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三十六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三十六章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將欲弱之,必故強之;

將欲癈之,必固興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是謂微明.

柔勝剛,弱勝強.

魚不可脫於淵,國有利器,不可示人.

 

直譯內容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以想要或希望斂或合的,一定有意的或存心的拉開、打開的;

將欲弱之,必故強之;

以想要或希望力量小的,一定有意的或存心的使力令人屈服;

將欲癈之,必固興之;

以想要或希望身體上永遠不能治瘉的,一定原本旺盛或昌盛的;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以想要或希望強取的,一定原本結交或交往的.

是謂微明.

正確稱呼精深了解或通曉.

柔勝剛,弱勝強.

感覺溫和的超越堅強,柔軟的超越健壯有力的.

魚不可脫於淵,國有利器,不可示人.

魚非允許離開深水,團體事實或狀況的正面存在好處或益處資源,非允許表明公開.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三十六章】是要告訴我們

將欲翕之,必故張之;

以想要或希望斂或合的,一定有意的或存心的拉開、打開的;

說要或希望自己收斂或縮點,一定還想要得到更多擴展與分佈的能力;

將欲弱之,必故強之;

以想要或希望力量小的,一定有意的或存心的使力令人屈服的;

說要或希望自己力量小點,一定還想要得到更多權力令人屈服的力量;

將欲癈之,必固興之;

以想要或希望身體上永遠不能治瘉的,一定原本旺盛或昌盛的;

說要或希望自己承擔身體上永遠不能治瘉的痛苦,一定還保持原本旺盛或昌盛的身體;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以想要或希望強取的,一定原本結交或交往的.

說要或希望自己一定會得到的,一定還保持原本結交或交往的狀態.

是謂微明.

正確稱呼精深了解或通曉.

正確稱呼就是深入了解人性.

柔勝剛,弱勝強.

感覺溫和的超越堅強,柔軟的超越健壯有力的.

溫和能超越堅強,低姿態作為能超越高姿態處事.

魚不可脫於淵,國有利器,不可示人.

魚非允許離開深水,團體事實或狀況的正面存在好處或益處資源,非允許表明公開.

就像大魚無法離開深水環境,累積事實或狀況的正面存在好處或益處資源,非允許告訴別人.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將】
1.
(1) 快要。表未來的用詞。如:「將來」、「將要」、「將近」。
(2) 下棋時把對方的「將」或「帥」吃掉。如:「我這一步抽車,下一步就要將了。」
(3) 把。如:「將心比心」、「將門關好」、「媽媽已經將飯菜做好了。」
(4) 以、用。如:「將功折罪」、「將計就計」、「將錯就錯」。
(5) 又、且。如:「將信將疑」。
2.
(1) 高級軍官。如:「將領」、「將帥」、「大將」、「名將」、「勇將」。
(2) 高級軍階。如:「上將」、「中將」、「少將」。
(3) 技術高超的人。如:「籃球主將」、「游泳健將」。
(4) 率領。如:「使將將兵」、「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欲】
(1) 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如:「食欲」、「物欲」、「欲望」、「求知欲」。
(2) 想要、希望。如:「欲哭無淚」、「暢所欲言」、「欲蓋彌彰」、「欲罷不能」、「為所欲為」、「隨心所欲」。
(3) 將要。如:「搖搖欲墜」、「飄飄欲仙」、「昏昏欲睡」、「呼之欲出」、「震耳欲聾」、「蠢蠢欲動」。

【翕】
第1595頁,音細
同翖。
(1) 斂;合。如:翕翼。
(2) 和順;安定。如:天下翕然。
(3) 隆盛。如:翕赫。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必】
一定。如:「必定」、「必然」、「必成」、「必要」、「必修」。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張】
(1) 拉開、打開。如:「張弓」、「張口」、「張開」。
(2) 擴大。如:「張揚」、「擴張」、「虛張聲勢」、「明目張膽」。
(3) 慌忙不知所措的樣子。如:「慌張」、「張皇失措」。
(4) 看。如:「東張西望」。
(5) 開張:商店開始營業。如:「開張大吉」。
(6) 量詞:
A>計算某些可開張物體的單位。如:「兩張弓」、「一張嘴」。
B>計算面物品的單位。如:「一張紙」、「兩張桌子」、「三張薄餅」。

