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十七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親之豫之;

其次,畏之侮之.

信不足,有不信!

由其貴言.

成功事遂,百姓謂我自然.

 

直譯內容

太上,下知有之;

最極範圍,位居低處洞悉了解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的;

其次,親之豫之;

那緊接在後的,自己接近這個參與此;

其次,畏之侮之.

那緊接在後的,害怕的用手捂住著.

信不足,有不信!

消息沒有完全的,不確定沒有憑證!

由其貴言.

根據他的重要所說的話.

成功事遂,百姓謂我自然.

達到成效關係於是,眾多的人民稱呼自己當然正確。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十七章】是要告訴我們

太上,下知有之;

最極範圍,位居低處洞悉了解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的;

從原始起源,到最後結果都能洞悉了解所存在運行程序;

其次,親之豫之;

那緊接在後的,自己接近這個參與此;

並且緊接在後的事情發展,自己要接近與參與此事;

其次,畏之侮之.

那緊接在後的,害怕的用手捂住著.

並且繼續下去,可能會害怕到不敢看.

信不足,有不信!

消息沒有完全的,不確定沒有憑證!

如果有消息而沒有完全的,或是沒有確定並且沒有依據與來源!

由其貴言.

根據他的重要所說的話.

必須根據內容所呈現重要論述當依據‧

成功事遂,百姓謂我自然.

達到成效關係於是,眾多的人民稱呼自己當然正確。

已達到成效標準就會,得到眾多的人讚賞自己做為是正確的。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太】
(1) 過甚。如:「太多」、「太熱」、「太油膩」、「您太客氣了!」
(2) 最、極。如:「太始」、「太古時代」。
(3) 形容程度極高。如:「太好了」、「太妙了!」
(4) 對長上的稱呼。如:「老太爺」、「太夫人」、「太老師」、「太上皇」。
(5) 太太:
A>對婦人的尊稱。如:「老太太」、「林太太」。
B>丈夫稱妻子。如:「這是我太太。」
C>僕人稱主婦。如:「老爺、太太交代我要看好家。」
(6) 太空: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大約距離地球一千公里以外的區域。如:「外太空」、「太空漫步」。
(7) 太陽:日的通稱。天體恆星之一,有巨大的輻射熱能。距離地球大約一億五千萬公里。如:「太陽能」、「太陽系」、「太陽黑子」。

【上】
1.
(1) 指物體的高處、表面或邊側。與「下」相對。如:「上面」、「樓上」。
(2) 在前面的:
A>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面的。如:「上一位」、「上個月」。
B>表示最好的、優等的。如:「上等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3) 在上位的、地位高的。如:「皇上」、「君上」、「上級」、「上流社會」。
(4) 去、到。如:「上街」、「上學」、「上班」、「上菜市場」。
(5) 添加、塗抹。如:「上油」、「上漆」、「上藥」、「上顏色」。
(6) 安裝、旋轉。如:「上刺刀」、「上螺絲」、「上緊發條」。
(7) 進呈。如:「上表」、「上菜」、「上書」、「上奏」。
(8) 刊登、登載。如:「上報」、「上頭條新聞」。
(9) 表示範圍或某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
(10) 置於動詞之後:
A>表示動作的開始、持續或結束。如:「愛上」、「考上大學」、「關上大門」、「迷上武俠小說」。
B>表示動作的方向。如:「爬上去」、「跳上來」、「騎上去」。

【下】
(1) 位居低處。與「上」相對。如:「下面」、「底下」、「樓下」。
(2) 降落。如:「下雨」、「下山」。
(3) 由高至低。如:「順流而下」。
(4) 做某種動作。如:「下麵」、「下棋」、「下工夫」。
(5) 結束、告一段落。如:「下班」、「下課」。
(6) 容納。如:「還坐得下嗎?」、「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子。」
(7) 內、裡面。如:「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話下」。
(8) 攻陷、克服。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
(9)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次數的單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

