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二十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二十章

絕學無憂.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忙兮其未央!

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臺.

我魄未兆,若嬰兒未孩.

乘乘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純純.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淡若海,漂無所止.

眾人皆有已,我獨頑似鄙.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直譯內容

絕學無憂.

卓越、獨一無二研習沒有擔心、焦慮、煩惱.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獨、只有這個跟迎合、偏坦,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差距、距離有多少呢?

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好的、正面的這個跟壞、不好,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差距、距離有相似、好像嗎?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品格、性情這個為何危險可怕的,無法允許沒有害怕.

忙兮其未央!

事情繁多,沒空閒的管那個沒有中心!

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臺.

許多人光明和樂溫暖,好像祭祀、供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好像生機上升、登臨高出地面的平坦地方.

我魄未兆,若嬰兒未孩.

自己精神沒有眾多,好像乳兒沒有幼童‧

乘乘無所歸!

搭車出門不知道要返回!

眾人皆有餘,我獨若遺.

許多人全、都又正常工作以外或以後的時間,自己一個好像丟失、漏掉.

我愚人之心,純純.

自己遲鈍、不聰明的思想、意念,不含雜質想法.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

普通的人明顯明白,自己一個好像糊塗、不明事理.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普通的人仔細審視詳細,自己一個心煩而不快.

淡若海,漂無所止.

不計較好像大的,到處流動沒有能停住不動.

眾人皆有已,我獨頑似鄙.

許多人全、都又停止,自己一個愚蠢無知像輕視、瞧不起。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自己一個奇怪、特別的不一樣人,然而注重、重視吃的東西根源.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二十章】是要告訴我們

絕學無憂.

卓越、獨一無二研習沒有擔心、焦慮、煩惱.

我只要懂得世上獨一無二技能就能解決擔心焦慮煩惱的事.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獨、只有這個跟迎合、偏坦,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差距、距離有多少呢?

獨立自己見解與迎合別人見解,比較一下兩種方面的結果差異性有多少?

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好的、正面的這個跟壞、不好,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差距、距離有相似、好像嗎?

好的一面做為與壞的一面做為,比較一下兩種方面的結果差異性與相似度如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品格、性情這個為何危險可怕的,無法允許沒有害怕.

品格與性情養成重要又危險可怕的,無法不重視與不害怕錯誤養成.

忙兮其未央!

事情繁多,沒空閒的管那個沒有中心!

但事情繁忙,就沒有空閒去管它的存在!

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臺.

許多人光明和樂溫暖,好像祭祀、供奉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好像生機上升、登臨高出地面的平坦地方.

大家都投射注目眼光與溫暖舉動尊崇,好像是一家的少主,有如一家的希望與生機一樣尊崇.

我魄未兆,若嬰兒未孩.

自己精神沒有眾多,好像乳兒沒有幼童‧

自己感到沒有那麼偉大,只是幼兒還沒有到幼童.

乘乘無所歸!

搭車出門不知道要返回!

但父母一出門就好像不知道要回家一樣!

眾人皆有餘,我獨若遺.

許多人全、都又正常工作以外或以後的時間,自己一個好像丟失、漏掉.

許多人全都有正常工作或是自己的事要做,讓自己一個人好像被忘記的小孩獨處.

我愚人之心,純純.

自己遲鈍、不聰明的思想、意念,不含雜質想法.

自己是不是不聰明的思想,太天真想法.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

普通的人明顯明白,自己一個好像糊塗、不明事理.

大家都清楚明白,只有自己是一個糊塗不明事理的人.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普通的人仔細審視詳細,自己一個心煩而不快.

大家都仔細觀看著我,讓我心煩很不高興.

淡若海,漂無所止.

不計較好像大的,到處流動沒有能停住不動.

我不計較要有多大領域,只要到處能走走即可.

眾人皆有已,我獨頑似鄙.

許多人全、都又停止,自己一個愚蠢無知像輕視、瞧不起。

但大家都要阻止,讓自己感到愚蠢無知被輕視瞧不起的人。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自己一個奇怪、特別的不一樣人,然而注重、重視吃的東西根源.