【弱】
(1) 柔軟的。如:「柔弱」。
(2) 不健康、不強壯。如:「衰弱」、「體弱多病」、「弱不禁風」。
(3) 力量小。如:「弱國」、「弱勢」、「弱肉強食」。
(4) 輕微、程度不強的。如:「微弱」、「弱酸」。
(5) 表數量不足。如:「十分之一弱」。

【強】
1.
(1) 健壯有力。如:「強健」、「強壯」、「強勁」。
(2) 使力令人屈服。如:「強暴」、「強占」。
(3) 勢力大的。如:「強大」、「豪強」、「強權」、「世界強國」。
(4) 勝過、比較好。如:「他的表現比我強。」
(5) 表示數量有餘。如:「三分之二強」。
2. 逼迫。如:「勉強」、「強人所難」。
3. 固執。如:「倔強」。

【癈】
1361頁。音廢
身體上永遠不能治瘉的疾病。即痼疾。見說“說文”。

【固】
(1) 安定、牢靠。如:「堅固」、「穩固」、「牢固」。
(2) 堅定不移。如:「固守」、「固請」、「固辭」。
(3) 原本。如:「固有文化」。
(4) 堅硬。如:「凝固」。
(5) 使穩定。如:「鞏固」、「固定」。
(6) 固體:不會流動,有一定形狀和體積的物體。如金、銀、石、木等。
(7) 固然:雖然。如:「玫瑰固然美麗,卻容易凋謝。」

【興】
1.
(1) 事情的發生或出現。如:「興起」。
(2) 創立、建造、舉辦。如:「興辦」、「興學」、「興建」。
(3) 旺盛、昌盛。如:「興隆」、「興盛」、「興旺」。
(4) 流行、盛行。如:「時興」。
(5) 發動。如:「興兵」、「興師問罪」、「大興土木」。
2.
(1) 情致、趣味。如:「助興」、「詩興」、「興致」、「興趣」、「酒興正濃」。
(2) 快樂、喜悅。如:「高興」、「興高采烈」、「乘興而來」。

【奪】
(1) 強取。如:「搶奪」、「強搶豪奪」。
(2) 剝削、使失去。如:「剝奪」。
(3) 爭取。如:「爭奪」、「奪標」、「爭權奪利」。
(4) 裁決、決斷。如:「定奪」、「裁奪」。
(5) 衝過。如:「奪門而入」、「淚水奪眶而出」。
(6) 耀眼、眩目。如:「秀色奪人」、「光彩奪目」。

【與】
1.
(1) 和、同、跟。如:「男與女」、「我與你」、「山與水」、「與民同樂」。
(2) 給。如:「贈與」、「授與」、「付與」、「與人方便」。
(3) 結交、交往。如:「人之相與,貴在誠信。」
(4) 贊、助。如:「與人為善」。
(5) 推舉、選拔。如:「選賢與能」。
(6) 等待。如:「時不我與」。
(7) 同類、朋黨。如:「民胞物與」。
2. 參加。如:「參與」、「與會」、「與賽」。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微】
(1) 細小、不明顯的。如:「細微」、「微小」、「微生物」、「見微知著」。
(2) 稍稍、輕、略。如:「稍微」、「微笑」。
(3) 衰弱、勢力小。如:「衰微」、「式微」。
(4) 精深。如:「微妙」、「精微」。
(5) 卑賤。如:「卑微」、「人微言輕」。

