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直譯老子道德經六十五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六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

與物反矣!

然後乃至大順。

 


直譯內容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舊而傳統此正面的當作方法者,不是用聰慧人,且用不聰明此。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人這不好管理與統理,用他聰明的程度高。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所以用聰明的管理與統理地區,地區的使壞作亂的人;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非用聰明的管理與統理地區,地區的幸運。

知此兩者亦稽式。

洞悉與了解這裡兩者也是查考法則。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普遍的洞悉與了解查考法則,正確稱呼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

玄德深矣遠矣;

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不容易了解也深奧也;

與物反矣!

和內容與原來的不同也!

然後乃至大順。

上述才到達大通暢。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六十五章】是要告訴我們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舊而傳統此正面的當作方法者,不是用聰慧人,且用不聰明此。

至今傳統以此正面提供幫助當作方法為依據,這不是用聰明有智慧的人方法,並且用不是聰明人的方法教之。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人這不好管理與統理,用他聰明的程度高。

人所以不好管理與統理,因為都自認聰明的程度高。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所以用聰明的管理與統理地區,地區的使壞作亂的人;

所以用聰明的人管理與統理空間,必須在管屬空間指出使壞作亂的人;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非用聰明的管理與統理地區,地區的幸運。

如果不是用聰明的人管理與統理空間,就只能在管屬空間發生奇蹟幸運保佑。

知此兩者亦稽式。

洞悉與了解這裡兩者也是查考法則。

洞悉與了解上述兩者方式也是查考前車之鑑法則當依據。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普遍的洞悉與了解查考法則,正確稱呼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

普遍的洞悉與了解查考前車之鑑法則當依據,只能稱呼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

玄德深矣遠矣;

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不容易了解也深奧也;

深遠奧妙共同遵循的規範不容易了解也深奧也;

與物反矣!

和內容與原來的不同也!

但事實上內容與原來的認知根本不同也!

然後乃至大順。

上述才到達大通暢。

上述能懂才能到達大通暢。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古】
(1) 距今久遠的年代。如:「上古」、「中古時代」。
(2) 古代的、舊而傳統的。如:「古人」、「古書」、「古樸」、「貴古賤今」。
(3) 古板:
A>頑固不知變通。如:「凡事要能靈活運用,不可太過古板。」
B>不合時宜。如:「他無法接受流行的東西,實在是老古板一個。」
(4) 古體詩。如:「五古」、「七古」。
(5) 古董:
A>古代遺留下來的器物。或作「骨董」。
B>頑固守舊,不合時代潮流的。如:「他真是個老古董,一點也不知變通。」
(6) 作古:稱死亡為「作古」。如:「老先生已在數年前作古了。」
(7) 古怪:奇怪而不合常理。如:「大家對他古怪的作風感到很無奈。」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善】
(1) 好的、正面的。如:「善惡」、「善行」、「善人」、「善事」。
(2) 美好的事。如:「日行一善」、「為善最樂」、「隱惡揚善」。
(3) 專長於。如:「善於辭令」、「能歌善舞」、「英勇善戰」。
(4) 熟悉的。如:「面善」。
(5) 容易。如:「善忘」、「善變」、「多愁善感」、「善解人意」。
(6) 待人親切。如:「和善」、「友善」、「善待」。
(7) 收拾整理、辦理。如:「善後」。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非】
(1) 不是。如:「非賣品」、「非親非故」、「答非所問」。
(2) 錯、過失。如:「是非」。
(3) 不善的。如:「為非作歹」。
(4) 認為不對。如:「非議」、「非難」。
(5) 不合於。如:「非法」、「非禮勿視」。
(6) 與「不」、「莫」連用,表必須、一定。如:「非去不可」、「非他莫屬」。
(7) 非洲的簡稱。
(8) 非非:離奇怪誕,不切實際之空想。如:「想入非非」。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明】
(1) 光亮。如:「明亮」、「光明」、「明暗」。
(2) 時序次於現今的。如:「明年」、「明天」。
(3) 了解、通曉。如:「明理」、「明白」、「深明大義」。
(4) 清楚。如:「明辨是非」、「耳聰目明」、「黑白分明」。
(5) 視力、視覺。如:「失明」。
(6) 公開、顯露的。如:「明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7) 聰慧,有智慧的。如:「聰明」。
(8) 朝代名。
(9) 明明:顯然如此、確實。如:「這事明明是他做的,他卻不承認。」