自己一個是奇怪與特別的不一樣人,只是注重、重視吃的東西的小孩.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絕】
(1) 斷、停止。如:「斷絕」、「隔絕」、「絕交」、「絕跡」、「杜絕」。
(2) 卓越、獨一無二。如:「絕技」、「絕招」、「絕色」、「絕響」、「絕代風華」。
(3) 必定、鐵定。如:「絕不」、「絕對」、「絕無」。
(4) 不接受。如:「謝絕」、「絕食」、「拒絕」。
(5) 沒有。如:「絕子」、「絕孫」、「絕後」、「絕糧」、「絕望」。
(6) 極、甚。如:「絕頂」、「絕妙好辭」。
(7) 冷酷,做事不留餘地。如:「絕情」、「這件事,他做的太絕了!」
(8) 特殊的事物。如:「堪稱一絕」。
(9) 形容舉止極為特殊、少見。如:「這人可真絕,不說話則已,一說話就語驚四座!」
(10) 盡。如:「氣絕而死」。

【學】
(1) 研習。如:「學習」、「好學」、「學技術」、「學而不厭」。
(2) 模仿。如:「呀呀學語」、「有樣學樣」、「九官鳥會學人說話」。
(3) 學問。如:「學術」、「博學」、「求學」、「品學兼優」、「才疏學淺」。
(4) 學科。如:「哲學」、「文學」、「科學」、「醫學」、「經濟學」。
(5) 學說派別。如:「漢學」、「紅學」、「宋明理學」。
(6) 求學的場所。如:「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學堂」。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

【憂】
(1) 擔心、焦慮、煩惱。如:「憂心」、「憂慮」、「憂愁」、「先天下之憂而憂」。
(2) 煩惱的事。如:「高枕無憂」、「內憂外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 丁憂:遭遇父母的喪事。如:「丁憂在家」。

【唯】
(1) 獨、只有。如:「唯一」、「唯有」、「唯獨」。
(2) 表示謙恭的應答聲。如:「唯諾」。

【之】
(1) 介詞。同「的」。如:「三分之一」、「在天之涯」。
(2) 代名詞。用以代替人、事、物。如:「偶一為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3) 指稱詞。此、這、這個。如:「之子于歸」。
(4) 往。如:「事既如此,今欲何之?」
(5) 語助詞。無義。如:「總而言之」。

【與】
1.
(1) 和、同、跟。如:「男與女」、「我與你」、「山與水」、「與民同樂」。
(2) 給。如:「贈與」、「授與」、「付與」、「與人方便」。
(3) 結交、交往。如:「人之相與,貴在誠信。」
(4) 贊、助。如:「與人為善」。
(5) 推舉、選拔。如:「選賢與能」。
(6) 等待。如:「時不我與」。
(7) 同類、朋黨。如:「民胞物與」。
2. 參加。如:「參與」、「與會」、「與賽」。

【阿】
1.
(1) 迎合、偏坦。如:「阿附」、「阿私」、「阿諛」、「剛正不阿」。
(2) 彎曲的地方。如:「山阿」、「河水之阿」。
2.
(1) 阿拉伯:阿拉伯半島的簡稱。位於亞洲西南部,介於波斯灣與紅海之間。少河流多沙漠,中部為乾旱地區,沿海土地肥沃,島上居民大多信奉回教。
(2) 語助詞,加在稱謂上。如:「阿伯」、「阿斗」。

【相】
1.
(1) 交互、彼此。如:「互相」、「相親相愛」、「守望相助」、「兩地相思」。
(2) 比較一下,合併著說兩方面比較的結果。如:「相較」、「相異」、「相像」、「相稱」、「相得益彰」。
(3) 由交互的意義演變為單方面的意義,表示動作由一方面進行。如:「實不相瞞」、「出門相迎」、「有事相煩」。
2.
(1) 外表、容貌。如:「面相」、「相貌」、「福相」、「寒酸相」。
(2) 察看、審視。如:「相命」、「相親」、「相機而動」、「人不可貌相」。
(3) 輔助。如:「相夫教子」、「吉人天相」。
(4) 官名。如:「宰相」。

【去】
(1) 到、前往。與「來」相對。如:「去上學」、「去餐廳吃飯」。
(2) 離開。如:「去世」、「去留」、「去國」。
(3) 差距、距離。如:「相去不遠」、「去古已遠」。
(4) 送、發出。如:「去信」、「去函」、「去電報」。
(5) 除掉。如:「去官」、「去勢」、「去蕪存菁」、「去掉一層皮」。
(6) 剛過的。如:「去年」、「去日苦多」。
(7)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聲清而遠,古四聲中的第三聲,今在國音聲調中則為第四聲。如「送」、「效」、「勁」、「願」等字。
(8) 助動詞。表示事情的進行。如:「前去」、「任他說去」。

