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九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

夫唯嗇,是以早服;

早服謂之重積德;

重積德則無不克;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直譯內容

治人,事天,莫若嗇。

管理與統理人,關係時間,不能好像捨不得。

夫唯嗇,是以早服;

一般只有捨不得,事情用初始順從;

早服謂之重積德;

初始順從告訴這特別關切聚集遵循的規範;

重積德則無不克;

特別關切聚集遵循的規範法度與制度沒有非能;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沒有非能即不能洞悉與了解他事物的頂點與頂端;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不能洞悉與了解他事物的頂點與頂端,能夠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地區;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地區的根源,能夠時間久遠。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事情告訴從上到下事情的原由原本事物的根本,時間久遠非常時間的長遠查看的方法。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五十九章】是要告訴我們

治人,事天,莫若嗇。

管理與統理人,關係時間,不能好像捨不得。

管理與統理人,重點關係在於時間程序法則,不能好像捨不得付出時間程序法則。

夫唯嗇,是以早服;

一般只有捨不得,事情用初始順從;

一般人都是捨不得付出時間程序法則,對事情一開始必須從頭開始一步一步學習與執行;

早服謂之重積德;

初始順從告訴這特別關切聚集遵循的規範;

必須從頭開始一步一步學習與執行重點注意時間正確推算衍出程序法則;

重積德則無不克;

特別關切聚集遵循的規範法度與制度沒有非能;

特別注意時間正確推算衍出程序法則如果沒有就難以夠達成;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沒有非能即不能洞悉與了解他事物的頂點與頂端;

沒有就難以夠達成就不能洞悉與了解他事物的規律與範圍作用;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不能洞悉與了解他事物的頂點與頂端,能夠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地區;

如果不能洞悉與了解他事物的程序規律與範圍作用,如何能夠正確符合事實狀況存在空間依據;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地區的根源,能夠時間久遠。

要知道事實狀況存在空間依據的根源,才能夠了解時間久遠運行規律程序法則。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事情告訴從上到下事情的原由原本事物的根本,時間久遠非常時間的長遠查看的方法。

所以從上到下事情的本義起源事物的繁衍根本依據,一切所有事物起源開始從源頭正確才能推衍出程序規律法則。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治】
(1) 管理、統理。如:「治國」、「治理」、「統治」、「治家」。
(2) 處分。如:「治罪」、「處治」、「懲治」。
(3) 研究。如:「治學」、「治經」。
(4) 診療。如:「治病」、「醫治」、「無藥可治」、「不治死亡」。
(5) 太平的、安定的。如:「治世」、「治平」、「長治久安」。
(6) 政府機關所在地。如:「省治」、「縣治」。
(7) 經營。如:「治產」。
(8) 整理、辦理。如:「治裝」、「治喪」、「整治行囊」。
(9) 疏通清理。如:「治水」、「治河」。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事】
(1)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2)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3)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4)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5) 奉養。如:「事奉父母」。
(6)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莫】
(1) 不要。如:「莫怕」、「莫慌」、「閒人莫入」。
(2) 沒有。如:「莫不歡喜」、「聽到這個好消息,大家莫不歡欣鼓舞。」
(3) 不能、無法。如:「莫測高深」、「變化莫測」。
(4) 莫非:
A>表示推測、疑問的語詞。如:「莫非是他拿走的?」、「莫非是有人在暗地裡作怪?」
B>沒有不是,都是。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5) 莫逆:沒有違逆的事情,比喻朋友要好。如:「莫逆之交」。


【若】
1.
(1) 似、好像。如:「不若」、「欣喜若狂」、「旁若無人」、「大智若愚」、「似有若無」。
(2) 假如、如果。表示假設。如:「倘若」、「假若」、「若是」、「若非」。
(3) 你、你的。如:「若輩」。
(4) 若干:大約計量的詞,即多少。如:「若干年後,你就會明白爹的用心了。」
2. 般若:佛教用語。指能證悟的智慧。如:「佛教認為一切般若智,都是從自性而生,不假外求。」


【嗇】
儉省,捨不得用錢。如:「吝嗇」、「慳嗇」。


【夫】
1.
(1) 成年男子的通稱。如:「懦夫」、「匹夫之勇」、「千夫所指」、「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2) 丈夫、先生。如:「夫妻」、「夫家」、「夫婿」、「前夫」、「亡夫」、「夫唱婦隨」。
(3) 指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農夫」、「漁夫」、「挑夫」、「樵夫」。
(4) 夫子:
A>舊時對老師的敬稱。在論語一書中專指孔子。如:「孔夫子」。
B>舊時婦人稱丈夫為「夫子」。
2.
(1) 文言發語詞,具提示作用。如:「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 語助詞。表示感嘆。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唯】
(1) 獨、只有。如:「唯一」、「唯有」、「唯獨」。
(2) 表示謙恭的應答聲。如:「唯諾」。