【明】
(1) 光亮。如:「明亮」、「光明」、「明暗」。
(2) 時序次於現今的。如:「明年」、「明天」。
(3) 了解、通曉。如:「明理」、「明白」、「深明大義」。
(4) 清楚。如:「明辨是非」、「耳聰目明」、「黑白分明」。
(5) 視力、視覺。如:「失明」。
(6) 公開、顯露的。如:「明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柔】
(1) 不硬、軟的。如:「柔軟」、「柔細」、「柔嫩」。
(2) 感覺溫和的。如:「柔和」、「溫柔」、「柔美」。

【勝】
1.
(1) 贏、占優勢。如:「勝利」、「戰勝」、「獲勝」、「優勝」、「勝訴」、「旗開得勝」、「出奇制勝」。
(2) 超越。如:「勝過」、「略勝一籌」、「一個勝似一個」。
(3) 優美的地方。如:「勝景」、「勝地」、「尋幽覽勝」、「風景名勝」。
2.
(1) 禁得起、承受得了。如:「勝任」、「不勝其擾」、「喜不自勝」。
(2) 盡。如:「不勝枚舉」、「不可勝數」。

【剛】
(1) 堅強。與「柔」相對。如:「剛強」、「剛正」、「剛毅」、「血氣方剛」。
(2) 指時間過去不久。如:「剛來」、「剛才」。
(3) 恰好。如:「剛好」、「剛巧」。

【魚】
(1) 一種脊椎動物。有鱗與鰭,生活於水中,用鰓呼吸。種類繁多,如黃魚、鯉魚、吳郭魚等。
(2) 形狀像魚的動物或物品。如:「鯨魚」、「木魚」。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可】
1.
(1) 允許。如:「許可」、「認可」。
(2) 能夠、適宜。如:「可以」、「可口」、「可大可小」、「堅不可摧」。
(3) 堪、值得。如:「可愛」、「可憐」、「可惜」、「可敬」、「可惡」、「可喜可賀」。
(4) 但是。如:「可是」、「他雖笨,可很用功。」
(5) 豈。如:「這可不是一場騙局?」
(6) 表示語氣的加強。如:「他可神氣了!」、「這下子可慘了!」
(7) 疑問詞。如:「你可知道?」、「此話可當真?」、「你可曾想過?」
(8) 美好的。如:「可人兒」。
2. 可汗(ㄎㄜˋㄏㄢˊ):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主的稱呼。

【脫】
(1) 掉落。如:「脫皮」、「脫髮」、「脫毛」。
(2) 離開、避開。如:「脫逃」、「脫罪」、「擺脫」、「脫節」、「脫險」。
(3) 失誤、漏掉。如:「脫字」、「脫漏」。
(4) 取下、解下、除去。如:「脫帽」、「脫衣」、「脫鞋」、「脫水」。
(5) 率性不受拘束。如:「灑脫」。
(6) 貨物出售。如:「這東西來路不明,很難脫手。」

【於】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
H>到、至。如:「聲聞於天」。

【淵】
(1) 深水。如:「山淵」、「淵海」、「淵泉」、「如臨深淵」。
(2) 深厚的。如:「淵博」、「淵識」、「淵廣」。
(3) 淵源:本源、根源。如:「大多數的年輕人都不知道自己姓氏的淵源。」

【國】
(1)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中國」、「美國」、「國際」、「愛國」。
(2)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3)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4) 地區。如:「水鄉澤國」。
(5)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利】
(1)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2)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3)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4)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5)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器】
(1) 用具的總稱。如:「兵器」、「器具」、「武器」、「容器」、「器物」。
(2) 氣度、度量。如:「器量」、「小器」。
(3) 才能。如:「器重」、「器識」、「大器晚成」。
(4) 生物體中負責某種獨立機能的組織。如:「器官」、「呼吸器」、「生殖器」。

【示】
(1) 告訴、宣布。如:「訓示」、「指示」、「暗示」、「告示」。
(2) 表明。如:「表示」、「示意」。
(3) 把事情展現給人看。如:「示範」、「展示」、「示威」。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