【幾】
1. 幾乎:極為接近的、差不多的。如:「我幾乎快忘記這回事了。」
2.
(1) 表示不確定的數目。如:「相差無幾」、「才看了幾頁書就睡著了。」
(2) 對未知數目的疑問詞。如:「流星是幾時出現的?」、「你們班上有幾個人?」
(3) 幾何:
A>不確定數目的疑問詞。如:「人生幾何?」
B>研究物體形狀、位置、大小之間相互關係的學問。

【何】
(1) 疑問詞:
A>什麼。如:「何人」、「何年何月」、「有何相干」。
B>為什麼。如:「何必」、「何樂不為」。
C>哪裡。如:「何去何從」、「子欲何往?」
(2) 嘆詞。多麼,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多」、「何其不幸」。
(3) 副詞。豈、怎麼。如:「何只」、「何足掛齒」。

【善】
(1) 好的、正面的。如:「善惡」、「善行」、「善人」、「善事」。
(2) 美好的事。如:「日行一善」、「為善最樂」、「隱惡揚善」。
(3) 專長於。如:「善於辭令」、「能歌善舞」、「英勇善戰」。
(4) 熟悉的。如:「面善」。
(5) 容易。如:「善忘」、「善變」、「多愁善感」、「善解人意」。
(6) 待人親切。如:「和善」、「友善」、「善待」。
(7) 收拾整理、辦理。如:「善後」。

【惡】
1.
(1) 壞、不好。與「善」相對。如:「惡人」、「惡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2) 醜。如:「醜惡」。
(3) 凶狠。如:「惡犬」、「凶惡」、「惡毒」。
(4) 壞事、犯罪的行為。如:「罪惡」、「作惡多端」、「惡貫滿盈」。
2. 討厭。如:「可惡」、「厭惡」、「深惡痛絕」。
3. 怎麼、何,表示疑問。通「烏」。如:「惡乎」。

【若】
1.
(1) 似、好像。如:「不若」、「欣喜若狂」、「旁若無人」、「大智若愚」、「似有若無」。
(2) 假如、如果。表示假設。如:「倘若」、「假若」、「若是」、「若非」。
(3) 你、你的。如:「若輩」。
(4) 若干:大約計量的詞,即多少。如:「若干年後,你就會明白爹的用心了。」
2. 般若:佛教用語。指能證悟的智慧。如:「佛教認為一切般若智,都是從自性而生,不假外求。」

【人】
(1) 有高度智慧和靈性的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2)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3)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4) 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5) 身體健康狀態。如:「她今天人不太舒服,所以請了一天病假。」

【所】
(1) 地方、位置。如:「處所」、「場所」、「適得其所」。
(2) 機關、單位。如:「診所」、「派出所」、「鎮公所」、「研究所」。
(3) 語助詞:
A>表示動作的意向。如:「所向無敵」、「據我所知」。
B>與「為」、「被」合用,表示被動。如:「他的作品被大家所喜愛。」
(4) 指示代名詞。如:「所見所聞」、「所作所為」。
(5) 量詞。用於計算建築物的單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學校」。
(6) 所以:
A>因此,表示結果。如:「因為媽媽愛你,所以才管你。」
B>為何、為麼,表示原因。如:「這就是我所以要轉學的原因。」

【畏】
(1) 害怕。如:「畏懼」、「畏縮」、「畏服」、「畏怯」、「人言可畏」、「畏罪潛逃」。
(2) 佩服。如:「敬畏」。
(3) 危險可怕的。如:「視為畏途」。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可】
1.
(1) 允許。如:「許可」、「認可」。
(2) 能夠、適宜。如:「可以」、「可口」、「可大可小」、「堅不可摧」。
(3) 堪、值得。如:「可愛」、「可憐」、「可惜」、「可敬」、「可惡」、「可喜可賀」。
(4) 但是。如:「可是」、「他雖笨,可很用功。」
(5) 豈。如:「這可不是一場騙局?」
(6) 表示語氣的加強。如:「他可神氣了!」、「這下子可慘了!」
(7) 疑問詞。如:「你可知道?」、「此話可當真?」、「你可曾想過?」
(8) 美好的。如:「可人兒」。
2. 可汗(ㄎㄜˋㄏㄢˊ):古代西域和北方各國對君主的稱呼。