【是】
(1) 用作動詞,表示肯定的意思。如:「他是男人」、「地上都是水」。
(2) 表加強語氣。如:「是誰偷的?」
(3) 對、正確。與「非」相對。如:「是非黑白」、「積非成是」、「實事求是」。
(4) 答應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5) 贊同。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6) 事情。如:「國是」。
(7) 指示代名詞。等於「這」、「此」。如:「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
(8) 用在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早】
(1) 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如:「早晨」、「早安」、「清早」。
(2) 初始。如:「早春」、「早秋」。
(3) 先於預定時間。如:「早產」、「早熟」、「遲到早退」、「我來早了。」
(4) 時間較前的。如:「早睡早起」。
(5) 早晨見面時互相招呼的用語。如:「你早哇!」
(6) 先前。如:「早知如此」、「早就走了」。
(7) 不晚。如:「由於天色尚早,他決定多留一會兒。」


【服】
(1) 衣物、衣裳。如:「衣服」、「禮服」、「服飾」、「服裝」。
(2) 穿。如:「服孝」、「服喪」。
(3) 從事、承擔。如:「服務」、「服兵役」。
(4) 順從。如:「服從」、「服貼」。
(5) 適應。如:「水土不服」。
(6) 吃。如:「服用」、「服藥」、「服毒自盡」。
(7) 欽佩。如:「信服」、「佩服」。
(8) 使信服。如:「說服」、「以德服人」。
(9) 量詞。用於計算中藥服用劑量的單位。如:「他吃了三服藥,病全好了。」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重】
1.
(1) 物體承受地心引力的大小。如:「體重」、「重量」、「物重」、「淨重」。
(2) 物體的分量大。與「輕」相對。如:「小明比我重兩公斤。」
(3) 要緊的。如:「重鎮」、「庫房重地」。
(4) 劇烈的。如:「重病」、「重藥」。
(5) 濃厚的。如:「口味重」、「顏色重」。
(6) 尊敬。如:「尊重」、「敬重」。
(7) 特別關切。如:「重視」、「重文輕武」、「重男輕女」。
2.
(1) 再、另。如:「重來」、「重新」、「重遊故地」。
(2) 相同的。如:「重號」、「重複」。
(3) 量詞。用於計算相疊、累積物的單位。如:「九重天」、「千重山」、「萬重水」。


【積】
(1) 聚集、堆疊。如:「積存」、「積聚」、「堆積」、「積習」、「積少成多」、「積非成是」。
(2) 數學上兩數相乘所得的數。如:「乘積」、「積數」。


【德】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則】
(1) 法度、制度。如:「原則」、「規則」、「法則」、「細則」。
(2) 模範。如:「以身作則」。
(3) 即、就。如:「有過則改」、「飢則思食」。
(4) 卻。表示轉折的語氣。如:「今則不然」。
(5) 接數序詞後,表提頓。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6) 量詞。用於計算文字分項段落的單位。如:「一則消息」、「三則寓言」、「試題二則」、「新聞五則」。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克】
(1) 戰勝、攻破。如:「克敵制勝」、「連克數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2) 抑制、約束。如:「克制」、「克己」、「克服困難」、「以柔克剛」。
(3) 限定、約定。如:「克期」、「克日出發」。
(4) 能。如:「不克前來」、「克勤克儉」。
(5) 量詞。用於計算重量的單位。即公克的簡稱。公制一克等於千分之一公斤。

【莫】
(1) 不要。如:「莫怕」、「莫慌」、「閒人莫入」。
(2) 沒有。如:「莫不歡喜」、「聽到這個好消息,大家莫不歡欣鼓舞。」
(3) 不能、無法。如:「莫測高深」、「變化莫測」。
(4) 莫非:
A>表示推測、疑問的語詞。如:「莫非是他拿走的?」、「莫非是有人在暗地裡作怪?」
B>沒有不是,都是。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5) 莫逆:沒有違逆的事情,比喻朋友要好。如:「莫逆之交」。


【知】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極】
(1) 事物的頂點、頂端。如:「南極」、「兩極」、「登峰造極」。
(2) 十分、非常。如:「極大」、「極小」、「極佳」、「極遠」。
(3) 盡力。如:「極力」、「極目遠眺」。
(4) 電池的兩端。如:「電極」、「陰極」、「陽極」。


