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三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俓.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

非道也哉!

 


直譯內容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如果我在兩者之間如此存在洞悉與了解,可以在重要的方法,只是實行正確害怕.

大道甚夷,而人好俓.

重要的方法過度平順,並且每個人喜歡平直.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

向過度去掉與丟棄,土地過度荒廢, 儲藏穀糧過度空,衣裳優雅絲織品,佩掛銳刃兵器,嫌棄喝吃的東西,金錢商品存在多出來的,事情稱呼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虛張的說大話.

非道也哉!

不善的方法產生悲哀!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三章】是要告訴我們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如果我在兩者之間如此存在洞悉與了解,可以在重要的方法,只是實行正確害怕.

如果能讓我有機會學習到與洞悉而了解,施行此重要的方法,只是實行正確性而感到害怕.

大道甚夷,而人好俓.

重要的方法過度平順,並且每個人喜歡平直.

此重要的方法能讓人過度平順安逸,並且讓每個人喜歡平順過日子.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

向過度去掉與丟棄,土地過度荒廢, 儲藏穀糧過度空,衣裳優雅絲織品,佩掛銳刃兵器,嫌棄喝吃的東西,金錢商品存在多出來的,事情稱呼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虛張的說大話.

往生活過度揮霍,而產生本來生財方式過度荒廢, 進而產生儲藏財富過度空虛,但著衣裳要優雅的絲織品,身上擁有權力,嫌棄喝吃的東西不符合身份,想要財富一直存在累計增加當中,此情況稱呼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財富與地位產生做夢說大話.

非道也哉!

不善的方法產生悲哀!

不是用正當方式產生癡言夢語而悲哀!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使】
(1) 用。如:「使用」、「使勁」、「使性子」、「使眼色」。
(2) 令、讓。如:「迫使」、「使人開心」。
(3) 派、差遣。如:「支使」、「使喚」、「差使」。
(4) 如果。如:「假使」。
(5) 奉命到外國執行任務或留駐的外交官員。如:「使節」、「大使」、「公使」。
(6) 奉命到國外從事外交工作。如:「出使」。

【我】
第一人稱稱代詞。用於自稱。如:「我是一個小學生。」

【介】
(1) 在兩者之間,或在兩者之間傳達、引進。如:「介入」、「介紹」、「媒介」。
(2) 放在心裡。如:「介意」。
(3) 正直。如:「耿介」。
(4) 身上有甲殼的水產動物。如:「介蟲」、「介類」。
(5) 小草。比喻極小的東西。通「芥」。如:「一介不取」。
(6) 量詞。用於計算人或銅錢的單位。相當於「個」。如:「一介書生」、「一介平民」、「介不取」。

【然】
(1)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2)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3)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4)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5)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知】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行】
1.
(1) 走。如:「步行」、「直行」、「寸步難行」。
(2) 駕駛。如:「行車」、「行駛」。
(3) 做、從事。如:「舉行」、「行醫」、「行善」、「行事」。
(4) 可以。如:「行不行?」、「事情只要說明白就行了。」
(5) 流通、通行。如:「流行」、「風行一時」。
(6) 誇人能幹、幹練。如:「你真行!」
(7) 人的動作。如:「行為」、「行動」。
(8) 和出門在外有關的。如:「行蹤」、「行李」、「行程」。
(9) 將要。如:「行將就木」。
(10) 行書的簡稱。如:「行草」、「行楷」。
2. 表現品德的行為舉止。如:「品行」、「操行」、「德行」。
3.
(1) 兄弟姊妹長幼的次序。如:「我在家中排行老三。」
(2) 營業交易的機構。如:「銀行」、「商行」、「車行」、「分行」。
(3) 列。如:「行列」、「行伍」、「字裡行間」。
(4) 職業。如:「各行各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於】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
H>到、至。如:「聲聞於天」。

【大】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唯】
(1) 獨、只有。如:「唯一」、「唯有」、「唯獨」。
(2) 表示謙恭的應答聲。如:「唯諾」。

【施】
(1) 實行。如:「施行」、「實施」。
(2) 加上、用上。如:「施肥」、「施藥」。
(3) 給予。如:「施捨」、「施恩」、「樂善好施」、「施比受更有福」。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畏】
(1) 害怕。如:「畏懼」、「畏縮」、「畏服」、「畏怯」、「人言可畏」、「畏罪潛逃」。
(2) 佩服。如:「敬畏」。
(3) 危險可怕的。如:「視為畏途」。

【甚】
1.
(1) 過分、過度。如:「你這種態度簡直是欺人太甚了!」
(2) 極。如:「甚好」、「甚多」、「成績甚佳」。
(3) 超過、勝過。如:「日甚一日」、「有甚於此者」。
(4) 甚至:表示更進一步的意思。如:「我不但不了解這件事,甚至聽都沒聽過。」
2. 甚麼:疑問詞。如:「想甚麼」、「說甚麼」、「你做了些甚麼?」、「他甚麼時候走的?」、「你是不是有甚麼事要告訴我?」

