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五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玃鳥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直譯內容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裡面藏著存在著遵循的規範這重視推崇,譬喻對如嬰兒般純真無偽.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玃鳥不搏.

有害的蟲未傷人,凶惡的動物未占有,獼猴飛禽未相互撲打.

骨弱筋柔而握固.

支架柔軟的肌肉感覺溫和並且掌管控制安定牢靠.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

沒有洞悉了解雌性雄性的性交並且生殖器進行,純淨無雜質的到達與來到.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

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名稱如未嘶啞,連同的到達.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洞悉了解連同稱為法則,洞悉了解法則稱為了解通曉,好的與有利的成長與滋長稱為吉利的,思想與意念令機能的原動力稱為健壯有力.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增加法度與制度年久的與原來的,稱呼此非方法,非方法初始停止.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五章】是要告訴我們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裡面藏著存在著遵循的規範這重視推崇,譬喻對如嬰兒般純真無偽.

現在所要說的是裡面藏著存在著遵循的規範道理這是很重要與推崇,用譬喻好像有如嬰兒般純真無偽的實質.

毒蟲不螫,猛獸不據,玃鳥不搏.

有害的蟲未傷人,凶惡的動物未占有,獼猴飛禽未相互撲打.

為何有害的蟲未傷人,為何凶惡的動物未占有,為何獼猴飛禽未相互撲打.

骨弱筋柔而握固.

支架柔軟的肌肉感覺溫和並且掌管控制安定牢靠.

為何支架柔軟的肌肉能感覺溫和並且能掌管控制安定牢靠.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

沒有洞悉了解雌性雄性的性交並且生殖器進行,純淨無雜質的到達與來到.

如果沒有洞悉了解雌雄交媾之理並且繁衍子息程序,極對『陰炁相對陽體交媾而變炁體』程序.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

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名稱如未嘶啞,連同的到達.

交媾之實從開始到結束一整段時間這個程序名稱如未喘促失聲,雌雄合炁一起到達真音呈現.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洞悉了解連同稱為法則,洞悉了解法則稱為了解通曉,好的與有利的成長與滋長稱為吉利的,思想與意念令機能的原動力稱為健壯有力.

要洞悉了解合炁稱為雌雄交媾程序法則,要洞悉了解雌雄交媾程序法則才能稱為了解通曉雌雄交媾本義,好的與有利的合炁才能滋長此稱為吉利的,以思想與意念令機能的原動力此稱為展現健壯有力依據.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增加法度與制度年久的與原來的,稱呼此非方法,非方法初始停止.

已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增加產生年久法度與制度修煉法返回歸真之義,稱呼此非正確方法,非正確方法初始源理已停止中斷.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含】
(1) 銜在嘴裡、不完全表露。如:「含著一口飯」、「含住體溫計」。
(2) 裡面藏著、存在著。如:「含有水分」、「含意深遠」。
(3) 隱帶著。如:「含淚」、「含笑」、「含怒」、「含恨而終」、「含情脈脈」、「含羞帶怯」。
(4) 含糊:
A>言語不明確。如:「含糊其詞」。
B>做事不澈底,馬馬虎虎。如:「他辦起事來有板有眼,可一點也不含糊。」

【德】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厚】
(1) 扁平物體表面與底部間的距離。如:「厚度」、「這塊木板約有三寸厚。」
(2) 不薄的。如:「厚脣」、「厚書」、「厚紙板」、「天高地厚」。
(3) 深、濃。如:「酒味厚」、「隆情厚誼」。
(4) 多、大。如:「厚利」、「厚禮」、「厚望」。
(5) 不刻薄。如:「厚道」、「敦厚」、「仁厚」、「寬厚」、「忠厚老實」。
(6) 重視、推崇。如:「厚此薄彼」、「厚古薄今」。

【比】
1.
(1) 較量。如:「比較」、「比賽」、「比武」、「無與倫比」。
(2) 數學上指同類的兩數相除。如:「三比二」。
(3) 作譬喻。如:「比方」、「比喻」、「比如」。
(4) 摹擬。如:「比畫」。
(5) 表示比賽得分的對比。如:「這場比賽的結果為3比1。」
2.
(1) 並、靠。如:「肩比肩」。
(2) 接連的。如:「天涯若比鄰」。
(3) 依附。如:「朋比為奸」。
(4) 近來、最近。如:「比來」、「比年」。
(5) 屢屢、常常。如:「比比皆是」。