【民】
(1)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2)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3)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將】
1.
(1) 快要。表未來的用詞。如:「將來」、「將要」、「將近」。
(2) 下棋時把對方的「將」或「帥」吃掉。如:「我這一步抽車,下一步就要將了。」
(3) 把。如:「將心比心」、「將門關好」、「媽媽已經將飯菜做好了。」
(4) 以、用。如:「將功折罪」、「將計就計」、「將錯就錯」。
(5) 又、且。如:「將信將疑」。
2.
(1) 高級軍官。如:「將領」、「將帥」、「大將」、「名將」、「勇將」。
(2) 高級軍階。如:「上將」、「中將」、「少將」。
(3) 技術高超的人。如:「籃球主將」、「游泳健將」。
(4) 率領。如:「使將將兵」、「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愚】
(1) 遲鈍、不聰明。如:「愚笨」、「大智若愚」。
(2) 欺騙。如:「愚弄」。
(3) 使人愚昧。如:「愚民政策」。
(4) 自謙詞。如:「愚兄」、「愚見」。

【難】
1.
(1) 不容易。如:「難關」、「困難」、「難事」。
(2) 使人受困。如:「這問題把他難倒了。」
(3) 不好。如:「難聽」、「難看」、「難吃」、「難聞」。
(4) 不敢、不能。如:「難免」、「難保」、「難言之隱」。
2.
(1) 災害。如:「災難」、「苦難」、「空難」、「多災多難」、「倖免於難」。
(2) 質問、責備。如:「責難」、「非難」。


【治】
(1) 管理、統理。如:「治國」、「治理」、「統治」、「治家」。
(2) 處分。如:「治罪」、「處治」、「懲治」。
(3) 研究。如:「治學」、「治經」。
(4) 診療。如:「治病」、「醫治」、「無藥可治」、「不治死亡」。
(5) 太平的、安定的。如:「治世」、「治平」、「長治久安」。
(6) 政府機關所在地。如:「省治」、「縣治」。
(7) 經營。如:「治產」。
(8) 整理、辦理。如:「治裝」、「治喪」、「整治行囊」。
(9) 疏通清理。如:「治水」、「治河」。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智】
(1) 一種對事理吸收與理解的能力。如:「智慧」、「智力」、「大智若愚」。
(2) 聰明的。如:「智者」、「不智之舉」。
(3) 謀略。如:「鬥智不鬥力」。
(4) 才識。如:「智勇雙全」、「足智多謀」、「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多】
(1) 增加。如:「班上多了一位新同學。」
(2) 豐富、不少的。如:「多事之秋」、「多才多藝」、「多愁善感」、「多難興邦」、「多子多孫多福氣」。
(3) 大部分。表示數量大。如:「很多」、「這幾匹馬多具有優良血統。」
(4) 經常、常常。如:「多看多聽」、「多讀多寫」、「不可多得」。
(5) 非常。表示程度高。如:「多謝」、「好得多」、「快得多」。
(6) 有餘。如:「一年多」、「十萬多人」。
(7) 過分、不必要。如:「多疑」、「多心」、「多管閒事」、「多此一舉」。
(8) 超出、勝過。如:「多出來」、「我走的橋多過你走的路。」
(9) 表示疑問。如:「你有多高?」、「你家離學校多遠?」
(10) 數目大於「二」的。如:「多邊形」、「多年生草本植物」。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智】
(1) 一種對事理吸收與理解的能力。如:「智慧」、「智力」、「大智若愚」。
(2) 聰明的。如:「智者」、「不智之舉」。
(3) 謀略。如:「鬥智不鬥力」。
(4) 才識。如:「智勇雙全」、「足智多謀」、「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國】
(1)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中國」、「美國」、「國際」、「愛國」。
(2)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3)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4) 地區。如:「水鄉澤國」。
(5)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賊】
(1) 竊盜財物的人。亦泛指使壞作亂的人。如:「盜賊」、「竊賊」、「賣國賊」。
(2) 奸詐、狡猾、不正派的。如:「賊眼」、「賊頭賊腦」。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福】
(1) 吉祥幸運的。與「禍」相對。如:「福地」、「福音」、「福相」、「福星福將」、「福星高照」。
(2) 古代婦女將手放在腰間,合拳敬拜的禮儀。如:「萬福」。

【知】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此】
(1) 這、這個。如:「彼此」、「顧此失彼」、「此時此刻」、「此物最相思」、「此曲只應只天上有」。
(2) 這裡、這兒。如:「由此前進」、「到此為止」。


【兩】
(1) 數目是二的。如:「兩人」、「兩本書」、「兩個月」、「兩小無猜」。
(2) 雙方。如:「兩可」、「兩敗俱傷」、「兩岸交流」、「勢不兩立」、「兩相情願」、「忠孝不兩全」。
(3) 少數。表示不確定的數目。:「過兩天再說吧!」、「他的確有兩下子!」
(4) 量詞。用於計算重量的單位。公制一兩等於十分之一公斤;一臺兩等於十六分之一臺斤。


【亦】
也、又、也是。如:「亦然」、「亦復」、「亦師亦友」、「亦步亦趨」。


【稽】
1.
(1) 停留、延遲、拖延。如:「稽留」、「稽延時日」。
(2) 考證、考核、查考。如:「稽查」、「稽核」、「無稽之談」。
(3) 計較。如:「反脣相稽」。
2. 稽首:雙腿跪在地上,頭碰觸地面,稍作停頓。是古代的最敬禮。


