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三十八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直譯內容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地位高的共同遵循的規範非好的修養、品行,事情用、拿表事實、狀況的存在共同遵循的規範.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位居低處共同遵循的規範非違背、不合好的修養、品行,事情用、拿沒有共同遵循的規範.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地位高的共同遵循的規範沒有做並且沒有當做是,位居低處共同遵循的規範沒有做表事實、狀況的存在當做是.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地位高的具有同情心、友愛心的德性當做此並且沒有當做是,地位高的正當的道理當做此並且表事實、狀況的存在當做是.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地位高的尊敬的態度或行為當做此但是無法此同意,就排除舉臂但是依然、照舊這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所以、因而錯誤方法然後產生共同遵循的規範,錯誤共同遵循的規範然後產生同情心、友愛心的德性,錯誤同情心、友愛心的德性然後產生正當的道理,錯誤正當的道理然後產生行為規範.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說到行為規範的人,做事赤誠且盡心盡力誠實的微不足道的,但是沒有條理、秩序的第一的.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在先知道的人,說、談這個事物精美的部分,然後遲鈍、不聰明此事情的起頭、開端.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

事情用、拿重要的丈夫對待他的重視、推崇非對待他的微不足道的,處於他的實際存在的非處於他的虛空不實的.

故去彼取此.

所以除掉他選擇所需這個.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三十八章】是要告訴我們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地位高的共同遵循的規範非好的修養、品行,事情用、拿表事實、狀況的存在共同遵循的規範.

高階層社會有特殊專屬遵循的規範準則不代表就是好的修行與品行認定,現在事情用看得到事實或狀況的存在基本共同遵循的規範準則.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位居低處共同遵循的規範非違背、不合好的修養、品行,事情用、拿沒有共同遵循的規範.

低階層社會有特殊專屬遵循的規範準則不代表就是違背或不好的修養與品行認定,現在事情用沒有基本共同遵循的規範準則.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地位高的共同遵循的規範沒有做並且沒有當做是,位居低處共同遵循的規範沒有做表事實、狀況的存在當做是.

高階層社會有特殊專屬遵循的規範準則沒有符合並且沒有依據實際狀況當成遵守規範準則,低階層社會有特殊專屬遵循的規範準則沒有符合依據實際狀況當成遵守規範準則.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地位高的具有同情心、友愛心的德性當做此並且沒有當做是,地位高的正當的道理當做此並且表事實、狀況的存在當做是.

高階層社會有同情心或友愛心的德性專屬標準依據並且沒有依據實際狀況當成遵守規範準則,高階層社會正當的道理專屬標準依據並且依據實際狀況當成遵守規範準則.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地位高的尊敬的態度或行為當做此但是無法此同意,就排除舉臂但是依然、照舊這個.

高階層社會尊敬的態度或行為專屬標準依據此但是不能認同,就不願意贊同但是依然遵守專屬標準依據.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所以錯誤方法然後產生共同遵循的規範,錯誤共同遵循的規範然後產生同情心、友愛心的德性,錯誤同情心或友愛心的德性然後產生正當的道理,錯誤正當的道理然後產生行為規範.

所以錯誤方法然後產生共同遵循的規範,錯誤共同遵循的規範然後產生同情心與友愛心的德性,錯誤同情心與友愛心的德性然後產生正當的道理,錯誤正當的道理然後產生行為規範.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說到行為規範的人,做事赤誠且盡心盡力誠實的微不足道的,但是沒有條理、秩序的第一的.

說到行為規範的人,做事赤誠且盡心盡力誠實卻變成微不足道的價值,但是沒有條理與秩序確是得到贊同第一名.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在先知道的人,說、談這個事物精美的部分,然後遲鈍、不聰明此事情的起頭、開端.

在前面上述所知道的人,只說或談這個高階層次能得到美好的部份,就是如此遲鈍與不聰明就從此起頭與開端.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事情用、拿重要的丈夫對待他的重視、推崇非對待他的微不足道的,處於他的實際存在的非處於他的虛空不實的.所以除掉他選擇所需這個.

事情用正規者而言是提對待事情應該注重事項非提一些微不足道的部分,存在的是他實際存在的做為非存在他的虛空不實的部分.

故去彼取此.

所以除掉他選擇所需這個.

