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四十九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四十九章

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聖人在天下,怵怵;為天下,渾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直譯內容

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品德崇高或通達事理者沒有感情與情緒,拿眾多的人民感情與情緒當作中央.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

熟悉者我專長於的,未熟悉者我也是專長於的,獲取正面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誠實者我不懷疑的,非誠實者我也是不懷疑的,獲取可靠.

聖人在天下,怵怵;為天下,渾其心.

品德崇高或通達事理者決定於時間裡面,恐懼與害怕;是時間裡面,全部他的感情與情緒.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眾多的人民都集中精神他的聽覺器官眼睛,品德崇高或通達事理者全幼稚的.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四十九章】是要告訴我們

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品德崇高或通達事理者沒有感情與情緒,拿眾多的人民感情與情緒當作中央.

專業者是不會被感情與情緒為主導,要以眾多的人民感情與情緒當作中央處事為主導依據.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

熟悉者我專長於的,未熟悉者我也是專長於的,獲取正面的.

能熟悉人者我必須專長於的,未能熟悉人者我也是必須專長於的,如此才能獲取正面的結果.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誠實者我不懷疑的,非誠實者我也是不懷疑的,獲取可靠.

能誠實者我不懷疑的,非能誠實者我也是暫時不懷疑的,如此才能獲取可靠的結果.

聖人在天下,怵怵;為天下,渾其心.

品德崇高或通達事理者決定於時間裡面,恐懼與害怕;是時間裡面,全部他的感情與情緒.

專業者一切決定於時間裡面程序當依據,最恐懼與害怕的是;是時間裡面程序法則啟動,附和於出全部他的感情與情緒主導當成依據.

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眾多的人民都集中精神他的聽覺器官眼睛,品德崇高或通達事理者全幼稚的.

一般人只重視于自己所聽到與看到當為相信依據遵從,專業者主會用最純真的學術學理當依據.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聖】
(1)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2)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3)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4)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5)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6)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

【心】
(1)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2)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3)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4)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5)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百】
(1) 數目字。十的十倍。大寫作「佰」。
(2) 眾多的。如:「百姓」、「治百病」、「百家齊鳴」、「百花怒放」、「百科全書」、「百看不厭」、「百發百中」。

【姓】
(1) 代表家族系統的字。如:「姓氏」、「姓名」、「百家姓」、「尊姓大名」、「先生貴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2) 人民。如:「老百姓」、「事關百姓權益,不容忽視!」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善】
(1) 好的、正面的。如:「善惡」、「善行」、「善人」、「善事」。
(2) 美好的事。如:「日行一善」、「為善最樂」、「隱惡揚善」。
(3) 專長於。如:「善於辭令」、「能歌善舞」、「英勇善戰」。
(4) 熟悉的。如:「面善」。
(5) 容易。如:「善忘」、「善變」、「多愁善感」、「善解人意」。
(6) 待人親切。如:「和善」、「友善」、「善待」。
(7) 收拾整理、辦理。如:「善後」。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吾】
(1) 我。如:「吾人」、「吾輩」。
(2) 我的。如:「吾友」、「吾妻」、「吾土吾民」。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亦】
也、又、也是。如:「亦然」、「亦復」、「亦師亦友」、「亦步亦趨」。

【得】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信】
(1) 誠實。如:「信用」、「誠信」、「失信」。
(2) 可靠、不懷疑。如:「信任」、「信賴」、「信譽」、「相信」、「可信度」。
(3) 崇仰。如:「信仰」、「信念」、「信徒」、「信奉」。
(4) 隨便、任意。如:「信步而行」、「信口開河」、「信手拈來」。
(5) 書札、函件。如:「書信」、「信件」、「掛號信」。
(6) 消息。如:「音信」、「報信」、「信息」、「喜信」。
(7) 憑證。如:「信物」、「印信」。

【在】
(1) 居於、處於。如:「在朝」、「在位」、「在職進修」。
(2) 存、存活。如:「健在」、「青山長在」、「精神永在」。
(3) 依靠、決定於。如:「事在人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4)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中。如:「我在聽音樂。」、「妹妹在唱歌。」
(5) 與「所」連用,表示強調。如:「在所不惜」、「在所不辭」、「在所難免」。
(6) 介詞:
A>表時間。如:「他喜歡在晚上看書。」
B>表處所。如:「人生在世」、「他今天不在家。」
C>表範圍。如:「在心理學方面,他是個專家。」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怵】
(1) 恐懼、害怕。如:「驚怵」、「怵惕」、「怵目驚心」。
(2) 悲傷、悽愴。如:「心怵」。

【渾】
(1) 水濁不清。如:「渾濁」、「渾水摸魚」。
(2) 全部。如:「渾身」、「渾厚」、「渾圓」、「渾然忘我」。
(3) 糊塗。如:「渾渾噩噩」、「渾頭渾腦」。
(4) 罵人的話。如:「渾蛋」、「渾球」。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皆】
全、都。如:「眾所皆知」、「皆大歡喜」、「這些工作皆是他一人獨力完成的。」

【注】
(1) 灌入、灌射。如:「注射」、「灌注」、「注入」。
(2) 集中精神。如:「專注」、「注意」、「全神貫注」。
(3) 賭博時所下的財物。如:「賭注」、「下注」。
(4) 用文字解釋文義。如:「注釋」、「注解」。
(5) 解釋或說明文義的文字。如:「注腳」、「注疏」。

【耳】
(1) 人及動物的聽覺器官。如:「耳朵」、「耳聰目明」。
(2) 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3) 器物的兩旁附有如人耳,便於提攜的提把。如:「鼎耳」。
(4) 位於句末,表決定的意思。相當於「了」。
(5) 位於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當於「而已」、「罷了」。如:「想當然耳。」
(6) 位於句末,表驚嘆。相當於「邪」、「乎」。如:「父子如此,何其快耳!」

【目】
(1) 眼睛。如:「雙目」、「目不轉睛」、「眉清目秀」、「有目共睹」。
(2) 條款、細則。如:「項目」、「細目」。
(3) 列在書前,以備檢閱全書的條文。如:「目錄」、「目次」、「書目」、「篇目」。
(4) 名稱、標題。如:「名目」、「題目」。
(5) 生物學中分類的階層名稱。如:「界、門、綱、目、科、屬、種。」
(6) 頭目:首領。如:「那個犯罪集團的頭目已於日前落網了。」
(7) 目的:心中想達到的境界。如:「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8) 目前:
A>在眼睛前面,表示很近的意思。如:「這眼鏡就在目前,我居然沒看到。」
B>現在、當前。如:「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把真相弄清楚。」

【孩】
(1) 幼童。如:「孩子」、「小孩」、「孩提」。
(2) 兒女。如:「這是我的大孩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