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七十四章】
作者:術龍
-------------------------------------------------------------------------------------------------
【老子道德經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常有司殺者殺。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直譯內容】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百姓非害怕生命的結束,如何用生命的結束害怕這個呢?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如果讓百姓反復發生的害怕生命的結束,並且當作少有的人,我可以實行並且戰鬥此,誰不怕的呢?
常有司殺者殺。
反復發生的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掌管戰鬥者使人致傷或死亡。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
提到接替掌管戰鬥者使人致傷或死亡,事情稱呼接替排行第一技藝的人砍去。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提到接替排行第一技藝的人砍去,少有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未耗損他的處理事情的方法也。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七十四章】是要告訴我們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百姓非害怕生命的結束,如何用生命的結束害怕這個呢?
一般的人非害怕生命的結束,如果只能用生命的結束如何不害怕這個呢?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如果讓百姓反復發生的害怕生命的結束,並且當作少有的人,我可以實行並且戰鬥此,誰不怕的呢?
如果能讓人反復發生而害怕生命的結束,並且當作少有能掌握的人,我可以實行並且戰鬥來源此,有誰不怕的呢?
常有司殺者殺。
反復發生的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掌管戰鬥者使人致傷或死亡。
反復發生的實際存在要能掌握戰鬥者使人致傷或死亡此知識學理。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
提到接替掌管戰鬥者使人致傷或死亡,事情稱呼接替排行第一技藝的人砍去。
提到必須找要能掌握戰鬥者使人致傷或死亡此知識學理,處理此事必須找一流專業者處理。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提到接替排行第一技藝的人砍去,少有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未耗損他的處理事情的方法也。
提到必須找一流專業者處理,少有實際存在沒有耗損他的處理事情的方法也。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民】
(1)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2)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3)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畏】
(1) 害怕。如:「畏懼」、「畏縮」、「畏服」、「畏怯」、「人言可畏」、「畏罪潛逃」。
(2) 佩服。如:「敬畏」。
(3) 危險可怕的。如:「視為畏途」。
【死】
(1) 生命的結束。如:「死亡」、「視死如歸」、「死於非命」、「人死不能復生」。
(2) 形容至極的狀態。如:「痛死了!」、「醜死了!」、「氣死我了!」
(3) 不靈活的、固執不變通的。如:「死板」、「死腦筋」、「死方法」、「死規矩」、「死心眼」。
(4) 失去作用的,不能活動的。如:「死棋」、「死會」、「死殘」。
(5) 堅決的。如:「死守」、「死等」、「死戰」、「死不認帳」。
(6) 不通的。如:「死巷」、「死胡同」。
(7) 牢固、固定。如:「這椅子是釘死的。」
(8) 靜止不動的。如:「死水」。
(9) 罵人的話,有時可表示親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頭」、「死傢伙」。
【奈】
(1) 表示意外轉折的語氣。如:「他原本計畫出國留學,怎奈父親經商失敗,只好打消念頭。」、「他本性不壞,無奈交友不慎,而誤了一生。」
(2) 奈何:
A>如何、怎麼辦。如:「無可奈何」。
B>對付、處置。如:「別以為我奈何不了你!」
【何】
(1) 疑問詞:
A>什麼。如:「何人」、「何年何月」、「有何相干」。
B>為什麼。如:「何必」、「何樂不為」。
C>哪裡。如:「何去何從」、「子欲何往?」
(2) 嘆詞。多麼,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多」、「何其不幸」。
(3) 副詞。豈、怎麼。如:「何只」、「何足掛齒」。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懼】
害怕。如:「畏懼」、「恐懼」、「懼怕」、「懼內」、「懼高症」。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若】
1.
(1) 似、好像。如:「不若」、「欣喜若狂」、「旁若無人」、「大智若愚」、「似有若無」。
(2) 假如、如果。表示假設。如:「倘若」、「假若」、「若是」、「若非」。
(3) 你、你的。如:「若輩」。
(4) 若干:大約計量的詞,即多少。如:「若干年後,你就會明白爹的用心了。」
2.
般若:佛教用語。指能證悟的智慧。如:「佛教認為一切般若智,都是從自性而生,不假外求。」
【使】
(1) 用。如:「使用」、「使勁」、「使性子」、「使眼色」。
(2) 令、讓。如:「迫使」、「使人開心」。
(3) 派、差遣。如:「支使」、「使喚」、「差使」。
(4) 如果。如:「假使」。
(5) 奉命到外國執行任務或留駐的外交官員。如:「使節」、「大使」、「公使」。
(6) 奉命到國外從事外交工作。如:「出使」。
【常】
(1) 普遍的、一般的。如:「日常」、「平常」、「常態」、「常識」、「人之常情」。
(2) 反復發生的。如:「時常」、「經常」。
(3) 持久固定不變的。如:「常理」、「常道」、「常規」。
(4) 時時可行、恆久不變的倫理、法則。如:「倫常」、「三綱五常」。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奇】
1.
