
1.
(1) 不偏斜的。如:「正午」、「正中」、「公正無私」。
(2) 合規矩的、合常理的。如:「端正」、「正經」、「正路」、「正道」。
(3) 恰巧、剛好。如:「正好」、「正巧」、「正值」、「正中下懷」。
(4) 表動作在進行中。如:「他正在讀書。」、「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
(5) 修改錯誤。如:「改正」、「訂正」、「糾正」。
(6) 純而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
(7) 肯定的。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8) 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9) 原本的、正式的。如:「正本」、「正職」、「言歸正傳」。
2. 正月:農曆的第一個月。如:「正月初一是中國人歡度春節的時候。」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

【將】
1.
(1) 快要。表未來的用詞。如:「將來」、「將要」、「將近」。
(2) 下棋時把對方的「將」或「帥」吃掉。如:「我這一步抽車,下一步就要將了。」
(3) 把。如:「將心比心」、「將門關好」、「媽媽已經將飯菜做好了。」
(4) 以、用。如:「將功折罪」、「將計就計」、「將錯就錯」。
(5) 又、且。如:「將信將疑」。
2.
(1) 高級軍官。如:「將領」、「將帥」、「大將」、「名將」、「勇將」。
(2) 高級軍階。如:「上將」、「中將」、「少將」。
(3) 技術高超的人。如:「籃球主將」、「游泳健將」。
(4) 率領。如:「使將將兵」、「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恐】
(1) 害怕。如:「恐懼」、「驚恐」、「恐慌」。
(2) 威嚇。如:「恐嚇」。
(3) 疑慮不定之詞。有大概、可能的意思。如:「他恐怕不會來了。」

【裂】
分開、破損。如:「破裂」、「裂開」、「撕裂」、「四分五裂」、「手腳凍裂」。

【發】
(1) 送出、付出。如:「發放」、「收發」、「發行」、「發給」、「發信」、「發電報」、「發薪水」。
(2) 生長、產生。如:「發電」、「發芽」、「發音」、「味道發酸」。
(3) 射擊。如:「發射」、「發箭」、「發炮」、「彈無虛發」。
(4) 起程。如:「出發」、「朝發夕至」。
(5) 開始、引起。如:「發動」、「發起」、「發端」。
(6) 宣布、散布。如:「發布」、「發言」、「發表」、「發散」、「發放」。
(7) 開展。如:「發展」、「發揮」、「發達」、「發揚光大」。
(8) 使出現。如:「發現」、「發掘」。
(9) 量詞:
A>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如:「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
B>計算槍、炮、子彈發射數量的單位。如:「射炮十二發」。

【歇】
(1) 休息。如:「歇息」、「我們暫時在這裡歇一會兒吧!」
(2) 停止。如:「歇業」、「歇手」。

【竭】
盡、窮盡。如:「竭誠」、「盡心竭力」、「聲嘶力竭」。

【滅】
(1) 把火弄熄。如:「滅火」、「把油燈吹滅」。
(2) 除去、使消失。如:「滅亡」、「消滅」、「滅口」、「滅跡」。
(3) 消失、消逝。如:「幻滅」、「破滅」。
(4) 沉沒、淹沒。如:「滅頂」。

【貞】
(1) 純潔,多指女性的節操。如:「貞操」、「貞節」、「守貞」。
(2) 守正道的、效忠的。如:「忠貞」、「堅貞」、「貞士」、「貞臣」。
(3) 問卜。如:「貞卜」、「貞人」。

【蹶】
1失足跌倒。如:蹶躓。
2失敗;受挫。如:一蹶不振。
3踏;踢。
4竭盡。
5姓。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貴】
(1) 價值高的。如:「貴重」、「昂貴」、「賤買貴賣」。
(2) 身分尊高。如:「尊貴」、「貴族」、「貴賓」。
(3) 敬辭。如:「貴姓」、「貴國」、「貴寶地」。
(4) 注重、重視。如:「人貴自立」、「難能可貴」。
(5) 地位高的人。如:「權貴」。