【忙】
(1) 事情繁多,沒空閒的。如:「忙碌」、「繁忙」。
(2) 急迫、慌張。如:「手忙腳亂」、「匆匆忙忙」、「不慌不忙」。

【兮】
文言助詞。相當於現在的「啊」、「呀」等字。如:「大風起兮雲飛揚。」、「風蕭蕭兮易水寒。」

【其】
(1) 代詞。他或他的。如:「聽其自然」、「各得其所」、「其貌不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2) 那、那個。如:「其他」、「其中」、「其餘」。
(3) 文言助詞,表示疑問的語氣。如:「豈其然乎?」
(4) 尤其:特別的。如:「中橫公路沿途景色優美,尤其太魯閣到天祥一段更是美麗。」

【未】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未時:時辰名。約當下午一時到三時。
(3) 否定詞。不、沒有。如:「尚未」、「未免」、「未置可否」、「假期未滿」。
(4) 未來︰將來。如:「你未來的計畫是什麼?」

【央】
(1) 中心。如:「中央」。
(2) 半。如:「夜半央」。
(3) 懇求、請求。如:「央求」、「央託」、「央人幫忙」。

【眾】
(1) 許多。如:「眾多」、「眾生」、「眾人」、「眾星拱月」。
(2) 許多人。如:「大眾」、「觀眾」、「眾口爍金」、「眾叛親離」。

【熙】
(1) 光明、明亮。如:「熙明」、「熙冰」。
(2) 和樂、溫暖。如:「雍熙」、「熙和」、「熙春」。

【享】
(1) 擁有、受用。如:「享受」、「享樂」、「坐享其成」、「有福同享」。
(2) 祭祀、供奉。如:「享神」、「享殿」、「享堂」、「祭天享地」。

【太】
(1) 過甚。如:「太多」、「太熱」、「太油膩」、「您太客氣了!」
(2) 最、極。如:「太始」、「太古時代」。
(3) 形容程度極高。如:「太好了」、「太妙了!」
(4) 對長上的稱呼。如:「老太爺」、「太夫人」、「太老師」、「太上皇」。
(5) 太太:
A>對婦人的尊稱。如:「老太太」、「林太太」。
B>丈夫稱妻子。如:「這是我太太。」
C>僕人稱主婦。如:「老爺、太太交代我要看好家。」
(6) 太空: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大約距離地球一千公里以外的區域。如:「外太空」、「太空漫步」。
(7) 太陽:日的通稱。天體恆星之一,有巨大的輻射熱能。距離地球大約一億五千萬公里。如:「太陽能」、「太陽系」、「太陽黑子」。

【牢】
(1) 關犯人的地方。如:「牢房」、「監牢」、「牢獄」。
(2) 餵養牲畜的圈欄。如:「牢籠」、「亡羊補牢」。
(3) 堅固。如:「牢固」、「牢不可破」。
(4)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如:「太牢」、「少牢」。

【春】
(1) 四季的第一季。如:「春天」、「春季」、「春光明媚」、「春寒料峭」。
(2) 生機。如:「妙手回春」。
(3) 指男女情愛之事。如:「春情」、「春心」、「懷春」。
(4) 青春:年輕、年少的時代。如:「青春不再」。

【登】
(1) 上升、登臨。如:「登山」、「登高」、「一步登天」、「登峰造極」。
(2) 刊載、記錄。如:「登報」、「登記」、「登錄」、「消息已被刊登出來了。」
(3) 成熟。如:「五穀豐登」。
(4) 科舉時代考試合格錄取。如:「登科」、「登第」。
(5) 登時:立刻。如:「一得到他已平安回來的消息,登時她高興得哭了出來。」
(6) 登基:即帝王位。
(7) 登徒子:指貪戀女色的男子。
(8) 登革熱:一種由黑斑蚊將病原傳入人體的急性傳染病。患者全身疲倦、發燒、畏寒、頭痛,嚴重時可致人死亡。如:「夏天是登革熱最容易傳染的季節。」