【式】
(1) 法則、模範。如:「法式」、「模式」。
(2) 效法。如:「義風可式」、「母儀足式」。
(3) 事物外形的樣子。如:「形式」、「式樣」、「款式」。
(4) 儀節、典禮。如:「儀式」、「閱兵式」、「開幕式」。
(5) 數學、化學等自然科學的運算規則。如:「公式」、「程式」、「化學式」、「二元一次方程式」。

【常】
(1) 普遍的、一般的。如:「日常」、「平常」、「常態」、「常識」、「人之常情」。
(2) 反復發生的。如:「時常」、「經常」。
(3) 持久固定不變的。如:「常理」、「常道」、「常規」。
(4) 時時可行、恆久不變的倫理、法則。如:「倫常」、「三綱五常」。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玄】
(1) 深遠奧妙。如:「玄妙」、「玄理」、「玄機」。
(2) 不可靠、不實在的。如:「玄虛」、「這件事情不合常理,實在太玄了。」
(3) 黑色。如:「天地玄黃」。


【德】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深】
(1) 從上到下,或由表面到底的距離大。與「淺」相對。如:「深井」、「深海」、「深淵」。
(2) 時間久、晚。如:「深秋」、「深更半夜」、「年深日久」。
(3) 奧妙、複雜、不容易了解。如:「深奧」、「深度」、「深遠」、「這句話的含義很深。」
(4) 濃厚的。如:「深厚」、「深交」、「深刻」、「深情」、「深藍色」。
(5) 非常。如:「深信」、「深知」、「深得人緣」。


【遠】
1.
(1) 距離不近的。如:「遠方」、「遠客」、「遠路」、「遠水救不了近火」。
(2) 不親近。如:「疏遠」、「遠親」。
(3) 深奧。如:「深遠」、「言近旨遠」。
2. 遠離、避開。如:「遠嫌」、「遠小人」、「敬鬼神而遠之」。


【矣】
語助詞:
A>表示肯定的語氣。如:「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B>表示已然的語氣。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與】
1.
(1) 和、同、跟。如:「男與女」、「我與你」、「山與水」、「與民同樂」。
(2) 給。如:「贈與」、「授與」、「付與」、「與人方便」。
(3) 結交、交往。如:「人之相與,貴在誠信。」
(4) 贊、助。如:「與人為善」。
(5) 推舉、選拔。如:「選賢與能」。
(6) 等待。如:「時不我與」。
(7) 同類、朋黨。如:「民胞物與」。
2. 參加。如:「參與」、「與會」、「與賽」。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反】
(1) 相反的。與「正」相對。如:「反面」、「反穿」、「反串」、「擺反了」。
(2) 翻轉。如:「反敗為勝」、「反守為攻」、「易如反掌」。
(3) 與原來的不同。如:「反常」、「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
(4) 抗議、不贊成。如:「反對」。
(5) 回、還。如:「反攻」、「反省」、「反璞歸真」。
(6) 類推。如:「舉一反三」。
(7) 背叛、背離。如:「造反」、「反叛」。
(8) 平反:翻案。如:「經過多年的奔走,這場冤獄終於平反了。」
(9) 反切:古人的注音方法。用兩字標注,把上一個字的聲跟下一個字的韻切合而成一個音。如:「東,德紅反,即是一種反切。」

【然】
(1)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2)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3)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4)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5)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後】
(1) 位置上。與「前」相對。如:「後面」、「背後」。
(2) 時間上。與「先」相對。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3) 子孫。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乃】
(1) 第二人稱稱代詞。相當於「你」、「你的」。如:「乃父」、「乃翁」。
(2) 為、是。如:「助人乃快樂之本。」
(3) 才、於是、然後。如:「事成乃回」、「時窮節乃見」。
(4) 竟然。如:「事出意料,乃至於此。」


【至】
(1) 到達、來到。如:「由古至今」。
(2) 極、甚、最高。如:「至情」、「至聖」、「至善」、「至多」、「至理名言」。
(3) 表示轉折的語氣。如:「至於」。


【大】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順】
(1) 沿、循。與「逆」相對。如:「順風」、「順流」、「順序」。
(2) 遵循、服從。如:「歸順」、「順從」、「順理成章」。
(3) 隨。如:「順口」、「順手」、「順應」。
(4) 剛好、就便。如:「順便」、「順路」。
(5) 適合、如意。如:「順心」、「順眼」、「唸起來很順口」、「這枝筆用起來很順手。」
(6) 通暢。如:「通順」、「順暢」。
(7) 整理。如:「拿把梳子把頭髮順一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術龍 的頭像
    術龍

    【術龍五術堪輿學苑】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