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六十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六十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直譯內容

治大國,若烹小鮮。

管理與統理大地區,好像煮稍微滋味。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用方法到時間裡面,他的機靈與靈巧未微妙不可測的;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不是他的機靈與靈巧未微妙不可測的,他的微妙不可測的未妨害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不是他的微妙不可測的未妨害人,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也是未妨害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一般雙方未彼此妨害,原因遵循的規範相互往來責任屬於彼。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六十章】是要告訴我們

治大國,若烹小鮮。

管理與統理大地區,好像煮稍微滋味。

提到管理與統理大範圍區域,就好像煮東西那樣簡單輕而一舉。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用方法到時間裡面,他的機靈與靈巧未微妙不可測的;

只要用對方法運用到時間裡面程序法則,他的機靈靈巧計謀沒有微妙不可測的;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不是他的機靈與靈巧未微妙不可測的,他的微妙不可測的未妨害人;

不是他的機靈靈巧計謀沒有微妙不可測的,而是他的微妙不可測的計謀沒有妨害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不是他的微妙不可測的未妨害人,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人也是未妨害人;

只是他的微妙不可測的沒有妨害人,專業者也是沒有妨害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一般雙方未彼此妨害,原因遵循的規範相互往來責任屬於彼。

一般雙方沒有彼此妨害,原因遵循的規範相互往來責任屬於雙方。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治】
(1) 管理、統理。如:「治國」、「治理」、「統治」、「治家」。
(2) 處分。如:「治罪」、「處治」、「懲治」。
(3) 研究。如:「治學」、「治經」。
(4) 診療。如:「治病」、「醫治」、「無藥可治」、「不治死亡」。
(5) 太平的、安定的。如:「治世」、「治平」、「長治久安」。
(6) 政府機關所在地。如:「省治」、「縣治」。
(7) 經營。如:「治產」。
(8) 整理、辦理。如:「治裝」、「治喪」、「整治行囊」。
(9) 疏通清理。如:「治水」、「治河」。

【大】
1.
(1)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3)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4)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5)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6)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7)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2.
(1)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2) 大王:
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
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國】
(1) 有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的團體。如:「國家」、「中國」、「美國」、「國際」、「愛國」。
(2) 屬於本國的。如:「國人」、「國貨」、「國土」、「國歌」、「國民道德」。
(3) 代表國家的。如:「國花」、「國旗」、「國歌」。
(4) 地區。如:「水鄉澤國」。
(5) 古代諸侯的封地。如:「魯國」、「齊國」。

【若】
1.
(1) 似、好像。如:「不若」、「欣喜若狂」、「旁若無人」、「大智若愚」、「似有若無」。
(2) 假如、如果。表示假設。如:「倘若」、「假若」、「若是」、「若非」。
(3) 你、你的。如:「若輩」。
(4) 若干:大約計量的詞,即多少。如:「若干年後,你就會明白爹的用心了。」
2. 般若:佛教用語。指能證悟的智慧。如:「佛教認為一切般若智,都是從自性而生,不假外求。」

【烹】
煮。如:「烹煮」、「烹飪」、「烹調」、「兔死狗烹」。

【小】
(1) 不大的。如:「小樹」、「小鳥」、「小城」、「小人物」、「小數目」。
(2) 年紀輕的。如:「小孩」、「小妹妹」、「小時候」、「年紀小」、「小伙子」。
(3) 對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事、物的謙稱。如:「小店」、「小的不敢」、「恕小民直言」。
(4) 基礎的。如:「小學」。
(5) 壞人、邪惡的人。如:「小人」、「宵小」。
(6) 妾。如:「她嫁給人家做小的。」
(7) 輕視。如:「你可別小看我喔!」
(8) 稍微。表程度不深。如:「小睡」、「牛刀小試」、「不無小補」。
(9) 詞頭。表對年紀輕者的暱稱。如:「小王」、「小老弟」。

【鮮】
1.
(1) 美好的滋味。如:「鮮美」、「味鮮可口」、「這魚湯真鮮。」
(2) 活的海產或新宰殺的鳥獸等。如:「海鮮」、「生鮮」。
(3) 新生產上市的食物。如:「時鮮」、「嘗鮮」。
(4) 新嫩、不陳腐的。如:「鮮果」、「鮮花」。
(5) 色彩明亮光豔。如:「鮮豔」、「顏色鮮明」。
(6) 新奇。如:「屢見不鮮」。
2. 少、寡。如:「鮮少」、「鮮有」。

