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四十七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四十七章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其出彌遠,其知彌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直譯內容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未離開住家,洞悉時間裡面;未探看窗口,看到時間方法。

其出彌遠,其知彌近.

他超越更加深奧,他洞悉更加明白的.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事情用通達事理者未從事並且洞悉,未看到並且形容,未發展並且達到.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四十七章】是要告訴我們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未離開住家,洞悉時間裡面;未探看窗口,看到時間方法。

不用離開自己居處,因為已洞悉了解時間裡面程序法則;不用探看窗口之景物,因為知道時間運行程序法則產生結果。

其出彌遠,其知彌近.

他超越更加深奧,他洞悉更加明白的.

可以正確知道還未會發生事物更替變化過程,可以正確洞悉明白周旁一切事物更替變化過程.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事情用通達事理者未從事並且洞悉,未看到並且形容,未發展並且達到.

此事情用專業者未能實地親身從事並且能夠正確洞悉了解執行方式,未能看到並且能夠正確形容表達過成與結果,未開始執行並且能夠就可以知道達到成就結果.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出】
(1) 由裡面去到外面。與「入」相對。如:「出門在外」、「足不出戶」。
(2) 產生、發生。如:「出汗」、「出水痘」、「出毛病」、「出事了!」
(3) 脫離、離開。如:「出家」、「出軌」、「出走」。
(4) 給與、支付。如:「出錢」、「出納」、「量入為出」。
(5) 表現、顯露。如:「出現」、「出洋相」、「水落石出」。
(6) 超越。如:「出乎意料」、「容貌出眾」、「出人頭地」。
(7) 發洩。如:「出氣筒」、「出了口怨氣」。
(8) 到。如:「出席」、「出場」、「出勤」、「出庭」。
(9) 策劃、擬定。如:「出計謀」、「出主意」、「出題目」。
(10) 放在動詞之後,表示動作的效果。如:「拿出好成績」、「看出嚴重性」、「做出這等事」。

【戶】
(1) 門、窗。如:「門戶」、「窗戶」。
(2) 住家。如:「戶籍」、「住戶」、「家家戶戶」。
(3) 門第,家族的身分地份。如:「門當戶對」。
(4) 與帳務有關的個人或團體。如:「帳戶」、「戶頭」、「存戶」。
(5) 量詞。用於計算住家數量的單位。如:「一戶人家」、「五百戶住家」。

【知】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窺】
(1) 從小洞、縫隙或隱密的地方偷看。如:「窺探」、「窺視」、「偷窺」、「以管窺天」、「管中窺豹」。
(2) 泛指觀看、探看。如:「一窺堂奧」。

【牖】
1、窗戶。見“說文”
2、誘導。通誘。
3地名。通‘羑’。

【見】
1.
(1)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2) 拜會、訪問。如:「拜見」。
(3) 會面。如:「接見」、「見客」。
(4)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5)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6) 遇到。如:「見水即溶」、「見風就裂」、「見風轉舵」。
(7) 被。用在動詞前,表示被動。如:「見笑」、「見棄」、「請別見怪」。
2. 顯露、顯出。通「現」。如:「發見」、「情見乎辭」。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彌】
(1) 填補。如:「彌補」、「彌封」。
(2) 更加。如:「日久彌新」、「仰之彌高」。
(3) 遍、滿。如:「彌月」、「煙霧彌漫」。

【遠】
1.
(1) 距離不近的。如:「遠方」、「遠客」、「遠路」、「遠水救不了近火」。
(2) 不親近。如:「疏遠」、「遠親」。
(3) 深奧。如:「深遠」、「言近旨遠」。
2. 遠離、避開。如:「遠嫌」、「遠小人」、「敬鬼神而遠之」。

【近】
(1) 距離不遠。如:「近親」、「近日」、「遠近馳名」、「遠水救不了近火」。
(2) 明白的、淺顯的。如:「淺近」。
(3) 相似。如:「近似」、「知恥近乎勇」。
(4) 親密。如:「親近」、「兩家人走得很近。」
(5) 合乎、合於。如:「不近情理」、「不近人情」。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聖】
(1)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2)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3)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4)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5)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6)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行】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名】
(1) 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如:「人名」、「山名」、「地名」、「植物名」、「樂器名」、「職官名」、「請問芳名」、「尊姓大名」。
(2) 聲譽。如:「名聲」、「名氣」、「美名」、「盛名之累」、「名不虛傳」。
(3) 出色的、大家都知道的。如:「名人」、「名醫」、「名言」、「名酒」、「風景名勝」。
(4) 指稱、形容。如:「莫名其妙」、「無以名之」。
(5) 量詞。
A>用於計算人的單位。如:「學生十名,缺席一名。」
B>用於計算排名的單位。:「全班第十名」。
(6) 名牌:
A>標示名字的牌子。如:「記得把這幾個名牌發下去給學員佩戴。」
B>有名的品牌。如:「這件衣服可是名牌?」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成】
(1) 做好了。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
(2) 變為。如:「點石成金」、「他成了大忙人」、「鐵杵磨成繡花針」。
(3)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如:「成熟」、「成人」、「成蟲」。
(4) 可以。如:「不成」。
(5) 既有的、既定的。如:「成語」、「成見」。
(6) 整個、全部的。如:「成天」、「成年累月」。
(7) 促成。如:「成全」、「君子有成人之美」。
(8) 達到。如:「成千上萬」、「成雙成對」。
(9) 構成整體的。如:「成分」、「成員」。
(10) 量詞。用於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如:「有八成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