【夷】
(1) 中國古代東方民族之一。殷商時約分布在現今大陸地區山東、江蘇一帶。後泛稱中原以外的各民族為「夷」。如:「東夷」、「蠻夷」、「夷狄」、「四夷」。
(2) 平順、平坦。如:「化險為夷」。
(3) 鏟平、使平坦。如:「夷為平地」。
(4) 消滅、殺除。如:「夷其九族」。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好】
1.
(1) 美善的、良善的。如:「好人」、「好東西」、「好景不常」、「花好月圓」。
(2) 和睦、親愛。如:「友好」、「好朋友」、「好同學」。
(3) 容易。如:「這事好辦!」、「那小娃兒好帶!」、「別擔心!這問題好解決。」
(4) 完成。如:「做好了」、「寫好了」、「穿好了」、「想好了」。
(5) 恢復健康。如:「病情好轉」、「頭痛好了」、「待身子一好,便登門拜訪。」
(6) 很、非常。如:「好狠」、「好久」、「好冷」、「好厲害」、「好面善」。
(7) 便於。如:「快準備行李,好早點上路。」、「請告知住址,我好去找你。」
(8) 可以、應該。如:「只好如此」、「正好試試」。
(9) 放在某些動詞、量詞或時間詞之前,具有強調作用或表示程度深的語氣。如:「好看」、「好笑」、「好些個」、「好幾處」、「好半天」、「好一會兒」。
(10) 表示稱讚、或允許語氣。如:「好!就這麼辦。」、「好!這正合我意。」
(11) 表示責備或不滿的語氣。如:「這下子可好了!事情是愈弄愈複雜了。」
2. 喜愛、喜歡。如:「好哭」、「好客」、「好大喜功」、「好逸惡勞」、「好學不倦」、「投其所好」。

【俓】142頁
一音迎
急速。
二音敬
1平直。
2經過。

【朝】
1.
(1) 古代君王處理政事的地方。如:「朝廷」、「上朝」。
(2) 君王統治的時段。如:「朝代」、「唐朝」、「清朝」。
(3) 向。如:「坐北朝南」。
(4) 拜見、進見。如:「朝見」、「朝拜」、「朝聖」。
2.
(1) 早晨。如:「朝夕」、「朝令夕改」、「朝不保夕」。
(2) 日子。如:「今朝有酒今朝醉。」

【除】
(1) 去掉、丟棄。如:「去除」、「剔除」、「排除」、「開除」、「為民除害」。
(2) 算術中的除法。如:「六除以二等於三。」
(3) 表示不計算在內。如:「除外」、「除非」、「除了白天工作外,晚上她還在進修。」
(4) 免掉舊官職,擔任新官職。如:「真除」。
(5) 除夕:過年的前一夜。如:「除夕是全家團圓的時刻。」

【田】
(1) 可以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如:「農田」、「稻田」、「水田」、「菜田」。
(2) 打獵。如:「田獵」。
(3) 蘊藏資源的地帶。如:「鹽田」、「油田」、「煤田」。
(4) 田田:蓮葉鮮碧的樣子。如:「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
(5) 田賽:體育競賽中,以距離遠近高低作競爭項目,如跳高、跳遠、推鉛球、鍊球等項目的運動比賽。如:「田賽項目是這次運動會的重頭戲!」
(6) 田地:
A>種植農作物的土地。
B>地步。如:「你怎麼會淪落到這種田地?」

【蕪】
(1) 田園荒廢。如:「荒蕪」。
(2) 眾草叢生的地方。如:「綠蕪」、「平蕪」。
(3) 比喻繁雜的事物。如:「去蕪存菁」。
(4) 蕪菁:一種蔬菜。葉大,春開黃花,根多肉,可食。俗稱為「大頭菜」。

【倉】
(1) 儲藏穀糧、貨品的建築物。如:「穀倉」、「倉庫」、「貨倉」、「糧倉」。
(2) 倉卒、倉皇:匆促、慌亂的樣子。

【虛】
(1) 假的、不真實的。如:「虛偽」、「虛假」、「虛構」、「虛幻」。
(2) 衰弱。如:「虛弱」、「虛脫」、「她的身子很虛。」
(3) 白白的、徒然的。如:「虛度」、「不虛此行」、「虛有其表」。
(4) 不自滿、不驕傲。如:「謙虛」、「虛心求教」。
(5) 有所愧疚而心中膽怯。如:「心虛」。
(6) 空。如:「空虛」、「趁虛而入」。
(7) 草率、敷衍。如:「虛應故事」。

【服】
(1) 衣物、衣裳。如:「衣服」、「禮服」、「服飾」、「服裝」。
(2) 穿。如:「服孝」、「服喪」。
(3) 從事、承擔。如:「服務」、「服兵役」。
(4) 順從。如:「服從」、「服貼」。
(5) 適應。如:「水土不服」。
(6) 吃。如:「服用」、「服藥」、「服毒自盡」。
(7) 欽佩。如:「信服」、「佩服」。
(8) 使信服。如:「說服」、「以德服人」。
(9) 量詞。用於計算中藥服用劑量的單位。如:「他吃了三服藥,病全好了。」