【以】
(1) 用、拿。如:「以毒攻毒」、「以物易物」、「以逸待勞」、「以卵擊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2) 以為:
A>當做。如:「原來是你,我還以為是姜先生呢!」
B>認為。如:「這辦法你以為如何?」
(3) 因為。如:「以人廢言」、「不以貧窮而氣餒。」
(4) 連詞。相當於「而」。如:「治世之音安以樂。」
(5) 介詞。相當於「之」。它的後面常接時間詞或方位詞。如:「以前」、「以後」、「以往」、「以東」、「以上」、「以下」。

【道】
(1) 路途、途徑。如:「道路」、「街道」、「河道」、「鐵道」、「快車道」。
(2) 說、談,或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賀」、「道歉」、「能言善道」。
(3) 一種哲學的理想境界或思想、學說。如:「大道」、「得道」、「中道」。
(4) 真理。如:「朝聞道,夕死可矣。」
(5) 方法。如:「門道」、「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6) 技藝。如:「烹調雖只是小道,可是沒有三五年的工夫,卻也很難出人頭地。」
(7) 道士的簡稱。如:「貧道」、「老道」。
(8) 道家:中國先秦時期的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
(9) 道教:由東漢張陵創立,以尊奉元始天尊及太上老君為教祖的宗教,相傳可用符咒為人治病。
(10) 量詞:
A>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
B>計算有出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
C>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
D>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
E>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蒞】 1717頁。
1、到。如:蒞臨。
2、君臨。如:蒞祚。

【天】
(1) 日月星辰所羅列的空間,即天空。與「地」相對。如:「碧海青天」、「坐井觀天」、「頂天立地」、「天崩地裂」。
(2) 自然。如:「天生」、「天性」、「天籟」、「天造地設」、「樂天知命」、「人定勝天」。
(3) 日,一晝夜的時間。如:「昨天」、「今天」、「明天」、「一天」、「大後天」。
(4) 白日或一日中的某一段時間。如:「五更天」、「三天三夜」。
(5) 氣候、季節。如:「天氣」、「晴天」、「春天」、「大熱天」、「下雨天」、「梅天」、「三伏天」。
(6) 宇宙萬物的主宰。如:「怨天尤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謀事在人,事在天。」
(7) 宗教指神靈所住的世界。如:「升天」、「歸天」、「西天極樂世界」。
(8) 重要、不可或缺的事物。如:「民以食為天」。
(9) 數目極大。如:「天價」。
(10)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時。如:「這項工作限你三十天完成。」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鬼】
(1) 傳說中指人死後的靈魂。如:「鬼魂」、「鬼怪」、「魔鬼」。
(2) 狡滑、陰險。如:「鬼主意」、「鬼計多端」、「心懷鬼胎」。
(3) 機靈、靈巧。如:「鬼靈精」、「鬼斧神工」。
(4) 罵人的話。指有不好習性的人。如:「酒鬼」、「冒失鬼」、「小氣鬼」。
(5) 胡亂的、隨便的。如:「鬼混」。
(6) 詭計、狡詐的行為。如:「搞鬼」、「搗鬼」。
(7) 惡劣的、糟糕的。如:「這是什麼鬼天氣啊?又颳風又下雨的!」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神】
(1) 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與主宰者。如:「山神」、「天神」、「鬼神」、「海神」、「河神」。
(2) 人的精氣或注意力。如:「精神」、「留神」、「傷神」、「神情」、「神采」、「聚精會神」。
(3) 微妙不可測的。如:「神妙」、「神奇」、「神祕」、「神機妙算」。
(4) 高超、不平凡的。如:「神童」、「神通廣大」。
(5) 神父:天主教的傳教士。
(6) 神聖:至高無上不可侵犯的。如:「這個工作是非常神聖的。」

【非】
(1) 不是。如:「非賣品」、「非親非故」、「答非所問」。
(2) 錯、過失。如:「是非」。
(3) 不善的。如:「為非作歹」。
(4) 認為不對。如:「非議」、「非難」。
(5) 不合於。如:「非法」、「非禮勿視」。
(6) 與「不」、「莫」連用,表必須、一定。如:「非去不可」、「非他莫屬」。
(7) 非洲的簡稱。
(8) 非非:離奇怪誕,不切實際之空想。如:「想入非非」。