【知】
(1) 洞悉、了解。如:「知道」、「知曉」、「知心」、「知己知彼」、「一無所知」、「知人知面不知心」。
(2) 學問、識見。如:「求知」、「無知」、「知識」。
(3) 使知道。如:「告知」、「知會」、「通知」。
(4) 有交情的好友。如:「舊雨新知」、「他鄉遇故知」。
(5) 招待、禮遇。如:「知客」。
(6) 主持。如:「知縣」。
(7) 意識、感覺。如:「知覺」、「草木無知」。
(8) 知遇:受人賞識而得到優厚的待遇。如:「知遇之恩,自該銘記在心。」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次】
(1) 第二的,排序緊接在後的。如:「次日」、「次年」、「次子」。
(2) 等級較差的。如:「次等」、「次貨」、「次級品」。
(3) 等第、順序。如:「名次」、「次第」、「層次」、「次序」。
(4) 旅途中暫居的處所。如:「旅次」、「客次」。
(5) 量詞。用於計算動作回數的單位。如:「初次嘗試」、「第三次段考」。

【親】
1.
(1) 父母。如:「父親」、「母親」、「雙親」、「慈親」。
(2) 具血緣或因婚姻而建立關係的。如:「親人」、「親兄弟」、「親朋好友」。
(3) 自己的。如:「親口」、「親自」、「親手」、「親眼看到」。
(4) 接近。如:「親近」、「親信」、「親和力」。
(5) 愛。如:「親愛」、「相親相愛」。
(6) 指婚姻之事。如:「成親」、「結親」、「提親」、「求親」。
(7) 指新娘。如:「娶親」、「迎親」。
(8) 接吻,或用面部接觸。如:「親嘴」。
2. 夫妻雙方的家屬稱呼對方的父母。如:「親家公」、「親家母」。

【豫】
(1) 安樂;喜樂。如:「逸豫」。
(2) 猶豫:遲疑不決的樣子。
(3) 大陸地區河南省的簡稱。如:「豫劇」。
(4) 參與。
(5) 事先。如:豫知成敗。

【畏】
(1) 害怕。如:「畏懼」、「畏縮」、「畏服」、「畏怯」、「人言可畏」、「畏罪潛逃」。
(2) 佩服。如:「敬畏」。
(3) 危險可怕的。如:「視為畏途」。
(4) 敬服。
(5) 恐懼。

【侮】
(1) 輕慢。如:「侮辱」、「侮慢」。
(2) 欺凌、欺侮。如:「抵抗外侮」。
(3) 用手捂住。如雙手侮著眼。

【信】
(1) 誠實。如:「信用」、「誠信」、「失信」。
(2) 可靠、不懷疑。如:「信任」、「信賴」、「信譽」、「相信」、「可信度」。
(3) 崇仰。如:「信仰」、「信念」、「信徒」、「信奉」。
(4) 隨便、任意。如:「信步而行」、「信口開河」、「信手拈來」。
(5) 書札、函件。如:「書信」、「信件」、「掛號信」。
(6) 消息。如:「音信」、「報信」、「信息」、「喜信」。
(7) 憑證。如:「信物」、「印信」。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足】
(1) 腳。如:「雙足」、「大足」、「節足動物」。
(2) 充滿、不缺乏。如:「充足」、「足夠」、「滿足」。
(3) 可以。如:「足供參考」、「足以自豪」。
(4) 值得。如:「何足掛齒」、「微不足道」。
(5) 整整的、完全的。如:「玩足了一星期」、「在水中悶了足足有三分鐘的氣。」
(6) 遠足:一種短程徒步郊遊的活動。如:「明天老師要帶我們全班去陽明山遠足。」
(7) 足下:
A>腳下。如:「她足下踩著三寸的高跟鞋。」
B>尊稱君主或朋友,在書信中常用。

【由】
(1) 自、從。如:「由來」、「由上而下」、「由南到北」、「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2) 原因。如:「原由」、「理由」、「事由」、「由於」。
(3) 依從、任從。如:「由不得你」、「信不信由你」。
(4) 根據。如:「由此可知」。
(5) 經過。如:「觀其所由」、「行不由徑」。
(6) 出自。如:「由衷之言」。
(7) 歸、屬。如:「這件工作由他負責。」