【文】
1.
(1)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2)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3)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4) 有文才的。如:「文人」。
(5)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6)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7)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8)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9) 不猛烈的。如:「文火」。
(10)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2.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綵】
(1) 五彩的絲織品。如:「綵綢」、「綵球」、「綵衣娛親」。
(2) 泛指光彩、絢麗的飾品。如:「剪綵」、「張燈結綵」。

【帶】
(1) 用來繫綁,像繩子一類的長條物。如:「腰帶」、「絲帶」、「鞋帶」、「皮帶」。
(2) 泛指長條形的物體。如:「海帶」、「錄音帶」。
(3) 區域、地區。如:「地帶」、「熱帶」、「寒帶」、「亞熱帶」、「沿海一帶」。
(4) 隨身攜著、拿著。如:「攜帶」、「帶球跑」、「出門記得帶錢。」
(5) 佩掛。如:「佩帶」、「帶劍」。
(6) 引導、率領。如:「帶路」、「帶隊」、「帶兵」、「帶領」、「帶動唱」。
(7) 含有。如:「面帶笑容」、「愛滋病帶原者」。
(8) 加上、附加。如:「連帶」、「連說帶笑」。

【利】
(1)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2)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3)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4)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5)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劍】
(1) 一種兩邊有刃,中間有脊,下有握柄的兵器。如:「利劍」、「寶劍」。
(2) 量詞。用於計算揮劍次數的單位。如:「他身上共中了七劍。」

【厭】
(1) 嫌棄、不喜歡。如:「討厭」、「厭惡」、「厭煩」、「厭世」、「厭倦」。
(2) 飽、滿足。如:「貪得無厭」、「學不厭,教不倦。」
(3) 厭食:缺少食欲,吃不下東西。如:「厭食症」。

【飲】
1.
(1) 喝。如:「飲水」、「飲酒」、「茹毛飲血」。
(2) 特指喝酒。如:「小飲」、「痛飲」、「對飲」。
(3) 可以喝的。如:「飲料」、「冷飲」、「飲品」。
(4) 含忍、懷著。如:「飲恨」、「飲泣」。
2. 使喝水。如:「飲馬」。

【食】
(1) 吃的東西。如:「糧食」、「素食」、「甜食」、「速食」、「麵食」。
(2) 吃。如:「食用」、「飲食」、「發憤忘食」、「食不知味」。
(3) 供食用的。如:「食物」、「食油」、「食鹽」。
(4) 食言:爽約、不守信。如:「食言而肥」、「說話要講信用,不可食言。」
(5) 食指:
A>第二根手指頭。
B>比喻家庭人口。如:「食指浩繁」。

【財】
金錢、寶物等。如:「財物」、「財產」。

【貨】
(1) 商品。如:「百貨」、「貨色」、「存貨」、「國貨」、「貨物」、「貨真價實」。
(2) 錢幣。如:「貨幣」、「通貨」。
(3) 罵人的話。如:「笨貨」、「這人真不是好貨,專會訛詐。」

【餘】
(1) 有所剩、多出來的。如:「剩餘」、「多餘」、「餘錢」。
(2) 其他的。如:「餘念」、「餘願」、「餘事」。
(3) 正常工作以外或以後的時間。如:「業餘」、「課餘」、「辦公之餘」。
(4) 約計之數。如:「三十有餘」、「他的年齡五十有餘。」
(5) 殘留的、將盡的。如:「餘溫」、「餘生」。
(6) 不盡的、未完的。如:「死有餘辜」。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盜】
(1) 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如:「盜取」、「盜版」、「欺世盜名」。
(2) 竊取或搶奪財物的人。如:「強盜」、「海盜」、「江洋大盜」。

【誇】
(1) 虛張的說大話。如:「誇大」、「誇口」、「誇張」、「誇耀」、「誇下海口」。
(2) 讚美。如:「誇讚」、「誇獎」。

【非】
(1) 不是。如:「非賣品」、「非親非故」、「答非所問」。
(2) 錯、過失。如:「是非」。
(3) 不善的。如:「為非作歹」。
(4) 認為不對。如:「非議」、「非難」。
(5) 不合於。如:「非法」、「非禮勿視」。
(6) 與「不」、「莫」連用,表必須、一定。如:「非去不可」、「非他莫屬」。
(7) 非洲的簡稱。
(8) 非非:離奇怪誕,不切實際之空想。如:「想入非非」。

【也】
(1) 同樣、並行。如:「他去,我也去。」、「這個問題我也碰過。」
(2) 皆、全、都。如:「他什麼事也不做,真氣人!」、「我什麼也不知道,你就別再苦苦追問了。」
(3) 尚可。表示讓步的口氣。如:「這樣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4) 加強語氣詞。與「再」、「一點」等詞連用。如:「再也不敢」、「一點也不」。
(5) 文言文助詞。
A>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說明的語氣。如:「然也!」
B>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如:「何也?」、「悲也!」
C>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 表示轉折。如:「房間雖然不大,住起來倒也挺舒適的。」

【哉】
文言助詞:
A>表疑問。如:「豈其然哉?」
B>表驚訝、讚嘆。如:「怪哉!」、「美哉中華!」
C>表悲哀。如:「嗚呼哀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