所以要改掉他選擇所需錯誤觀念.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上】
1.
(1)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2) 在前面的:
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
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3)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4)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5)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6)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7)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8)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9)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10) 置於動詞之後: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2.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董」、「腫」、「止」、「旨」等字。

【德】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失】
(1) 丟掉、遺落。如:「喪失」、「遺失」、「失而復得」、「失魂落魄」。
(2) 錯過、放過。如:「失之交臂」、「錯失良機」、「機不可失」。
(3) 找不到。如:「迷失方向」。
(4) 錯誤。如:「失誤」、「過失」、「言多必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5) 脫離掌握。如:「失控」、「失足落水」。
(6) 違背、不合。如:「失信」、「失禮」、「失職」。
(7) 不稱心。如:「失意」、「失望」、「失志」。
(8) 改變,和常態不同。如:「失常」、「驚惶失色」、「痛哭失聲」。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音讀為ㄋㄚˊ ㄇㄛˊ。)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仁】
(1) 具有同情心、友愛心的德性。如:「仁愛」、「仁政」、「殺身成仁」、「仁人君子」、「仁心仁術」、「仁至義盡」。
(2) 通「人」。如:「同仁」。
(3) 果核中的種子。如:「杏仁」、「果仁」、「花生仁」、「核桃仁」。
(4) 有感覺、知覺的。如:「麻木不仁」。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義】
(1) 正當的道理。如:「道義」、「仁義」、「正義」、「義理」。
(2) 情誼。如:「情義」、「忘恩負義」。
(3) 為公理或大我而犧牲奉獻的。如:「義行」、「義民」、「義婦」、「義舉」、「義賣」、「義演」。
(4) 感情。如:「情義」。
(5) 意思。如:「意義」、「字義」。
(6) 人工的、假的。如:「義齒」、「義肢」、「義父」、「義子」。
(7) 義大利的簡稱。如:「德義軍事同盟」。

【禮】
(1) 人類的行為規範。如:「禮俗」、「禮節」、「禮法」、「禮儀」。
(2) 表示尊敬的態度或行為。如:「禮貌」、「敬禮」、「行禮」、「禮賢下士」。
(3) 儀式。如:「典禮」、「喪禮」、「成人禮」、「成年禮」。
(4) 贈送人家的物品。如:「禮物」、「獻禮」、「送禮」、「禮金」、「禮餅」。
(5) 尊敬、厚待。如:「禮遇」、「禮聘」。
(6) 禮拜:
A>向神行敬拜禮。
B>基督徒於星期日集會,敬拜上帝的儀式。如:「星日是基督徒做禮拜的日子。」
C>一個星期為一禮拜,星期日為禮拜日。如:「下個禮拜開始期中考。」

【莫】
(1) 不要。如:「莫怕」、「莫慌」、「閒人莫入」。
(2) 沒有。如:「莫不歡喜」、「聽到這個好消息,大家莫不歡欣鼓舞。」
(3) 不能、無法。如:「莫測高深」、「變化莫測」。
(4) 莫非:
A>表示推測、疑問的語詞。如:「莫非是他拿走的?」、「莫非是有人在暗地裡作怪?」
B>沒有不是,都是。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5) 莫逆:沒有違逆的事情,比喻朋友要好。如:「莫逆之交」。

【應】
1. 當、該。如:「應當」、「應該」、「應有盡有
2.
(1) 回答。如:「應和」、「應對」、「回應」、「一呼百應」。
(2) 承諾、同意。如:「答應」、「應承」、「應許」。
(3) 對付、對待。如:「應付」、「應戰」、「隨機應變」。
(4) 參加。如:「應徵」、「應考」、「應試」。
(5) 配合。如:「應用」、「應景」、「應時」、「應運而生」。
(6) 接受。如:「應邀」。

【則】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攘】
(1) 排除、抗拒。如:「安內攘外」、「尊王攘夷」、「攘除奸凶」。
(2) 擾亂、紛亂。如:「熙熙攘攘」、「熙來攘往」、「紛紜擾攘」。

【臂】
(1) 人體肩部以下、腕部以上的部分。如:「臂膀」、「手臂」、「胳臂」。
(2) 昆蟲或動物的前肢、前腳。如:「螳臂」、「猿臂」。

【仍】
(1) 依然、照舊。如:「仍然」、「仍舊」。
(2) 屢次。如:「火災頻仍」。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後】
(1) 位置上。與「前」相對。如:「後面」、「背後」。
(2) 時間上。與「先」相對。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3) 子孫。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夫】
1.
(1) 成年男子的通稱。如:「懦夫」、「匹夫之勇」、「千夫所指」、「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2) 丈夫、先生。如:「夫妻」、「夫家」、「夫婿」、「前夫」、「亡夫」、「夫唱婦隨」。
(3) 指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農夫」、「漁夫」、「挑夫」、「樵夫」。
(4) 夫子:
A>舊時對老師的敬稱。在論語一書中專指孔子。如:「孔夫子」。
B>舊時婦人稱丈夫為「夫子」。
2.
(1) 文言發語詞,具提示作用。如:「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 語助詞。表示感嘆。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忠】
做事赤誠且盡心盡力。如:「忠心」、「忠誠」、「忠實」、「為國盡忠」。