【傷】
(1) 皮肉破裂。如:「外傷」、「傷口」、「傷痕」、「刀傷」。
(2) 損害、耗損。如:「傷神」、「傷腦筋」、「出口傷人」、「菸酒傷身」。
(3) 妨害。如:「無傷大雅」。
(4) 感到悲哀、悲痛。如:「悲傷」、「憂傷」、「傷心」、「傷別離」。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聖】
(1)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2)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3)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4)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5)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6)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亦】
也、又、也是。如:「亦然」、「亦復」、「亦師亦友」、「亦步亦趨」。

【夫】
1.
(1) 成年男子的通稱。如:「懦夫」、「匹夫之勇」、「千夫所指」、「一夫當關,萬夫莫敵。」
(2) 丈夫、先生。如:「夫妻」、「夫家」、「夫婿」、「前夫」、「亡夫」、「夫唱婦隨」。
(3) 指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農夫」、「漁夫」、「挑夫」、「樵夫」。
(4) 夫子:
A>舊時對老師的敬稱。在論語一書中專指孔子。如:「孔夫子」。
B>舊時婦人稱丈夫為「夫子」。
2.
(1) 文言發語詞,具提示作用。如:「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2) 語助詞。表示感嘆。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兩】
(1) 數目是二的。如:「兩人」、「兩本書」、「兩個月」、「兩小無猜」。
(2) 雙方。如:「兩可」、「兩敗俱傷」、「兩岸交流」、「勢不兩立」、「兩相情願」、「忠孝不兩全」。
(3) 少數。表示不確定的數目。:「過兩天再說吧!」、「他的確有兩下子!」
(4) 量詞。用於計算重量的單位。公制一兩等於十分之一公斤;一臺兩等於十六分之一臺斤。

【相】
1.
(1) 交互、彼此。如:「互相」、「相親相愛」、「守望相助」、「兩地相思」。
(2) 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如:「相較」、「相異」、「相像」、「相稱」、「相得益彰」。
(3) 由交互的意義演變為單方面的意義,表示動作由一方面進行。如:「實不相瞞」、「出門相迎」、「有事相煩」。
2.
(1) 外表、容貌。如:「面相」、「相貌」、「福相」、「寒酸相」。
(2) 察看、審視。如:「相命」、「相親」、「相機而動」、「人不可貌相」。
(3) 輔助。如:「相夫教子」、「吉人天相」。
(4) 官名。如:「宰相」。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德】
(1) 人類共同遵循的規範。如:「德行」、「公德」、「四維八德」。
(2) 好的修養、品行。如:「德行」、「道德」、「德高望重」、「年高德劭」。
(3) 恩惠。如:「大恩大德」。
(4) 信念、意念。如:「一心一德」。
(5) 德意志共和國的簡稱。

【交】
(1) 吩咐。如:「交代」。
(2) 托付、付給。如:「交貨」、「交卷」、「交差了事」。
(3) 接合。如:「交界」、「交點」、「交頭接耳」、「春夏之交」。
(4) 相互往來。如:「交流」、「交換」、「結交」、「打交道」、「公平交易」。
(5) 一齊。如:「風雨交加」、「飢寒交迫」、「雷電交作」。
(6) 結交朋友。如:「交朋友」。
(7) 友誼、朋友。如:「深交」、「手帕交」、「生死至交」、「刎頸之交」。
(8) 兩性交合。如:「交配」、「交尾」、「性交」。

【歸】
(1) 返回。如:「歸鄉」、「歸國」、「歸途」、「歸心似箭」。
(2) 還給。如:「歸還」、「完璧歸趙」、「物歸原主」。
(3) 湊併、聚合。如:「歸併」、「歸納」、「總歸」、「歸類」。
(4) 責任屬於。如:「這件事歸我管。」、「這道手續歸他辦。」
(5) 依附、順服。如:「萬眾歸心」、「眾望所歸」。
(6) 推向別人。如:「歸功」、「歸過」、「歸罪」。

【焉】
(1) 代名詞。用以表示指示,相當於「之」、「彼」、「這裡」。如:「心不在焉」。
(2) 豈、如何。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3) 語助詞。置於句末,表示肯定的語氣。相當於「也」、「矣」、「呢」。如:「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4) 詞綴。用於形容詞或副詞之後,表示狀態,相當於「然」、「樣子」。如:「忽焉」、「休休焉」、「戚戚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