【於】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
H>到、至。如:「聲聞於天」。

【赤】
(1) 紅色。如:「面紅耳赤」、「近朱者赤」。
(2) 比喻忠誠。如:「赤誠」、「赤膽忠心」。
(3) 空無所有的。如:「赤貧」、「赤手空拳」。
(4) 裸露。如:「赤腳」、「赤背」、「赤條條」、「赤身露體」。
(5) 赤子之心:如嬰兒般純真無偽的天性。如:「他雖已進入社會多年,但始終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
(6) 赤道:沿著地表與地軸垂直的一條假想大圓圈,將地球分成南北兩半球。
(7) 赤字:支出超過收入的數額。如:「公司上個月的帳面出現赤字。」

【子】
1.
(1) 地支的第一位。
(2) 子時:時辰名。約當晚上十一點至凌晨一點。
(3) 本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如:「子女」、「獨生子」。
(4) 後代。如:「子嗣」、「絕子絕孫」。
(5) 植物的果實,或動物的卵。如:「魚子」、「瓜子」、「桃子」、「橘子」。
(6) 對一般人的通稱。如:「男子」、「女子」。
(7) 對有學問道德的人的尊稱。如:「孔子」、「孟子」。
2. 詞綴:
A>接名詞。如:「車子」、「房子」、「褲子」、「桌子」、「小孩子」。
B>接形容詞。如:「胖子」、「聾子」、「亂子」。
C>接量詞。如:「兩下子」、「兩碼子事」。

【毒】
(1) 對健康、生命有害的。如:「毒藥」、「毒品」、「毒素」、「毒氣」。
(2) 用藥加害。如:「毒害」、「毒殺」、「毒魚」。
(3) 殘害。如:「荼毒」。
(4) 凶狠。如:「狠毒」、「惡毒」、「毒打」、「毒手」、「毒計」。
(5) 特指嗎啡、海洛因等毒品。如:「販毒」、「吸毒」、「反毒運動」。

【蟲】
(1) 昆蟲的總稱。
(2) 輕視他人的言語。如:「懶蟲」、「可憐蟲」。
(3) 大蟲:指老虎。
(4) 長蟲:指蛇。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螫】1769頁
音遮或音識
蟲蛇用毒牙或尾針刺傷人獸。

【猛】
(1) 強烈的、劇烈的。如:「猛火」、「猛烈」、「猛攻」。
(2) 突然。如:「猛省」、「猛力」、「猛然」、「猛回頭」。
(3) 勇敢的。如:「猛將」、「猛士」。
(4) 凶惡的。如:「猛虎」、「猛獸」、「苛政猛於虎」。
(5) 快速的。如:「突飛猛進」。

【獸】
(1) 四足、全身有毛的脊椎動物的總稱。如:「野獸」、「飛禽走獸」。
(2) 罵人野蠻、沒有人性的話。如:「獸行」、「獸性」、「人面獸心」。

【據】
(1) 占有。如:「占據」、「盤據」、「據為己有」。
(2) 依憑、按照。如:「依據」、「根據」、「據理力爭」、「據實以告」。
(3) 證物。如:「證據」、「收據」、「借據」、「字據」、「真憑實據」。

【玃】1300頁
音決
獸名。即大獼猴。

【鳥】
長尾飛禽的總稱。卵生,全身被羽毛。前肢變化為翅膀,能飛行,後肢為腳,用以行走或站立。

【搏】
(1) 相互撲打。如:「搏鬥」、「搏擊」、「肉搏」、「相搏」。
(2) 跳動。如:「脈搏」。

【骨】
1.
(1) 動物體內支撐其身體的支架總稱或其單獨部位。如:「骨骼」、「骨盤」、「脊椎骨」。
(2) 支持物體的架子。如:「傘骨」、「鋼骨」、「龍骨」、「扇骨」。
(3) 氣概、風度。如:「風骨」、「傲骨」。
(4) 骨肉:比喻血統關係最接近的人,像父子、兄弟等。如:「骨肉團圓」。
2. 骨頭:比喻人的個性。如:「她是個硬骨頭,欺辱不得的。」
3. 骨碌:滾轉的樣子。如:「電話鈴響,他一骨碌從床上坐了起來。」

【弱】
(1) 柔軟的。如:「柔弱」。
(2) 不健康、不強壯。如:「衰弱」、「體弱多病」、「弱不禁風」。
(3) 力量小。如:「弱國」、「弱勢」、「弱肉強食」。
(4) 輕微、程度不強的。如:「微弱」、「弱酸」。
(5) 表數量不足。如:「十分之一弱」。