【臺】
(1) 高出地面的平坦地方。如:「舞臺」、「月臺」、「樓臺」、「亭臺」、「講臺」。
(2) 器物的底座。如:「燈臺」、「燭臺」。
(3) 機構名稱。如:「氣象臺」、「電視臺」、「天文臺」、「廣播電臺」。
(4) 對人尊稱的敬辭。如:「兄臺」、「尊臺」。
(5) 臺灣的簡稱。如:「臺胞」。
(6) 量詞。用於計算機器或電子設備的單位。如:「一臺機器」、「兩臺電視」。

【我】
第一人稱稱代詞。用於自稱。如:「我是一個小學生。」

【魄】
1.
(1) 人的精氣。如:「魂魄」、「失魂落魄」、「驚心動魄」。
(2) 精神。如:「氣魄」、「體魄」、「魄力」。
2. 落魄:窮困潦倒不得志。如:「落魄江湖」。

【兆】
(1) 龜甲、獸骨等經燒灼後所出現的裂紋,古人藉以占卜吉凶。
(2) 事情發生前所顯露的徵候、跡象。如:「預兆」、「徵兆」、「吉兆」、「禍兆」、「好兆頭」、「不祥之兆」。
(3) 顯露先機。如:「瑞雪兆豐年」。
(4) 數目字。億的萬倍。
(5) 形容眾多。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嬰】
乳兒。如:「嬰兒」、「女嬰」、「男嬰」、「棄嬰」。

【兒】
(1) 小孩子。如:「嬰兒」、「幼兒」、「兒童」、「兒戲」、「小兒科」。
(2) 年輕人。如:「中華健兒」。
(3) 男孩子。如:「兒子」、「男兒當自強」。
(4) 兒女的總稱或自稱。如:「吾兒」、「不孝兒」。
(5) 附於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之後,構成衍聲複詞,與所附的詞合為「兒化音」(注音ㄦ),一般而言沒有意義。如:「花兒」、「那兒」、「老頭兒」、「慢慢兒」。

【孩】
(1) 幼童。如:「孩子」、「小孩」、「孩提」。
(2) 兒女。如:「這是我的大孩子。」

【乘】
1.
(1) 搭。如:「乘車」、「乘船」。
(2) 趁、利用。如:「乘便」、「乘機」、「乘虛而入」、「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3) 算術中計算一數成為若干倍的方法。如:「五乘二等於十」。
2.
(1) 量詞。古代用於計算車輛的單位。如:「萬乘之國」、「百乘之家」。
(2) 佛教教義的派別。如:「大乘」、「小乘」。

【歸】
(1) 返回。如:「歸鄉」、「歸國」、「歸途」、「歸心似箭」。
(2) 還給。如:「歸還」、「完璧歸趙」、「物歸原主」。
(3) 湊併、聚合。如:「歸併」、「歸納」、「總歸」、「歸類」。
(4) 責任屬於。如:「這件事歸我管。」、「這道手續歸他辦。」
(5) 依附、順服。如:「萬眾歸心」、「眾望所歸」。
(6) 推向別人。如:「歸功」、「歸過」、「歸罪」。

【皆】
全、都。如:「眾所皆知」、「皆大歡喜」、「這些工作皆是他一人獨力完成的。」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餘】
(1) 有所剩、多出來的。如:「剩餘」、「多餘」、「餘錢」。
(2) 其他的。如:「餘念」、「餘願」、「餘事」。
(3) 正常工作以外或以後的時間。如:「業餘」、「課餘」、「辦公之餘」。
(4) 約計之數。如:「三十有餘」、「他的年齡五十有餘。」
(5) 殘留的、將盡的。如:「餘溫」、「餘生」。
(6) 不盡的、未完的。如:「死有餘辜」。

【獨】
(1) 單獨、一個、獨自。如:「獨唱」、「獨身」、「獨處」、「獨一無二」、「獨門獨院」。
(2) 只。如:「不獨」、「大伙都贊成,獨他反對。」
(3) 特異的。如:「獨出心裁」、「特立獨行」。
(4) 專斷。如:「獨裁」、「獨夫」、「獨斷獨行」。

【遺】
1.
(1) 丟失、漏掉。如:「遺漏」、「遺失」、「遺落」。
(2) 丟失的東西。如:「路不拾遺」。
(3) 留下。如:「遺留」、「遺臭萬年」、「不遺餘力」。
(4) 捨棄。如:「遺棄」、「遺世獨立」。
(5) 死者所留下的。如:「遺物」、「遺產」、「遺言」、「遺書」、「遺孤」。
(6) 古人所留下的。如:「遺風」、「遺蹟」。
2. 贈送、給與。如:「贈遺」。

