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三十七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

無名之朴,亦將不欲.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直譯內容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方法反復發生的沒有發展卻不非潛力.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達官貴人群體的領袖或技藝高超最出色的你可以遵循,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以起源的地方使物體形態改變.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

使物體形態改變並且想要或希望成為或當做,我用壓制或壓服這個用沒有指稱或形容這個碩大、壯大.

無名之朴,亦將不欲.

沒有指稱或形容這個碩大、壯大,又且非想要或希望.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非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用或拿無聲,時間裡面以或用起源的地方修改錯誤.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三十七章】是要告訴我們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方法反復發生的沒有發展卻不非潛力.

這個方法一直反復發生著沒有被利用發展卻不是沒有潛力.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達官貴人群體的領袖或技藝高超最出色的你可以遵循,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以起源的地方使物體形態改變.

達官貴人群體的領袖或技藝高超有才能者你可以遵循,眾多的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以起源的地方修正使物體形態改變結果.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

使物體形態改變並且想要或希望成為或當做,我用壓制或壓服這個用沒有指稱或形容這個碩大、壯大.

使物體形態改變結果並且想要或希望成為自己所有,我用壓制或壓服這個方法沒有辦法準確說出名稱或形容這個方法威力多麼強大.

無名之朴,亦將不欲.

沒有指稱或形容這個碩大、壯大,又且非想要或希望.

沒有辦法準確說出名稱或形容這個方法威力多麼強大,又不是我希望的.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非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用或拿無聲,時間裡面以或用起源的地方修改錯誤.

不是要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就運用無聲,時間裡面以起源的地方修改錯誤結果而得到願望需求.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常】
(1) 普遍的、一般的。如:「日常」、「平常」、「常態」、「常識」、「人之常情」。
(2) 反復發生的。如:「時常」、「經常」。
(3) 持久固定不變的。如:「常理」、「常道」、「常規」。
(4) 時時可行、恆久不變的倫理、法則。如:「倫常」、「三綱五常」。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侯】
(1) 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2) 泛指達官貴人。如:「王侯貴族」、「侯門深似海。」

【王】
1.
(1) 君主,或一種爵位。如:「國王」、「帝王」、「王室」、「親王」、「王公大臣」。
(2) 群體的領袖,或技藝高超最出色的。如:「王牌」、「歌王」、「萬獸之王」、「汽車大王」。
(3) 泛稱國家的。如:「王法」、「王師」。
2. 統治。如:「王天下」。

【若】
1.
(1) 似、好像。如:「不若」、「欣喜若狂」、「旁若無人」、「大智若愚」、「似有若無」。
(2) 假如、如果。表示假設。如:「倘若」、「假若」、「若是」、「若非」。
(3) 你、你的。如:「若輩」。
(4) 若干:大約計量的詞,即多少。如:「若干年後,你就會明白爹的用心了。」
2. 般若:佛教用語。指能證悟的智慧。如:「佛教認為一切般若智,都是從自性而生,不假外求。」

【能】
(1) 才幹。如:「才能」、「能力」、「能耐」、「能幹」。
(2) 有才幹的人。如:「選賢與能」、「能者多勞」。
(3) 足以勝任。如:「能夠」、「不能」、「能歌善舞」。
(4) 可以。如:「可能」、「你能幫忙嗎?」
(5) 用途、功用。如:「功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

【守】
(1) 保持、堅持。如:「堅守」、「守節」、「守信」、「守身如玉」、「守口如瓶」。
(2) 保護、看護。如:「守衛」、「守護」、「看守」、「防守」。
(3) 遵循。如:「守時」、「守法」、「遵守」、「守規矩」、「墨守成規」。
(4) 等待。如:「守候」、「獨守」、「守歲」、「空守一夜」。
(5) 節操、品性。如:「操守」、「有為有守」。

【萬】
(1) 數目字。千的十倍。如:「百萬」、「千萬」。
(2) 眾多的、許多的。如:「萬物」、「萬年」、「萬象」、「萬難」、「萬紫千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3) 絕對、非常,用來形容情勢的極致。如:「萬全」、「萬不得已」、「萬萬不可」、「萬無一失」。
(4) 千萬:
A>數目的名稱。在百萬之上,億之下。如:「這間房子價值千萬。」
B>三提醒的話,即務必。如:「需要什麼儘管說,千萬不要客氣。」
C>形容數目極多。如:「數以千萬」。
(5) 萬一:
A>意外發生的事。如:「小心駕駛,以防萬一。」
B>或許、或者。如:萬一下雨了,你可要趕快把衣服收起來。」

【物】
(1) 存在於天地間一切有形體的東西。如:「萬物」、「事物」、「動物」、「物盡其用」、「物以稀為貴」。
(2) 眾人。如:「遭人物議」、「物望所歸」。
(3) 內容。如:「言之有物」、「空無一物」。
(4) 訪求。如:「物色」。
(5) 典章制度之類的東西。如:「名物」、「文物」。
(6) 物理:
A>事物之理。
B>研究物體的性質、狀態、運動、變化等原理的學科。