【筋】
(1) 肌肉。如:「筋骨」、「筋理」、「筋肉」、「筋絡」。
(2) 皮下可見的靜脈管。如:「筋脈」、「青筋暴露」。
(3) 連著骨頭的韌帶。如:「牛筋」、「豬筋」。
(4) 像筋一樣有彈性、可伸縮或形狀圓長堅韌的物體。如:「鋼筋」、「橡皮筋」。
(5) 肌肉所生的力量。如:「筋力」、「筋疲力盡」。

【柔】
(1) 不硬、軟的。如:「柔軟」、「柔細」、「柔嫩」。
(2) 感覺溫和的。如:「柔和」、「溫柔」、「柔美」。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握】
(1) 兩個手掌交合在一起。如:「握手」、「握別」。
(2) 手掌卷成拳頭狀。如:「握拳」。
(3) 掌管、控制。如:「掌握」、「把握」、「握權」。

【固】
(1) 安定、牢靠。如:「堅固」、「穩固」、「牢固」。
(2) 堅定不移。如:「固守」、「固請」、「固辭」。
(3) 原本。如:「固有文化」。
(4) 堅硬。如:「凝固」。
(5) 使穩定。如:「鞏固」、「固定」。
(6) 固體:不會流動,有一定形狀和體積的物體。如金、銀、石、木等。
(7) 固然:雖然。如:「玫瑰固然美麗,卻容易凋謝。」

【未】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未時:時辰名。約當下午一時到三時。
(3) 否定詞。不、沒有。如:「尚未」、「未免」、「未置可否」、「假期未滿」。
(4) 未來︰將來。如:「你未來的計畫是什麼?」

【知】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牝】1274頁
音聘
1雌性的鳥獸。對牡而言。
2泛指陰性的事物。
3鎖孔。

【牡】
(1) 雄性的禽獸。如:「牡牛」。
(2) 牡丹:灌木植物,春天生葉,夏初開花,花大而美麗,顏色有紅、白、黃、紫等,有「花中之王」的美稱。

【合】
1.
(1) 關閉。如:「開合」、「合眼」、「他笑得合不攏嘴。」
(2) 聚集。如:「合力」、「集合」、「合辦」、「合唱」。
(3) 環繞。如:「合抱」、「合圍」。
(4) 全、總共。如:「合計」、「合族」、「合家歡」。
(5) 達到標準。如:「合格」、「合法」、「合理」。
(6) 適宜。如:「合身」、「合意」、「合適」。
(7) 折算。如:「這本書合多少錢?」、「一臺斤合十六臺兩。」
(8) 應該。如:「這件事合該由你負責。」
(9) 性交。如:「交合」、「野合」。
(10) 量詞。用於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
2. 量詞。用於計算容量的單位。公制一合等於一升的十分之一。或稱為「公合」。

【朘】1636頁
一音羧
男童的生殖器。
二音捐
1縮減;剋扣。
2汁少的肉羹。

【作】
1.
(1) 興起、振起。如:「振作精神」、「鼓聲大作」、「興風作浪」、「一鼓作氣」。
(2) 製、做。如:「作文」、「作畫」、「作惡多端」。
(3) 成為、當做。如:「認賊作父」、「看作英雄」。
(4) 裝出、表現出。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5) 舉行、進行。如:「作戰」、「作簡報」。
(6) 優美的詩文書畫或藝術品。如:「名作」、「佳作」、「傑作」、「大作」。
(7) 作揖:拱手行禮。如:「打躬作揖」。
2. 作料:烹調食物所加的調味材料,如鹽、醋、醬油等。如:「這道菜作料放太多了,反而失去了原味。」

【精】
(1) 細密的。如:「精細」、「精密」、「精確」。
(2) 聰明、敏捷。如:「精明」、「精幹」。
(3) 經過提煉後,純淨無雜質的部分。如:「酒精」、「香精」、「糖精」、「精華」。
(4) 專一、擅長。如:「專精」、「精通」、「精心」。
(5) 神怪。如:「精怪」、「精靈」、「狐狸精」。
(6) 心神。如:「聚精會神」、「精疲力盡」。
(7) 全部、全數。如:「精光」。
(8) 最好、品質優良的。如:「精品」、「精兵」、「精鹽」。
(9) 極、甚、非常。如:「精瘦」、「精打細算」。
(10) 雄性動物睪丸所分泌的液體或生殖細胞。如:「精液」、「受精」。

