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二十九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二十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贏,或接或隳.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直譯內容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把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選擇所需時間內、裡面至、到當作往,我看到他未可以停止.

天下神器,不可為.

時間內、裡面微妙不可測的才能,未能夠、適宜發展、潛力.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發展、潛力人輸、負這個,掌握、治理人違背、不合這個.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贏,或接或隳.

提到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有的人的動作有的順應,有的讚美有的自誇、說大話,有的使力令人屈服有的獲得利益,有的繼續有的毀壞.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事情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除掉過分、過度,除掉浪費、揮霍財物,除掉奢侈.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二十九章】是要告訴我們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把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選擇所需時間內、裡面至、到當作往,我看到他未可以停止.

把自己想要的需求目的選擇所需時間內裡面開始點當作前往依據程序,依我所看到時間程序沒有停止過.

天下神器,不可為.

時間內、裡面微妙不可測的才能,未能夠、適宜發展、潛力.

時間內裡面微妙不可測的運算法則,沒有正確適當使用出他的發展威力.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發展、潛力人輸、負這個,掌握、治理人違背、不合這個.

發展運用的人呈現輸負結果就是這個產生,掌握使用人違背不合這個產生.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贏,或接或隳.

提到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有的人的動作有的順應,有的讚美有的自誇、說大話,有的使力令人屈服有的獲得利益,有的繼續有的毀壞.

提到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有的是主動而做有的順應而做,有的需要讚美有的必須自誇、說大話,有的展現實力令人屈服有的讓人獲得利益,有的繼續延續有的毀壞終止.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事情用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除掉過分、過度,除掉浪費、揮霍財物,除掉奢侈.

事情用專業者標準要放棄過分過度極端想法,放棄浪費揮霍財物做法,放棄奢侈習性.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將】
1. (1) 快要。表未來的用詞。如:「將來」、「將要」、「將近」。
(2) 下棋時把對方的「將」或「帥」吃掉。如:「我這一步抽車,下一步就要將了。」
(3) 把。如:「將心比心」、「將門關好」、「媽媽已經將飯菜做好了。」
(4) 以、用。如:「將功折罪」、「將計就計」、「將錯就錯」。
(5) 又、且。如:「將信將疑」。
2. (1) 高級軍官。如:「將領」、「將帥」、「大將」、「名將」、「勇將」。
(2) 高級軍階。如:「上將」、「中將」、「少將」。
(3) 技術高超的人。如:「籃球主將」、「游泳健將」。
(4) 率領。如:「使將將兵」、「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欲】
(1) 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如:「食欲」、「物欲」、「欲望」、「求知欲」。
(2) 想要、希望。如:「欲哭無淚」、「暢所欲言」、「欲蓋彌彰」、「欲罷不能」、「為所欲為」、「隨心所欲」。
(3) 將要。如:「搖搖欲墜」、「飄飄欲仙」、「昏昏欲睡」、「呼之欲出」、「震耳欲聾」、「蠢蠢欲動」。

【取】
(1) 拿。如:「取款」、「收取」、「各取所需」、「探囊取物」。
(2) 選擇所需。如:「選取」、「錄取」、「取景」、「取道」、「取名」、「就地取材」。
(3) 尋求。如:「取暖」、「取笑」、「自取滅亡」、「飲酒取樂」。
(4) 接受。如:「吸取」、「聽取」、「分文不取」。
(5) 得到。如:「取信於人」。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吾】
(1) 我。如:「吾人」、「吾輩」。
(2) 我的。如:「吾友」、「吾妻」、「吾土吾民」。

【見】
1.
(1)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2) 拜會、訪問。如:「拜見」。
(3) 會面。如:「接見」、「見客」。
(4)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5)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6)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就裂」、「見風轉舵」。
(7) 被。用在動詞前,表示被動。如:「見笑」、「見棄」、「請別見怪」。
2. 顯露、顯出。通「現」。如:「發見」、「情見乎辭」。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得】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已】
(1) 表示過去之詞。如:「已經」、「已然」。
(2) 停止。如:「雞鳴不已」、「讚美不已」、「後悔不已」。