【賤】
(1) 價格低廉。如:「賤價」、「穀賤傷農」。
(2) 地位低下。如:「低賤」、「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3) 自謙語。如:「賤內」、「賤臣」。
(4) 罵人語。指人輕浮不自重。如:「賤人」、「賤貨」、「賤骨頭」。
(5) 輕視、看不起。如:「貴古賤今」、「貴遠賤近」。

【本】
(1) 草木的根。如:「根本」、「草本」。
(2) 事物的根源或本原。如:「基本」、「助人為快樂之本」。
(3) 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校本部」。
(4) 原來的。如:「本來」、「本意」、「原本」。
(5) 依憑。如:「本乎良心」、「打分數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
(6) 自己的。如:「本省」、「本國」、「本鄉」。
(7) 今、目前的。如:「本日」、「本年」、「本月」。
(8) 母金、資金。如:「成本」、「賠本」、「將本圖利」。
(9) 書冊、簿子。如:「課本」、「筆記本」。
(10) 量詞:
A>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
B>計算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
C>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高】
(1) 與「低」相對:
A>物體豎立時上下的長度。如:「身高」、「高度」。
B>高度的比較。如:「彼山還比此山高」。
C>多的價錢、指數等。如:「高價」、「高檔」、「高額」。
D>上下距離遠的或離地面遠的。如:「山高水深」、「高樓大廈」。
(2) 高的地方。如:「居高臨下」、「登高望遠」。
(3) 超過一般標準的。如:「高手」、「高級」。
(4) 聲音激昂。如:「高歌」、「高聲」。
(5) 敬稱他人的事物。如:「高見」、「高足」。

【基】
(1) 建築物或事物的根底。如:「地基」、「牆基」、「根基」。
(2) 根本的。如:「基本」、「基層」、「基礎」、「基金」。
(3) 根據。如:「基於這點理由」。
(4) 基督教:西元一世紀時,由巴勒斯坦境內拿撒勒人耶穌所創,初期流行於亞細亞西部,現遍及世界。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自】
(1)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3)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4)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5)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孤】
(1) 古稱無父的孩子,今多指父母皆無的孩子。如:「孤兒」、「孤子」、「孤女」、「託孤」。
(2) 單獨寂寞的。如:「孤寂」、「孤獨」、「孤單」、「孤零零」、「孤掌難鳴」。
(3) 性情乖僻。如:「孤僻」、「孤傲」。
(4) 古代王侯的自稱。如:「孤王」。

【寡】
(1) 少。與「眾」相對。如:「沈默寡言」、「寡不敵眾」、「小國寡民」、「薄情寡義」、「清心寡欲」、「寡廉鮮恥」。
(2) 婦女喪夫。如:「守寡」、「孤寡」、「寡婦」。
(3) 古代王侯的謙稱。如:「寡人」、「稱孤道寡」。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轂】
(1)車輪中間輻木湊集的圓環。中空,車軸能貫穿而過。見“正字通”。
(2)泛指車子。

【此】
(1) 這、這個。如:「彼此」、「顧此失彼」、「此時此刻」、「此物最相思」、「此曲只應只天上有」。
(2) 這裡、這兒。如:「由此前進」、「到此為止」。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耶】
(1)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呢」、「嗎」。如:「是耶?非耶?」
(2) 譯音用字。如:「耶和華」。

【非】
(1) 不是。如:「非賣品」、「非親非故」、「答非所問」。
(2) 錯、過失。如:「是非」。
(3) 不善的。如:「為非作歹」。
(4) 認為不對。如:「非議」、「非難」。
(5) 不合於。如:「非法」、「非禮勿視」。
(6) 與「不」、「莫」連用,表必須、一定。如:「非去不可」、「非他莫屬」。
(7) 非洲的簡稱。
(8) 非非:離奇怪誕,不切實際之空想。如:「想入非非」。

【致】
(1) 給。如:「致送」、「致贈」。
(2) 招引。如:「招致」、「致禍」。
(3) 旨趣、情況。如:「情致」、「興致」、「景致」。
(4) 竭盡、盡力。如:「致力」。
(5) 傳達、表示。如:「致敬」、「致賀」、「致謝」、「致意」。
(6) 獲得。如:「致富」。
(7) 使得。如:「導致」、「以致」。