【信】
(1) 誠實。如:「信用」、「誠信」、「失信」。
(2) 可靠、不懷疑。如:「信任」、「信賴」、「信譽」、「相信」、「可信度」。
(3) 崇仰。如:「信仰」、「信念」、「信徒」、「信奉」。
(4) 隨便、任意。如:「信步而行」、「信口開河」、「信手拈來」。
(5) 書札、函件。如:「書信」、「信件」、「掛號信」。
(6) 消息。如:「音信」、「報信」、「信息」、「喜信」。
(7) 憑證。如:「信物」、「印信」。

【薄】
1.
(1) 不厚的。如:「薄紙」、「薄冰」、「薄膜」。
(2) 稀疏的、淡的。如:「稀薄」、「薄霧」、「薄酒」。
(3) 微不足道的。如:「薄禮」、「薄面」、「微薄」。
(4) 不敦厚。如:「刻薄」、「薄情」。
(5) 迫近、接近。如:「日薄西山」。
(6) 不尊重、輕視。如:「厚此薄彼」、「妄自菲薄」。
2. 薄荷: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葉對生,長橢圓形而尖,邊緣有鋸齒,葉背有細斑點。夏秋間,葉腋簇生紫色小花。其莖葉提煉出來的薄荷油及薄荷腦具有清涼的香味,一般可作為點心、糖果的調味料,並可製成驅風劑、芳香劑。如:「綠油精或白花油等提神劑,其中都含有薄荷成分。」

【亂】
(1) 沒有條理、秩序的。如:「散亂」、「雜亂」、「一團亂」、「亂哄哄」、「亂七八糟」。
(2) 混淆。如:「以假亂真」。
(3) 隨便、任意。如:「亂動」、「亂來」、「東西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
(4) 戰爭、騷動。如:「戰亂」、「叛亂」、「動亂」、「亂世」。
(5) 男女之間不正當的行為。如:「淫亂」、「亂倫」。

【首】
(1) 頭、腦袋。如:「頓首」、「叩首」、「昂首闊步」。
(2) 領頭的人物。如:「首領」、「元首」、「首腦」。
(3) 最高的、第一的。如:「首富」、「首席代表」。
(4) 最先的。如:「首創」、「起首」。
(5) 出面告發犯罪事實。如:「自首」。
(6) 部首:依照形體條件整理文字的一種綱領。如:「這個字的部首是什麼?」
(7) 量詞。用於計算詩、詞、歌曲等的單位。如:「兩首歌」、「一首小詩」、「唐詩三百首」。

【前】
(1) 在先的。與「後」相對。如:「前面」、「屋前」、「床前」、「史無前例」、「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2) 過去的、往日的。如:「以前」、「從前」、「前夫」、「前天」、「前些日子」。
(3) 進行。如:「前進」、「勇往直前」。
(4) 未來的。如:「前途」、「前知」、「前程似錦」。
(5) 已卸任的。如:「前總統」、「前局長」。

【識】
1.
(1) 知道、認得。如:「認識」、「識別」、「素不相識」、「有眼不識泰山」。
(2) 見解、見聞。如:「見識」、「遠識」、「才識」、「膽識」。
(3) 朋友。如:「舊識」、「親識」。
2. 記憶、記住。通「誌」。如:「默而識之」。

【華】
1.
(1) 華夏、中國的簡稱。如:「華人」、「華語」、「中華」。
(2) 美麗的。如:「華美」、「華麗」、「華屋」。
(3) 光彩。如:「光華」。
(4) 繁榮、旺盛的樣子。如:「繁華」、「榮華」。
(5) 事物精美的部分。如:「精華」。
(6) 文飾。如:「樸實無華」。
(7) 時光。如:「年華」。
(8) 化妝用的香粉。如:「洗盡鉛華」。
(9) 虛空不實的。如:「浮華」、「華言」、「華而不實」。
(10) 斑白色。如:「華鬢」、「華髮」。
2. 華山:山名。在大陸地區陝西省華陰縣南。
3. 植物的花朵。同「花」。如:「春華秋實」。

【愚】
(1) 遲鈍、不聰明。如:「愚笨」、「大智若愚」。
(2) 欺騙。如:「愚弄」。
(3) 使人愚昧。如:「愚民政策」。
(4) 自謙詞。如:「愚兄」、「愚見」。