【神】
(1)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2)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3)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4)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5)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6)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器】
(1) 用具的總稱。如:「兵器」、「器具」、「武器」、「容器」、「器物」。
(2) 氣度、度量。如:「器量」、「小器」。
(3) 才能。如:「器重」、「器識」、「大器晚成」。
(4) 生物體中負責某種獨立機能的組織。如:「器官」、「呼吸器」、「生殖器」。

【可】
1.
(1) 允許。如:「許可」、「認可」。
(2) 能夠、適宜。如:「可以」、「可口」、「可大可小」、「堅不可摧」。
(3) 堪、值得。如:「可愛」、「可憐」、「可惜」、「可敬」、「可惡」、「可喜可賀」。
(4) 但是。如:「可是」、「他雖笨,可很用功。」
(5) 豈。如:「這可不是一場騙局?」
(6) 表示語氣的加強。如:「他可神氣了!」、「這下子可慘了!」
(7) 疑問詞。如:「你可知道?」、「此話可當真?」、「你可曾想過?」
(8) 美好的。如:「可人兒」。
2. 可汗(ㄎㄜˋㄏㄢˊ):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主的稱呼。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敗】
(1) 輸、負。與「勝」相對。如:「失敗」、「戰敗」、「打敗」、「敗北」。
(2) 毀壞。如:「敗興」、「敗家」、「敗壞門風」、「傷風敗俗」。
(3) 腐爛、凋殘。如:「腐敗」、「殘花敗柳」、「枯枝敗葉」。

【執】
(1) 握、持。如:「執筆」、「執鞭」。
(2) 掌握、治理。如:「執政」、「執掌」。
(3) 堅守。如:「固執」、「執意」、「執著」、「執迷不悟」。
(4) 實行。如:「執行」、「執法」。
(5) 憑據。如:「執照」、「回執」、「收執」。
(6) 捕捉、拘捕。如:「拘執」。

【失】
(1) 丟掉、遺落。如:「喪失」、「遺失」、「失而復得」、「失魂落魄」。
(2) 錯過、放過。如:「失之交臂」、「錯失良機」、「機不可失」。
(3)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
(4) 錯誤。如:「失誤」、「過失」、「言多必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5) 脫離掌握。如:「失控」、「失足落水」。
(6) 違背、不合。如:「失信」、「失禮」、「失職」。
(7) 不稱心。如:「失意」、「失望」、「失志」。
(8) 改變,和常態不同。如:「失常」、「驚惶失色」、「痛哭失聲」。

【夫】
1.
(1) 成年男子的通稱。如:「懦夫」、「匹夫之勇」、「千夫所指」、「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2) 丈夫、先生。如:「夫妻」、「夫家」、「夫婿」、「前夫」、「亡夫」、「夫唱婦隨」。
(3) 指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農夫」、「漁夫」、「挑夫」、「樵夫」。
(4) 夫子:
A>舊時對老師的敬稱。在論語一書中專指孔子。如:「孔夫子」。
B>舊時婦人稱丈夫為「夫子」。
2.
(1) 文言發語詞,具提示作用。如:「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 語助詞。表示感嘆。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或】
(1) 表示不確定,有所選擇。如:「或者」、「或許」。
(2) 代稱某人、有人。如:「或曰」、「或貴或賤」。
(3) 有的,虛指某事物。如:「或多或少,總有些出入。」

【行】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隨】
(1) 跟從、順從。如:「跟隨」、「追隨」、「伴隨」、「隨同」、「蕭規曹隨」。
(2) 聽從、任由。如:「隨便」、「隨他去吧!我們不要管他了。」
(3) 順應。如:「隨意」、「隨機應變」、「隨遇而安」、「隨聲附和」。
(4) 順便。如:「隨手一拿」。
(5) 立即、接著。如:「隨時」、「隨即」。
(6) 同時作兩種動作或一個接著一個的動作。如:「隨聽隨忘」、「隨傳隨到」。

