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六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是謂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故為天下貴。

 


直譯內容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洞悉了解者未所說的話,所說的話者未洞悉了解。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阻隔不通他的交換,停止結束他的要點或方法或關鍵,壓制他的氣勢,免除他的眾多而雜亂,連同他的時間,聚集他的蹤跡與事跡。

是謂玄同。

此稱呼不可靠與不實在的一樣沒有差異。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所以未能夠可以至接近,未能夠可以至不親近;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未能夠可以至順利,未能夠可以至關鍵;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未能夠可以至身分尊高,未能夠可以至輕浮不自重。

故為天下貴。

所以是時間裡面價值高的。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六章】是要告訴我們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洞悉了解者未所說的話,所說的話者未洞悉了解。

真洞悉了解者未肯說清楚講白明,願意所說話者又未洞悉了解臻義。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阻隔不通他的交換,停止結束他的要點或方法或關鍵,壓制他的氣勢,免除他的眾多而雜亂,連同他的時間,聚集他的蹤跡與事跡。

阻斷他提出轉換錯誤依據,停止結束他提出要點或方法或關鍵錯誤,壓制他的氣勢,免除他提出眾多而雜亂論述,連同他提出時間矛盾依據,聚集歸納他提出規律錯誤。

是謂玄同。

此稱呼不可靠與不實在的一樣沒有差異。

此稱呼不可靠與不實在是一樣沒有差異。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所以未能夠可以至接近,未能夠可以至不親近;

所以未能夠提到可以至接近方式,未能夠提到可以至不親近理由;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未能夠可以至順利,未能夠可以至關鍵;

未能夠提出可以至順利方式,未能夠提出可以至關鍵理由;

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未能夠可以至身分尊高,未能夠可以至輕浮不自重。

未能夠提出可以至身分尊高方式,未能夠可以至輕浮不自重理由。

故為天下貴。

所以是時間裡面價值高的。

所以是時間裡面程序價值高的依據方式。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知】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言】
(1)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2)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3)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4)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塞】
1.
(1) 阻隔不通。如:「阻塞」、「閉塞」。
(2) 充滿。如:「充塞」。
(3) 推卸。如:「塞責」。
2.
(1) 險要的地方。如:「要塞」。
(2) 邊境。如:「邊塞」、「塞外」、「關塞」。
3.
(1) 封著瓶口的東西。如:「瓶塞」。
(2) 受阻不暢。如:「塞車」。
(3) 填滿空隙。如:「嘴裡塞滿了糖果。」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兌】
(1) 交換。如:「兌換」。
(2) 憑票據支付或領取現金。如:「兌付」、「匯兌」、「擠兌」。
(3)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沼澤。

【閉】
(1) 關上、合上。如:「閉目」、「閉門思過」。
(2) 阻塞不通。如:「閉氣」、「閉塞」。
(3) 停止、結束。如:「閉會」、「閉幕」、「關閉」。

【門】
(1) 建築物或車、船等的出入口。如:「大門」、「房門」、「車門」、「城門」。
(2) 形狀或功用像門的東西。如:「活門」、「水門」、「電門」。
(3) 家族、門第。如:「寒門」、「豪門」、「門當戶對」、「一門忠烈」。
(4) 要點、方法、關鍵。如:「竅門」、「不二法門」、「做事情要懂得門路。」
(5) 學派、派系。如:「師門」、「門派」、「佛門」、「孔門」。
(6) 種類。如:「分門別類」。
(7) 量詞:
A>計算學科、技藝門類的單位。如:「一門功課」、「一門藝術」。
B>計算大炮的單位。如:「三門大炮」。
C>計算親戚家數的單位。如:「結了一門好親家」。

【挫】
(1) 失敗、不順利。如:「受挫」、「挫折」。
(2) 壓制。如:「這次非得挫一挫他的銳氣不可。」

【銳】
(1) 鋒利。與「鈍」相對。如:「尖銳」、「銳利」。
(2) 尖。如:「小頭銳面」。
(3) 靈敏。如:「敏銳」。
(4) 精良的人才或力量。如:「精銳」、「新銳」、「養精蓄銳」。
(5) 急劇、明顯的。如:「銳減」。
(6) 比喻氣勢威猛。如:「銳不可當」。

【解】
1.
(1) 見識、看法。如:「見解」。
(2) 答案。如:「解答」、「不得其解」。
(3) 明白。如:「了解」、「理解」、「費解」、「諒解」。
(4) 鬆脫、免除。如:「解開」、「解脫」、「解除」、「解渴」。
(5) 分割、剖分。如:「分解」、「解剖」、「瓦解」、「難分難解」。
(6) 陳述、說明。如:「講解」、「解析」、「解釋」、「辯解」、「解說」。
(7) 使對立的情況不再持續緊張。如:「排解」、「勸解」、「調解」。
(8) 排出大小便。如:「小解」、「解手」。
2.
(1) 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
(2) 解元:古代科舉鄉試第一名。
3. 解縣:大陸地區山西省內的一縣。姚渠河斜貫其間。有同浦鐵路通過。

【紛】
(1) 眾多而雜亂。如:「紛亂」、「紛紛」、「紛雜」、「紛擾」。
(2) 爭執。如:「糾紛」、「紛爭」。

【和】
1.
(1) 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2) 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3) 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4) 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5) 連同。如:「和衣而眠」。
(6)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7) 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8) 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2. 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3. 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4. 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5. 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6. 暖和、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光】
(1) 光線。如:「日光」、「月光」、「燈光」、「光芒四射」。
(2) 榮耀。如:「為國爭光」。
(3) 景物。如:「觀光」、「風光」、「春光明媚」。
(4) 時間。如:「光陰」、「時光」。
(5) 平滑明亮。如:「磨光」、「光滑」、「光溜」。
(6) 完。如:「吃光」、「他已經把身上所有的錢花光了!」
(7) 單、只。如:「光說不做」。
(8) 裸露。如:「光頭」、「光腳」、「光著身子」。
(9) 對人來臨的客套話。如:「光顧」、「歡迎光臨」。
(10) 接受別人恩惠、好處的客套話。如:「沾光」、「叨光」。