【愚】
(1) 遲鈍、不聰明。如:「愚笨」、「大智若愚」。
(2) 欺騙。如:「愚弄」。
(3) 使人愚昧。如:「愚民政策」。
(4) 自謙詞。如:「愚兄」、「愚見」。

【心】
(1)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2)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3)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4)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5)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純】
(1) 不含雜質。如:「純水」、「純金」、「單純」、「純白」、「純淨」。
(2) 品行高潔無汙。如:「純潔」、「純真」、「純樸」、「純厚」。
(3) 充分的、非常的。如:「技術純熟」。
(4) 全、都、皆。如:「以上所言,純屬虛構。」
(5) 至誠、專一。如:「忠純」、「純愛」、「純孝」。

【俗】
(1) 風土民情。如:「風俗」、「習俗」、「入境隨俗」、「移風易俗」。
(2) 一般的、普通的、大眾化的。如:「通俗」、「俗套」、「俗文學」。
(3) 不雅、不入流的。如:「俗氣」、「低俗」、「鄙俗」、「俗不可耐」。
(4) 平凡的、平庸的。如:「庸俗」、「俗人」、「凡夫俗子」。
(5) 泛指塵世人間。如:「俗世」、「俗緣」、「俗念」、「還俗」。

【昭】
(1) 明顯。如:「昭著」、「昭然」、「昭顯」、「天理昭彰」。
(2) 顯揚、使彰明。如:「昭大信於天下」。

【昏】
(1) 太陽下山後,天色未暗之時。如:「黃昏」、「晨昏定省」。
(2) 光線暗。如:「昏暗」、「昏天黑地」。
(3) 神志不清。如:「昏沉沉」、「昏頭昏腦」。
(4) 失去知覺。如:「昏倒」、「昏迷」、「昏睡」。
(5) 糊塗、不明事理。如:「昏庸」。

【察】
仔細審視。如:「審察」、「觀察」、「察核」、「察訪」、「察覺」、「明察秋毫」、「察言觀色」。

【悶】
1. 心煩而不快。如:「苦悶」、「煩悶」、「悶悶不樂」。
2. (1) 空氣不流通引起的不舒適。如:「悶熱」、「這屋子好悶哪!」
(2) 密閉、封閉。如:「不要把事情悶在心裡。」
(3) 不出聲。如:「悶聲不響」。

【淡】
(1) 不濃、稀薄的。如:「淡酒」、「雲淡風輕」、「濃妝淡抹」。
(2) 不含鹽味或鹽味少的。如:「淡水湖」、「粗茶淡飯」、「這湯太淡了!」
(3) 不計較。如:「淡薄名利」、「淡然處之」。
(4) 不熱心。如:「冷淡」、「淡漠」、「他淡淡的應了一聲,顯得很不熱絡。」
(5) 不旺盛。如:「淡季」、「淡月」、「今天的生意很淡。」
(6) 色淺。如:「淡黃色」、「這件衣服的顏色很淡。」
(7) 清淡:
A>味道很薄,口味不重。如:「我平常吃得很清淡。」
B>生意不好。如:「生意清淡」。

【海】
(1) 接鄰陸地,比洋小的水域。如:「黃海」、「南海」、「地中海」。
(2) 內陸的大湖或人工湖。如:「青海」、「裡海」。
(3) 比喻數量龐大的事物。如:「花海」、「火海」、「人山人海」。
(4) 大的。如:「海量」、「誇下海口」。
(5) 領域。如:「苦海無邊」、「學海無涯」。
(6) 與海洋有關的。如:「海員」、「海事」、「海軍」。
(7) 海報:貼在街頭或公共場所,上有圖畫和文字,具有宣傳、廣告作用的大型紙張。如:「此處不可張貼海報。」
(8) 海關:設在機場、港口,對進出口貨品、行李進行檢查並徵收關稅的機關。如:「他是海關的檢查員。」

【漂】
1.
(1) 浮在水面上。如:「漂浮」、「血流漂櫓」。
(2) 到處流動。通「飄」。如:「漂泊」、「漂洋過海」。
2. 用藥水浸洗,使物品退去雜色。如:「漂白」。
3. 漂亮:形容事物美麗、精彩、出色。如:「她打扮得很漂亮。」、「這件案子破得真漂亮!」