【將】
1.
(1) 快要。表未來的用詞。如:「將來」、「將要」、「將近」。
(2) 下棋時把對方的「將」或「帥」吃掉。如:「我這一步抽車,下一步就要將了。」
(3) 把。如:「將心比心」、「將門關好」、「媽媽已經將飯菜做好了。」
(4) 以、用。如:「將功折罪」、「將計就計」、「將錯就錯」。
(5) 又、且。如:「將信將疑」。
2.
(1) 高級軍官。如:「將領」、「將帥」、「大將」、「名將」、「勇將」。
(2) 高級軍階。如:「上將」、「中將」、「少將」。
(3) 技術高超的人。如:「籃球主將」、「游泳健將」。
(4) 率領。如:「使將將兵」、「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自】
(1)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3)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4)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5)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化】
1.
(1) 勸導使性情變好。如:「感化」、「教化」、「潛移默化」。
(2) 使改變。如:「化名」、「化妝」、「化險為夷」、「千變萬化」。
(3) 消除。如:「化解」、「化痰止咳」。
(4) 使物體形態改變。如:「液化」、「焚化」、「火化」、「融化」。
(5) 化緣:佛家以能布施者為與佛有緣,故僧尼等求人布施財物稱為「化緣」。
(6) 羽化:A>昆蟲自蛹或稚蟲蛻變為成蟲時,稱為「羽化」。B>稱得道成仙為「化」。
(7) 接於名詞或形容詞之後,表示狀態的改變。如:「現代化」、「電腦化」、「科技化」、「平民化」、「自動化」。
(8) 化學:研究物質結構、性質及變化過程之科學。
2. 化子:靠討飯、要錢過活的人。或稱為「乞丐」、「叫化子」。

【欲】
(1) 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如:「食欲」、「物欲」、「欲望」、「求知欲」。
(2) 想要、希望。如:「欲哭無淚」、「暢所欲言」、「欲蓋彌彰」、「欲罷不能」、「為所欲為」、「隨心所欲」。
(3) 將要。如:「搖搖欲墜」、「飄飄欲仙」、「昏昏欲睡」、「呼之欲出」、「震耳欲聾」、「蠢蠢欲動」。

【作】
1.
(1) 興起、振起。如:「振作精神」、「鼓聲大作」、「興風作浪」、「一鼓作氣」。
(2) 製、做。如:「作文」、「作畫」、「作惡多端」。
(3) 成為、當做。如:「認賊作父」、「看作英雄」。
(4) 裝出、表現出。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5) 舉行、進行。如:「作戰」、「作簡報」。
(6) 優美的詩文書畫或藝術品。如:「名作」、「佳作」、「傑作」、「大作」。
(7) 作揖:拱手行禮。如:「打躬作揖」。
2. 作料:烹調食物所加的調味材料,如鹽、醋、醬油等。如:「這道菜作料放太多了,反而失去了原味。」

【吾】
(1) 我。如:「吾人」、「吾輩」。
(2) 我的。如:「吾友」、「吾妻」、「吾土吾民」。

【鎮】
(1) 行政區域之一,置於縣下。如:「鄉鎮」、「鎮公所」。
(2) 壓制、壓服。如:「鎮壓」、「鎮邪」。
(3) 安定。如:「鎮定」、「鎮痛」、「鎮靜」。
(4) 用來壓東西的器具。如:「紙鎮」、「文鎮」。
(5) 用冰使飲料或水果冰涼。如:「冰鎮酸梅湯」。
(6) 整、全。如:「鎮日」。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名】
(1) 對人或事物的稱呼。如:「人名」、「山名」、「地名」、「植物名」、「樂器名」、「職官名」、「請問芳名」、「尊姓大名」。
(2) 聲譽。如:「名聲」、「名氣」、「美名」、「盛名之累」、「名不虛傳」。
(3) 出色的、大家都知道的。如:「名人」、「名醫」、「名言」、「名酒」、「風景名勝」。
(4) 指稱、形容。如:「莫名其妙」、「無以名之」。
(5) 量詞。
A>用於計算人的單位。如:「學生十名,缺席一名。」
B>用於計算排名的單位。:「全班第十名」。
(6) 名牌:
A>標示名字的牌子。如:「記得把這幾個名牌發下去給學員佩戴。」
B>有名的品牌。如:「這件衣服可是名牌?」

【朴】
(1) 樹木的皮。
(2) 碩大、壯大。
(3) 質樸。樸實。

【亦】
也、又、也是。如:「亦然」、「亦復」、「亦師亦友」、「亦步亦趨」。

【靜】
(1) 停止不動。與「動」相對。如:「靜止」、「平靜」、「風平浪靜」。
(2) 無聲。如:「安靜」、「寂靜」、「更深夜靜」。
(3) 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的血管。其循環方向和功用皆與動脈相反。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正】
1.
(1) 不偏斜的。如:「正午」、「正中」、「公正無私」。
(2) 合規矩的、合常理的。如:「端正」、「正經」、「正路」、「正道」。
(3) 恰巧、剛好。如:「正好」、「正巧」、「正值」、「正中下懷」。
(4) 表動作在進行中。如:「他正在讀書。」、「外面正下著傾盆大雨。」
(5) 修改錯誤。如:「改正」、「訂正」、「糾正」。
(6) 純而不雜的。如:「純正」、「正紅色」。
(7) 肯定的。與「反」相對。如:「正面」、「正方」。
(8) 與「負」相對。如:「正數」、「正電」。
(9) 原本的、正式的。如:「正本」、「正職」、「言歸正傳」。
2. 正月:農曆的第一個月。如:「正月初一是中國人歡度春節的時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