【至】
(1) 到達、來到。如:「由古至今」。
(2) 極、甚、最高。如:「至情」、「至聖」、「至善」、「至多」、「至理名言」。
(3) 表示轉折的語氣。如:「至於」。

【終】
(1) 結束。如:「終結」、「終止」、「樂曲終了」、「曲終人散」。
(2) 死亡。如:「送終」、「善終」、「臨終」。
(3) 結局、最後的時刻。如:「年終」、「有始有終」、「自始至終」。
(4) 最後的、最末的。如:「終點」、「終站」。
(5) 到底、畢竟。如:「終究」、「終歸」、「終於」。
(6) 從開始到末了一整段時間。如:「終年」、「終日」、「終生」、「終夜」。

【日】
(1) 太陽。如:「落日」、「日上三竿」、「烈日當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 表示月分的第幾天。如:「四月四日」、「十月十日」。
(3) 一晝夜,一天。如:「今日」、「明日」、「昨日」。
(4) 特定的一天。如:「生日」、「忌日」、「紀念日」、「國慶日」。
(5) 白天。如:「日間部」、「夜以繼日」、「黑夜白日」。
(6) 時間。如:「往日」、「來日」、「他日」、「日久見人心」。
(7) 每天。如:「日積月累」、「日新月異」。
(8) 季節。如:「春日」、「夏日」。
(9) 日本的簡稱。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與日本海之間的國家。首都東京,主要語言為日語。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時。如:「家無三日糧」。

【號】
1.
(1) 名稱。如:「國號」、「別號」、「外號」。
(2) 命令。如:「號令」、「發號施令」。
(3) 排定的次序。如:「編號」、「座號」。
(4) 標誌、標記。如:「符號」、「記號」。
(5) 樂團或軍隊所使用的喇叭。如:「號角」、「軍號」、「法國號」。
(6) 商店。如:「寶號」、「公司行號」。
(7) 物品的大小等級。如:「特大號」、「家庭號」。
(8) 種、類。如:「像他這號人物,還是少惹為妙。」
(9) 量詞。用於計算編定的人物數目的單位。如:「醫生今天已看了三十號病人,還剩下五號。」
(10) 號外:報社因突發的重大事件,而臨時印發以讓大家迅速知道消息的小型報紙。
2.
(1) 放聲大哭。如:「哀號」、「哭號」。
(2) 拉長聲音呼叫。如:「呼號」、「鬼哭神號」。

【嗄】420頁
一音廈
1聲音嘶啞。
2疑問指稱詞。義同什麼。
3應答聲。舊時差役應答上官傳呼及喝堂威時所用。

助詞。相當於呢、嗎。
2歎詞。表示驚訝或疑問。

【和】
1.
(1) 調諧。如:「和諧」、「政通人和」、「和好如初」。
(2) 停戰、平息爭端的。如:「和平」、「議和」、「和約」、「講和」、「割地求和」。
(3) 溫順的、安詳的。如:「隨和」、「和藹可親」、「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4) 溫暖的。如:「和風煦日」、「風和日麗」。
(5) 連同。如:「和衣而眠」。
(6)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7) 不分勝負。如:「和棋」、「和局」、「這場球賽雙方打和了。」
(8) 日本的別稱。如:「和服」、「大和民族」。
2. 與、跟。如:「我和你」、「八千里路雲和月」。
3. 聲音相應。如:「唱和」、「和聲」、「附和」。
4. 混合、攪拌。如:「攪和」、「和麵」、「和稀泥」。
5. 打牌時牌張湊齊成對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吃酒碰和」。
6. 暖和、溫暖。如:「今天的天氣好暖和。」

【曰】
(1) 說。用於文言文。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 稱為。用於文言文。如:「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常】
(1) 普遍的、一般的。如:「日常」、「平常」、「常態」、「常識」、「人之常情」。
(2) 反復發生的。如:「時常」、「經常」。
(3) 持久固定不變的。如:「常理」、「常道」、「常規」。
(4) 時時可行、恆久不變的倫理、法則。如:「倫常」、「三綱五常」。