【數】
1.
(1) 計算事物的詞或符號。如:「整數」、「數字」、「自然數」。
(2) 幾、幾個,約略之詞。如:「數年」、「數天」、「數種」。
(3) 命運。如:「氣數」、「劫數」。
2.
(1) 計算。如:「數鈔票」、「數一數」、「不可勝數」。
(2) 責備。如:「數落他幾句」。
(3) 指出最突出的。如:「全班數她最聰明。」、「我們這一群中數他英文能力最強。」
3. 屢次。如:「數見不鮮」。

【車】
(1) 在陸上靠輪子轉動行走的交通工具。如:「汽車」、「火車」。
(2) 利用輪軸轉動的機械。如:「水車」、「風車」、「紡車」。
(3) 縫製。如:「車衣服」、「車布邊」、「車鞋面」。
(4) 量詞。用於計算車載物的單位。如:「一車砂石」。

【欲】
(1) 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如:「食欲」、「物欲」、「欲望」、「求知欲」。
(2) 想要、希望。如:「欲哭無淚」、「暢所欲言」、「欲蓋彌彰」、「欲罷不能」、「為所欲為」、「隨心所欲」。
(3) 將要。如:「搖搖欲墜」、「飄飄欲仙」、「昏昏欲睡」、「呼之欲出」、「震耳欲聾」、「蠢蠢欲動」。

【琭】
1319頁
玉名。見“廣韻”。

【如】
(1) 似、好像。如:「果真如此」、「吹氣如蘭」、「愛人如己」、「數十年如一日」。
(2) 依照。如:「如期舉行」、「如約前來」、「如法炮製」、「如願以償」。
(3) 及、比得上。如:「遠親不如近鄰」。
(4) 往、到。如:「如廁」。
(5) 假若、若是。:「如果」、「假如」、「如不克前來,請提早通知。」
(6) 表示舉例之詞。如:「比如」、「例如」、「譬如」。
(7) 表示狀況的語助詞。相當於「然」。如:「突如其來的打擊,令人無法承受。」

【玉】
(1) 一種美石。半透明有光澤,質地潤滑堅硬。如:「美玉」、「玉石」、「碧玉」。
(2) 比喻漂亮的。如:「玉女」、「玉人」、「玉貌」、「亭亭玉立」。
(3) 對他人的尊稱。如:「玉體」、「玉照」、「金玉良言」。
(4) 潔白的。如:「玉齒」、「玉手」、「玉潔冰清」。
(5) 比喻珍貴、精美的。如:「錦衣玉食」。
(6) 玉成:美稱他人的幫助。如:「這件事多謝您的玉成。」

【落】
1.
(1) 掉下、降下。如:「落花」、「落葉」、「落下」、「落幕」、「降落傘」。
(2) 脫漏。如:「脫落」、「遺落」。
(3) 停留的地方。如:「下落」、「段落」。
(4) 人類聚居的地方。如:「部落」、「村落」。
(5) 題、書。如:「落款」。
(6) 落落:
A>坦白率真的樣子。如:「落落大方」。
B>跟別人不相合的樣子。如「落落寡合」。
(7) 稀疏、冷清。如:「疏落」、「冷落」。
(8) 降低。如:「落價」、「水落石出」。
(9) 得到。如:「她太愛管閒事,結果落得裡外不是人。」
(10) 量詞。用於計算成堆成疊物品的單位。如:「一落書」、「兩落碗」。
2. 曲調名稱。如:「蓮花落」。
3.
(1) 遺漏、忘記。如:「丟三落四」。
(2) 跟不上、掉在後面。如:「落在外頭」。

【石】
1.
(1) 由礦物集結而成的堅硬塊狀物。如:「石頭」、「砂石」、「石塊」、「岩石」、「大理石」。
(2) 石油:地層底下一種黑色可燃的碳氫化合物,為液體礦物。處理後,可變成汽油、煤油、柴油等不同油料,為工業、交通、軍事上的重要原料。
2. 量詞。
A>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石等於十斗。亦稱為「公石」。
B>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