【同】
(1) 一樣,沒有差異。如:「相同」、「同等」、「志同道合」。
(2) 一齊。如:「共同」、「同學」、「同伴」、「同事」、「同居」、「同甘共苦」。
(3) 聯合、聚集。如:「會同」、「率同」、「伙同」。
(4) 和。如:「我同你一道去。」

【塵】
(1) 飛揚的細小沙粒。如:「塵土」、「灰塵」、「塵埃」。
(2) 蹤跡、事跡。如:「步前人後塵」。
(3) 比喻俗世。如:「凡塵」、「塵世」、「塵緣」、「滾滾紅塵」。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玄】
(1) 深遠奧妙。如:「玄妙」、「玄理」、「玄機」。
(2) 不可靠、不實在的。如:「玄虛」、「這件事情不合常理,實在太玄了。」
(3) 黑色。如:「天地玄黃」。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可】
1.
(1) 允許。如:「許可」、「認可」。
(2) 能夠、適宜。如:「可以」、「可口」、「可大可小」、「堅不可摧」。
(3) 堪、值得。如:「可愛」、「可憐」、「可惜」、「可敬」、「可惡」、「可喜可賀」。
(4) 但是。如:「可是」、「他雖笨,可很用功。」
(5) 豈。如:「這可不是一場騙局?」
(6) 表示語氣的加強。如:「他可神氣了!」、「這下子可慘了!」
(7) 疑問詞。如:「你可知道?」、「此話可當真?」、「你可曾想過?」
(8) 美好的。如:「可人兒」。
2. 可汗(ㄎㄜˋㄏㄢˊ):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主的稱呼。

【得】
1.
(1) 獲取。如:「取得」、「得到」、「得志」、「得勢」。
(2) 適切、合宜。如:「得體」、「得當」。
(3) 滿意。如:「得意」、「洋洋自得」。
(4) 可以。如:「得過且過」、「不得高聲喧嘩」、「得饒人處且饒人」。
(5) 夠了。多用於談話時表示反對、禁止。如:「得了,別再鬧了!」
2. 置於動詞或形容詞後面,表示程度。如:「飛得高」、「樂得很」。
3. 應該、必須。如:「這件事總得讓大家知道。」、「時間不早了,我得走了。」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親】
1.
(1) 父母。如:「父親」、「母親」、「雙親」、「慈親」。
(2) 具血緣或因婚姻而建立關係的。如:「親人」、「親兄弟」、「親朋好友」。
(3) 自己的。如:「親口」、「親自」、「親手」、「親眼看到」。
(4) 接近。如:「親近」、「親信」、「親和力」。
(5) 愛。如:「親愛」、「相親相愛」。
(6) 指婚姻之事。如:「成親」、「結親」、「提親」、「求親」。
(7) 指新娘。如:「娶親」、「迎親」。
(8) 接吻,或用面部接觸。如:「親嘴」。
2. 夫妻雙方的家屬稱呼對方的父母。如:「親家公」、「親家母」。

【疏】
(1) 使暢通。如:「疏通」、「疏解」、「疏導」。
(2) 不熟悉、不親近。如:「親疏」、「疏遠」、「疏離感」、「人地生疏」。
(3) 稀少、不周密。如:「稀疏」、「百密一疏」、「疏疏落落」。
(4) 忽視、不注意。如:「疏忽」、「疏於教導」、「疏於防範」。
(5) 分散。如:「疏散」、「仗義疏財」。
(6) 空虛、不實在。如:「空疏」、「才疏學淺」。
(7) 古時臣子上奏給皇帝的報告。如:「上疏」、「奏疏」、「拜疏」。
(8) 注解古文義理的文字。如:「注疏」。

【利】
(1)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2)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3)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4)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5)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害】
(1) 無益且有損的。如:「害處」、「害蟲」。
(2) 災禍、災患。如:「災害」、「病蟲害」、「為民除害」、「周處除三害」。
(3) 殺傷、使受損。如:「損害」、「殺害」、「謀財害命」。
(4) 覺得、感到。如:「害羞」、「害怕」。
(5) 身體上的感染、變化。如:「害病」、「害喜」。
(6) 妨礙、不利。如:「妨害」、「害群之馬」、「害人之心不可有」。
(7) 壞處、缺點。如:「百害而無一利」。
(8) 關鍵、要地。如:「要害」。
(9) 使、讓、導致。如:「你的無心之過,卻害他傷心了好久。」

【貴】
(1) 價值高的。如:「貴重」、「昂貴」、「賤買貴賣」。
(2) 身分尊高。如:「尊貴」、「貴族」、「貴賓」。
(3) 敬辭。如:「貴姓」、「貴國」、「貴寶地」。
(4) 注重、重視。如:「人貴自立」、「難能可貴」。
(5) 地位高的人。如:「權貴」。

【賤】
(1) 價格低廉。如:「賤價」、「穀賤傷農」。
(2) 地位低下。如:「低賤」、「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3) 自謙語。如:「賤內」、「賤臣」。
(4) 罵人語。指人輕浮不自重。如:「賤人」、「賤貨」、「賤骨頭」。
(5) 輕視、看不起。如:「貴古賤今」、「貴遠賤近」。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