【止】
(1) 停住不動。如:「停止」、「靜止」。
(2) 使停住。如:「止付」、「止血」、「止咳」、「止痛」。
(3) 停頓、結束。如:「休止」、「止息」、「適可而止」、「血流不止」。
(4) 攔阻、不准。如:「禁止」、「阻止」、「制止」。
(5) 僅、只。如:「不止」、「僅止」、「止此一家,別無分號。」
(6) 行為。如:「舉止」。

【已】
(1) 表示過去之詞。如:「已經」、「已然」。
(2) 停止。如:「雞鳴不已」、「讚美不已」、「後悔不已」。

【頑】
(1) 愚蠢無知。如:「愚頑」、「頑石」。
(2) 固執而難以變通。如:「頑固」、「頑強」。
(3) 淘氣、調皮。如:「頑皮」、「頑童」。

【似】
(1) 像。如:「相似」、「類似」、「恰似」、「似是而非」、「似有若無」。
(2) 比擬而有差等之詞。如:「一關難似一關。」、「一人高似一人。」
(3) 表示推斷不確定之詞。如:「此案似乎可行。」

【鄙】
(1) 粗俗、低賤。如:「卑鄙」、「鄙陋」、「鄙賤」。
(2) 輕視、瞧不起。如:「鄙視」、「鄙笑」。
(3) 自己謙稱之詞。如:「鄙人」、「鄙見」。
(4) 偏遠的地方。如:「邊鄙」。

【異】
(1) 奇怪、特別的。如:「異人」、「異事」、「異樣」、「標新立異」、「奇裝異服」、「心知有異」。
(2) 感到奇怪、驚訝。如:「訝異」。
(3) 不同的、另外的。如:「異心」、「異端」、「異己」、「異性」、「異地」、「異日」。
(4) 分開。如:「夫妻離異」。

【於】
介詞:
A>在。如:「寫於臺北」、「舟行於海」、「生於斯,長於斯。」
B>對。如:「於你有利」、「於事無補」。
C>給。如:「嫁禍於人」、「還政於民」。
D>表比較。如:「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
E>由、從。如:「取之於民」、「取之於社會」。
F>表被動。如:「貽笑於人」。
G>向。如:「求助於人」、「聞道於盲」。
H>到、至。如:「聲聞於天」。

【而】
(1) 連接詞:
A>並且。如:「富而有禮」、「秀外而慧中」。
B>然而、但是、卻,表示語義轉折。如:「不勞而獲」、「有名而無實」。
C>然後,表示語義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D>才、始,表前後的動作。如:「破門而入」、「跨步而行」。
(2) 用於形容詞或副詞的語尾,沒有意義。如:「忽而出現」。
(3) 至、到。如:「自南而北」、「自壯而老」。
(4) 以。如:「從今而後」、「自此而下」。
(5) 若、如。如:「人而無信」。

【貴】
(1) 價值高的。如:「貴重」、「昂貴」、「賤買貴賣」。
(2) 身分尊高。如:「尊貴」、「貴族」、「貴賓」。
(3) 敬辭。如:「貴姓」、「貴國」、「貴寶地」。
(4) 注重、重視。如:「人貴自立」、「難能可貴」。
(5) 地位高的人。如:「權貴」。

【食】
(1) 吃的東西。如:「糧食」、「素食」、「甜食」、「速食」、「麵食」。
(2) 吃。如:「食用」、「飲食」、「發憤忘食」、「食不知味」。
(3) 供食用的。如:「食物」、「食油」、「食鹽」。
(4) 食言:爽約、不守信。如:「食言而肥」、「說話要講信用,不可食言。」
(5) 食指:
A>第二根手指頭。
B>比喻家庭人口。如:「食指浩繁」。

【母】
(1) 媽、娘。如:「母親」、「母愛」、「父母」。
(2) 對女性長輩的尊稱。如:「祖母」、「姑母」、「伯母」、「師母」。
(3) 雌性的。如:「母鳥」、「母雞」、「母貓」。
(4) 根源。如:「失敗為成功之母」。
(5) 原本的。如:「母校」、「母語」。
(6) 母老虎:比喻很凶惡的女人。如:「她是出名的母老虎,你別去招惹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