【可】
1.
(1) 允許。如:「許可」、「認可」。
(2) 能夠、適宜。如:「可以」、「可口」、「可大可小」、「堅不可摧」。
(3) 堪、值得。如:「可愛」、「可憐」、「可惜」、「可敬」、「可惡」、「可喜可賀」。
(4) 但是。如:「可是」、「他雖笨,可很用功。」
(5) 豈。如:「這可不是一場騙局?」
(6) 表示語氣的加強。如:「他可神氣了!」、「這下子可慘了!」
(7) 疑問詞。如:「你可知道?」、「此話可當真?」、「你可曾想過?」
(8) 美好的。如:「可人兒」。
2. 可汗(ㄎㄜˋㄏㄢˊ):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主的稱呼。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國】
(1)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中國」、「美國」、「國際」、「愛國」。
(2)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3)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4) 地區。如:「水鄉澤國」。
(5)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母】
(1) 媽、娘。如:「母親」、「母愛」、「父母」。
(2) 對女性長輩的尊稱。如:「祖母」、「姑母」、「伯母」、「師母」。
(3) 雌性的。如:「母鳥」、「母雞」、「母貓」。
(4) 根源。如:「失敗為成功之母」。
(5) 原本的。如:「母校」、「母語」。
(6) 母老虎:比喻很凶惡的女人。如:「她是出名的母老虎,你別去招惹她。」


【長】
1.
(1) 指事物兩端間的距離。如:「這條路長二十公里。」
(2) 指事物的距離、高度大。與「短」相對。如:「長跑」、「長途」、「長橋」、「長人」、「那件衣服太長了!」
(3) 時間久遠。與「短」相對。如:「長夜」、「長久」、「長期」、「天長地久」。
(4) 好處、優點。如:「長處」、「各有所長」。
(5) 專精的技能。如:「專長」、「特長」。
2.
(1) 年紀大、輩分高的人。如:「尊長」、「師長」、「兄長」。
(2) 排行最大的。如:「長子」、「長孫」、「長媳」。
(3) 主管、領導人。如:「部長」、「首長」、「校長」。
(4) 年齡高出他人。如:「他長我一歲。」
(5) 生長、發育。如:「成長」。
(6) 生成、生得。如:「她長得很美麗。」


【久】
(1) 時間的長遠。如:「久遠」、「長久」、「天長地久」、「久病成良醫」。
(2) 表所經過的時間。如:「你來多久了?」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深】
(1) 從上到下,或由表面到底的距離大。與「淺」相對。如:「深井」、「深海」、「深淵」。
(2) 時間久、晚。如:「深秋」、「深更半夜」、「年深日久」。
(3) 奧妙、複雜、不容易了解。如:「深奧」、「深度」、「深遠」、「這句話的含義很深。」
(4) 濃厚的。如:「深厚」、「深交」、「深刻」、「深情」、「深藍色」。
(5) 非常。如:「深信」、「深知」、「深得人緣」。


【根】
(1) 植物莖幹伸入土中吸收養分的部分。如:「樹根」、「草根」。
(2) 物體的底部。如:「牆根」、「舌根」、「牙根」。
(3) 事情的原由、本源。如:「禍根」、「病根」。
(4) 事物的存底。如:「票根」、「存根」。
(5) 作為依據。如:「根據」。
(6) 澈底。如:「根絕」、「根治」、「根除」。
(7) 數學上稱方程式中未知數的值或解為「根」。
(8) 量詞。用於計算細長形物體的單位。如:「一根棍子」、「三根筷子」。


【固】
(1) 安定、牢靠。如:「堅固」、「穩固」、「牢固」。
(2) 堅定不移。如:「固守」、「固請」、「固辭」。
(3) 原本。如:「固有文化」。
(4) 堅硬。如:「凝固」。
(5) 使穩定。如:「鞏固」、「固定」。
(6) 固體:不會流動,有一定形狀和體積的物體。如金、銀、石、木等。
(7) 固然:雖然。如:「玫瑰固然美麗,卻容易凋謝。」


【柢】
(1) 樹根。如:「樹柢」。
(2) 比喻事物的根本。如:「追根究柢」。


【生】
(1) 生命。如:「生物」、「生靈」、「輕生」、「殺生」、「捨生取義」、「起死回生」。
(2) 生育。如:「生日」、「生殖」、「生兒育女」。
(3) 成長、滋長。如:「生長」、「滋生」、「生成」、「生生不息」。
(4) 活著。如:「生存」、「人生於世」、「生不逢時」。
(5) 不熟悉。如:「生人」、「生字」、「生手」、「生疏」、「面生」。
(6)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米」、「生冷」、「半生不熟」。
(7) 產生。如:「發生」、「生事」、「生利」、「生財有道」、「你可別再生出什麼新花樣!」
(8) 生活、生計。如:「謀生」、「生路」、「無以為生」。
(9) 非常。如:「生恐」、「生怕」。
(10) 老師稱呼弟子或弟子自稱。如:「學生」。
(11) 量詞。用於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視】
(1) 看、查看。如:「注視」、「凝視」、「監視」、「巡視」、「訪視」。
(2) 看待、對待。如:「忽視」、「重視」、「一視同仁」、「視死如歸」。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