【始】
(1) 事情的起頭、開端。如:「開始」、「始終如一」、「周而復始」、「始料未及」。
(2) 最早的、最初的。如:「始祖」、「創始者」。
(3) 才、然後。如:「始見成效」、「始告完成」、「千呼萬喚始出來」。

【大】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丈】
(1) 稱婦女的配偶。如:「丈夫」、「姑丈」、「姨丈」。
(2) 測量土地。如:「工程人員正在丈量那塊地。」
(3) 對於姻親長輩的稱呼。如:「丈人」、「姑丈」、「姨丈」、「丈母娘」。
(4) 稱年紀大或地位高的人。如:「老丈」。
(5) 量詞。用於計算長度的單位。公制一丈等於十公尺。或稱為「公丈」。

【處】
1.
(1) 地方、場所。如:「各處」、「住處」、「通信處」。
(2) 事物的部分。如:「好處」、「長處」、「用處」。
(3) 機關團體的組織單位。如:「人事處」、「訓導處」、「總務處」。
2.
(1) 置身。如:「處境」、「設身處地」、「處變不驚」。
(2) 辦理。如:「處理」。
(3) 對有過失的人加以制裁。如:「處分」、「處罰」。
(4) 交往、對待。如:「相處」、「和平共處」。
(5) 決斷。如:「處決」、「處斷」。
(6) 男子在家未出仕或女子未出嫁的。如:「處士」、「處子」、「處女」。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厚】
(1) 扁平物體表面與底部間的距離。如:「厚度」、「這塊木板約有三寸厚。」
(2) 不薄的。如:「厚脣」、「厚書」、「厚紙板」、「天高地厚」。
(3) 深、濃。如:「酒味厚」、「隆情厚誼」。
(4) 多、大。如:「厚利」、「厚禮」、「厚望」。
(5) 不刻薄。如:「厚道」、「敦厚」、「仁厚」、「寬厚」、「忠厚老實」。
(6) 重視、推崇。如:「厚此薄彼」、「厚古薄今」。

【居】
(1) 住。如:「居住」、「世居」、「居無定所」。
(2) 居住的處所。如:「新居」、「故居」、「安樂居」。
(3) 處於。如:「居首」、「居於劣勢」、「居安思危」。
(4) 存著、懷有。如:「他這樣做,到底居心何在?」
(5) 儲存。如:「奇貨可居」。
(6) 住宅、茶樓、飯館等場所的稱號用字。如:「蝸牛居」、「明湖居」、「東坡居」。
(7) 任、當。如:「自居」、「官居一品」。
(8)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的意思。如:「這題數學這麼簡單,你居然不會!」
(9) 居士:
A>隱居的人。如:「鄉野居士」。
B>在家吃齋念佛的人。

【實】
(1) 飽滿的。如:「充實」、「實心」。
(2) 真實的、實際存在的。如:「虛實」、「實體」。
(3) 真誠的、不假的。如:「實話」、「實情」、「真實」、「實在」、「誠實無欺」、「真材實料」。
(4) 事跡。如:「事實」、「史實」、「寫實」。
(5) 內容。如:「有名無實」、「名實相符」。
(6) 真實去做。如:「實行」、「實踐」。
(7) 果子。如:「果實」、「結實累累」。

【去】
(1) 到、前往。與「來」相對。如:「去上學」、「去餐廳吃飯」。
(2) 離開。如:「去世」、「去留」、「去國」。
(3) 差距、距離。如:「相去不遠」、「去古已遠」。
(4) 送、發出。如:「去信」、「去函」、「去電報」。
(5) 除掉。如:「去官」、「去勢」、「去蕪存菁」、「去掉一層皮」。
(6) 剛過的。如:「去年」、「去日苦多」。
(7)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聲清而遠,古四聲中的第三聲,今在國音聲調中則為第四聲。如「送」、「效」、「勁」、「願」等字。
(8) 助動詞。表示事情的進行。如:「前去」、「任他說去」。

【彼】
(1) 那、那個。與「此」相對。如:「彼此」、「彼岸」、「厚此薄彼」。
(2) 他。如:「知己知彼」。

【取】
(1) 拿。如:「取款」、「收取」、「各取所需」、「探囊取物」。
(2) 選擇所需。如:「選取」、「錄取」、「取景」、「取道」、「取名」、「就地取材」。
(3) 尋求。如:「取暖」、「取笑」、「自取滅亡」、「飲酒取樂」。
(4) 接受。如:「吸取」、「聽取」、「分文不取」。
(5) 得到。如:「取信於人」。

【此】
(1) 這、這個。如:「彼此」、「顧此失彼」、「此時此刻」、「此物最相思」、「此曲只應只天上有」。
(2) 這裡、這兒。如:「由此前進」、「到此為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