【噓】
(1) 用嘴慢慢呼氣。如:「噓氣成雲」。
(2) 長嘆。如:「長噓短嘆」。
(3) 讚美。如:「自我吹噓」。
(4) 問候他人。如:「噓寒問暖」。
(5) 表示鄙斥。如:「噓聲四起」。
(6) 嘆詞。表示制止或驅逐的語氣。如:「噓!別說話。」

【吹】
(1) 將氣噓呼而出。如:「吹氣」、「吹奏」、「吹口琴」、「鼓瑟吹笙」。
(2) 風的拂動。如:「風吹草動」、「風吹雨打」。
(3) 自誇、說大話。如:「吹牛」、「吹捧」、「吹噓」。
(4) 事情不成功或關係破裂。如:「他們的婚事吹了!」
(5) 鼓吹:宣傳。如:「鼓吹革命」、「這次慈善募款活動大家要多多努力鼓吹。」

【強】
1.
(1) 健壯有力。如:「強健」、「強壯」、「強勁」。
(2) 使力令人屈服。如:「強暴」、「強占」。
(3) 勢力大的。如:「強大」、「豪強」、「強權」、「世界強國」。
(4) 勝過、比較好。如:「他的表現比我強。」
(5) 表示數量有餘。如:「三分之二強」。
2. 逼迫。如:「勉強」、「強人所難」。
3. 固執。如:「倔強」。

【贏】
(1) 獲得利益。如:「贏利」、「贏餘」。
(2) 得到勝利。如:「打贏了」、「輸贏不論」。
(3) 博取。如:「贏得」。

【接】
(1) 續合、連起來。如:「連接」、「接骨」、「接線」。
(2) 繼續。如:「他接著說出事情的後續發展。」
(3) 承續、輪替。如:「接班」、「接替」、「傳宗接代」。
(4) 收到。如:「接受」、「接信」、「接電話」。
(5) 靠近、碰觸。如:「交頭接耳」、「短兵相接」。
(6) 迎。如:「迎接」、「我到車站去接你。」

【隳】 ㄏㄨㄟ
(1) 毀壞。
(2) 廢棄。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聖】
(1)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2)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3)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4)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5)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6)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去】
(1) 到、前往。與「來」相對。如:「去上學」、「去餐廳吃飯」。
(2) 離開。如:「去世」、「去留」、「去國」。
(3) 差距、距離。如:「相去不遠」、「去古已遠」。
(4) 送、發出。如:「去信」、「去函」、「去電報」。
(5) 除掉。如:「去官」、「去勢」、「去蕪存菁」、「去掉一層皮」。
(6) 剛過的。如:「去年」、「去日苦多」。
(7)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聲清而遠,古四聲中的第三聲,今在國音聲調中則為第四聲。如「送」、「效」、「勁」、「願」等字。
(8) 助動詞。表示事情的進行。如:「前去」、「任他說去」。

【甚】
1.
(1) 過分、過度。如:「你這種態度簡直是欺人太甚了!」
(2) 極。如:「甚好」、「甚多」、「成績甚佳」。
(3) 超過、勝過。如:「日甚一日」、「有甚於此者」。
(4) 甚至:表示更進一步的意思。如:「我不但不了解這件事,甚至聽都沒聽過。」
2. 甚麼:疑問詞。如:「想甚麼」、「說甚麼」、「你做了些甚麼?」、「他甚麼時候走的?」、「你是不是有甚麼事要告訴我?」

【奢】
(1) 浪費、揮霍財物。如:「奢侈」、「奢華」、「奢靡」。
(2) 過度的、過分的。如:「奢望」、「奢求」、「奢想」、「奢言」。

【泰】
(1) 平安、舒適。如:「康泰」、「國泰民安」、「處之泰然」。
(2) 順適如意、命運通達。如:「泰運」、「否極泰來」。
(3) 奢侈。如:「驕泰」、「奢泰」。
(4) 甚、大部分。通「太」。如:「泰過」、「泰半」。
(5) 極。如:「泰西」。
(6) 泰國:位於亞洲東南部的獨立王國。首都為曼谷,物產以稻米、椰子、煙草等聞名。
(7) 泰斗:比喻學術高深、成就非凡,負有聲望而令人景仰的人。如:「王教授是物理學界的泰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