【明】
(1) 光亮。如:「明亮」、「光明」、「明暗」。
(2) 時序次於現今的。如:「明年」、「明天」。
(3) 了解、通曉。如:「明理」、「明白」、「深明大義」。
(4) 清楚。如:「明辨是非」、「耳聰目明」、「黑白分明」。
(5) 視力、視覺。如:「失明」。
(6) 公開、顯露的。如:「明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7) 聰慧,有智慧的。如:「聰明」。
(8) 朝代名。
(9) 明明:顯然如此、確實。如:「這事明明是他做的,他卻不承認。」

【益】
(1) 增加、助長。如:「增益」、「添益」、「益智」、「進益」、「延年益壽」。
(2) 好的、有利的。如:「益蟲」、「益處」、「良師益友」、「益於健康」。
(3) 好處、幫助。如:「獲益」、「利益」、「開卷有益」。
(4) 更加。如:「益發」、「精益求進」、「多多益善」、「日益猖獗」、「經過苦練,他的技藝益形精進。」

【生】
(1)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2)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3)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4)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5)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6)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7)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8)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9) 非常。如:「生恐」、「生怕」。
(10)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11)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祥】
(1) 吉利的。如:「吉祥」、「祥瑞」、「祥雲」、「不祥之兆」。
(2) 和善的。如:「慈祥」、「安祥」、「祥和社會」。

【心】
(1)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2)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3)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4)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5)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使】
(1) 用。如:「使用」、「使勁」、「使性子」、「使眼色」。
(2) 令、讓。如:「迫使」、「使人開心」。
(3) 派、差遣。如:「支使」、「使喚」、「差使」。
(4) 如果。如:「假使」。
(5) 奉命到外國執行任務或留駐的外交官員。如:「使節」、「大使」、「公使」。
(6) 奉命到國外從事外交工作。如:「出使」。

【氣】
(1) 物體除固態、液態外的形態。無固定的形狀、體積而能自由流動。如:「空氣」、「氣體」、「水蒸氣」。
(2) 人或動物的呼吸。如:「氣息」、「屏氣凝神」、「上氣不接下氣」。
(3) 自然界陰晴、冷暖的現象。如:「天氣」、「秋高氣爽」。
(4) 發怒。如:「生氣」、「氣憤」、「氣惱」。
(5) 存在人體血脈中使各器官發揮機能的原動力。如:「血氣」、「元氣」。
(6) 人的情緒或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如:「脾氣」、「朝氣」、「勇氣」、「氣色」「垂頭喪氣」。
(7) 人的才華或行為風度。如:「才氣」、「驕氣」、「氣質」、「氣勢凌人」。
(8) 味道。如:「氣味」、「香氣」、「臭氣沖天」。
(9) 人的運勢。如:「氣運」、「氣數」、「晦氣」。

【強】
1.
(1) 健壯有力。如:「強健」、「強壯」、「強勁」。
(2) 使力令人屈服。如:「強暴」、「強占」。
(3) 勢力大的。如:「強大」、「豪強」、「強權」、「世界強國」。
(4) 勝過、比較好。如:「他的表現比我強。」
(5) 表示數量有餘。如:「三分之二強」。
2. 逼迫。如:「勉強」、「強人所難」。
3. 固執。如:「倔強」。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壯】
(1) 強健。如:「健壯」、「強壯」、「勇壯」、「年輕力壯」。
(2) 雄偉的、偉大的。如:「壯舉」、「壯觀」、「壯闊」、「壯志未酬」。
(3) 增強。如:「壯膽」、「壯聲勢」。
(4) 壯年:指三、四十歲的時期。如:「他正值壯年。」

【則】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老】
(1)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老公公」。
(2) 對長輩的尊稱。如:「王老」、「李老」。
(3)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4) 陳舊、過時。如:「老式」、「老套」、「穿著老氣」。
(5) 年久的、原來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老地方」。
(6)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近。如:「老師」、「老闆」、「老王」、「老婆」。
(7) 總是、常常。如:「他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8) 很、極。如:「老遠」、「老早」。
(9)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
(10)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早】
(1) 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如:「早晨」、「早安」、「清早」。
(2) 初始。如:「早春」、「早秋」。
(3) 先於預定時間。如:「早產」、「早熟」、「遲到早退」、「我來早了。」
(4) 時間較前的。如:「早睡早起」。
(5) 早晨見面時互相招呼的用語。如:「你早哇!」
(6) 先前。如:「早知如此」、「早就走了」。
(7) 不晚。如:「由於天色尚早,他決定多留一會兒。」

【已】
(1) 表示過去之詞。如:「已經」、「已然」。
(2) 停止。如:「雞鳴不已」、「讚美不已」、「後悔不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