【貴】
(1) 價值高的。如:「貴重」、「昂貴」、「賤買貴賣」。
(2) 身分尊高。如:「尊貴」、「貴族」、「貴賓」。
(3) 敬辭。如:「貴姓」、「貴國」、「貴寶地」。
(4) 注重、重視。如:「人貴自立」、「難能可貴」。
(5) 地位高的人。如:「權貴」。
(6) 重要。如:禮之用,和為貴。

【言】
(1)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2)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3)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4)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成】
(1) 做好了。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
(2) 變為。如:「點石成金」、「他成了大忙人」、「鐵杵磨成繡花針」。
(3)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如:「成熟」、「成人」、「成蟲」。
(4) 可以。如:「不成」。
(5) 既有的、既定的。如:「成語」、「成見」。
(6) 整個、全部的。如:「成天」、「成年累月」。
(7) 促成。如:「成全」、「君子有成人之美」。
(8) 達到。如:「成千上萬」、「成雙成對」。
(9) 構成整體的。如:「成分」、「成員」。
(10) 量詞。用於計算十等分概念的單位。如:「有八成希望。」

【功】
(1) 功勞、功績。如:「記功」、「功臣」、「豐功偉業」、「歌功頌德」、「勞苦功高」、「功不可沒」、「好大喜功」、「小兵立大功」。
(2) 成效。如:「成功」、「功效」、「事半功倍」、「徒勞無功」。
(3) 為完成某事,所投注的心力。如:「用功」、「下苦功」。
(4) 事業。如:「事功」、「功業」、「功成名就」、「功敗垂成」。
(5) 功夫:
A>武術。如:「功夫演員」、「功夫皇帝」、「中國功夫」。(音讀為ㄍㄨㄥ ㄈㄨ。)
B>空閒、時間。如:「有話快說,我可沒功夫陪你!」、「不到一會兒功夫,他就把試題寫完了。」或作「工夫」。(音讀為ㄍㄨㄥ ˙ㄈㄨ。)
C>努力的程度。如:「他費了很大的功夫才把電腦學好。」或作「工夫」。(音讀為ㄍㄨㄥ ˙ㄈㄨ。)

【事】
(1) 人類的所作所為,都稱為「事」。如:「事情」、「人事」、「事與願違」。
(2) 職業。如:「謀事」、「事業」、「事求人」、「人浮於事」。
(3) 關係、責任。如:「當事人」、「沒你的事,請別插手!」
(4) 變故。如:「出事了!」、「交通事故」、「平安無事」、「九一八事變」。
(5) 奉養。如:「事奉父母」。
(6) 做。如:「大事宣傳」、「不事生產」。

【遂】
(1) 滿足。如:「遂心」、「遂願」、「遂意」、「順遂」、「諸事不遂」。
(2) 就、於是。如:「不聽勸止,大禍遂生。」
(3) 成功、達到目的。如:「殺人未遂」。

【百】
(1) 數目字。十的十倍。大寫作「佰」。
(2) 眾多的。如:「百姓」、「治百病」、「百家齊鳴」、「百花怒放」、「百科全書」、「百看不厭」、「百發百中」。

【姓】
(1) 代表家族系統的字。如:「姓氏」、「姓名」、「百家姓」、「尊姓大名」、「先生貴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2) 人民。如:「老百姓」、「事關百姓權益,不容忽視!」

【謂】
(1) 稱呼。如:「稱謂」。
(2) 告訴。如:「父謂子」。
(3) 無謂:沒有道理、意義。如:「無謂之爭」、「無謂之事」、「無謂之舉」。
(4) 無所謂:不在乎、不要緊。如:「誰先去都好,我無所謂。」

【我】
第一人稱稱代詞。用於自稱。如:「我是一個小學生。」

【自】
(1)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2)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3)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4)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5)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然】
(1)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2)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3)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4)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5)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