(1) 怪異、不尋常、少有的。如:「奇怪」、「奇蹟」、「奇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裝異服」。
(2) 出人意表、難以猜測。如:「奇計」、「奇招」、「出奇制勝」。
(3) 覺得訝異。如:「驚奇」、「不足為奇」。
(4) 極、甚、非常。如:「奇恥大辱」、「槍法奇準」、「菜肴奇豐,碗盤奇大。」
2.
(1) 單數。與「偶」相對。如:「一、三、五、七、九……都是奇數。」
(2) 餘數、零頭。如:「年二十有奇」、「長六尺有奇」。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吾】
(1) 我。如:「吾人」、「吾輩」。
(2) 我的。如:「吾友」、「吾妻」、「吾土吾民」。
【得】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執】
(1) 握、持。如:「執筆」、「執鞭」。
(2) 掌握、治理。如:「執政」、「執掌」。
(3) 堅守。如:「固執」、「執意」、「執著」、「執迷不悟」。
(4) 實行。如:「執行」、「執法」。
(5) 憑據。如:「執照」、「回執」、「收執」。
(6) 捕捉、拘捕。如:「拘執」。
【殺】
(1) 以器械使人致傷或死亡。如:「殺人」、「殺傷」、「殺生」、「殺身成仁」、「殺人不眨眼」。
(2) 戰鬥。如:「殺出重圍」、「殺進城裡」。
(3) 敗壞。如:「殺風景」。
(4) 削減、壓低。如:「殺價」。
(5) 極度,到了極點。如:「煞」。如:「氣殺人」、「笑殺人」。
【孰】
(1) 誰。如:「孰是孰非」、「孰優孰劣」。
(2) 何、什麼。如:「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敢】
(1) 不怕的、有勇氣的。如:「勇敢」、「膽敢」、「敢作敢當」。
(2) 謙詞。表示自己的冒進。如:「敢問」、「敢請」。
(3) 敢情:
A>原來。如:「敢情他是個騙子。」
B>自然、當然。如:「你也能去,那敢情好!」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司】
(1) 掌管。如:「職司」、「司法」、「司儀」、「各司其事」。
(2) 中央政府機關的行政單位,設於部底下。如:「外交部禮賓司」、「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夫】
1.
(1) 成年男子的通稱。如:「懦夫」、「匹夫之勇」、「千夫所指」、「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2) 丈夫、先生。如:「夫妻」、「夫家」、「夫婿」、「前夫」、「亡夫」、「夫唱婦隨」。
(3) 指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農夫」、「漁夫」、「挑夫」、「樵夫」。
(4) 夫子:
A>舊時對老師的敬稱。在論語一書中專指孔子。如:「孔夫子」。
B>舊時婦人稱丈夫為「夫子」。
2.
(1) 文言發語詞,具提示作用。如:「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 語助詞。表示感嘆。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代】
(1) 稱歷史的某一時段。如:「朝代」、「清代」、「現代」、「近代」。
(2) 替代、替換。如:「代課」、「代勞」、「代表」、「代號」、「取代」。
(3) 接替。如:「瓜代」、「父死子代」、「新陳代謝」。
(4) 量詞。用於計算輩分的單位。如:「他家四代祖孫都從事同一行業。」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大】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匠】
(1) 泛稱懷有技藝的人。如:「工匠」、「木匠」、「瓦匠」、「花匠」、「鐵匠」。
(2) 機巧、靈巧。如:「匠心獨運」。
(3) 有技巧但欠缺創造力的。如:「匠氣」。
【斲】 908頁
1、斫削;砍去。見“說文”
2、傷害;破壞。如:斲傷。
3、雕飾。如:斲輪。
【希】
(1) 盼望。如:「希望」、「希求」。
(2) 少。通「稀」。如:「希少」、「希罕」、「人生七十古來希」。
【傷】
(1) 皮肉破裂。如:「外傷」、「傷口」、「傷痕」、「刀傷」。
(2) 損害、耗損。如:「傷神」、「傷腦筋」、「出口傷人」、「菸酒傷身」。
(3) 妨害。如:「無傷大雅」。
(4) 感到悲哀、悲痛。如:「悲傷」、「憂傷」、「傷心」、「傷別離」。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手】
(1) 人體的兩臂。如:「雙手」、「手臂」。
(2) 手掌。如:「手相」、「手心」。
(3) 做事的人。如:「助手」、「人手不足」。
(4) 稱技藝專精的人。如:「高手」、「好手」、「鼓手」、「國手」。
(5) 小巧而易於攜帶的。如:「手冊」、「手帕」、「手電筒」。
(6) 親自。如:「手刃」、「手書」。
(7) 人工的。如:「手排」、「手工」。
(8) 處理事情的方法。如:「心狠手辣」、「眼高手低」。
(9) 拿著。如:「人手一冊」。
(10) 量詞。用於計算技能、本領的單位。如:「露兩手」。
【矣】
語助詞:
A>表示肯定的語氣。如:「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B>表示已然的語氣。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