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譯老子道德經十九章

作者:術龍 04_avatar_middle
-------------------------------------------------------------------------------------------------

老子道德經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民棄義,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見素抱朴,少私寡欲.

 


直譯內容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卓越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丟掉不用謀略,百姓好處益處眾多的更加益增;

絕民棄義,民復孝慈;

卓越百姓丟掉不用人工的假的,百姓還原如初敬愛順從親長憐愛的有愛心的;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卓越技術丟掉不用方便有好處,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竊盜財物的人沒有表事實狀況的存在.

此三者,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這三種,當作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不缺乏,所以使事實存在因此連接連續:

見素抱朴,少私寡欲.

看到事物的本質懷有質樸,數量不多的屬於個人事物的少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

 

主題【直譯老子道德經十九章】是要告訴我們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卓越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丟掉不用謀略,百姓好處益處眾多的更加益增;

卓越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會放棄謀略心計,如此就可以得到利益好處會更多;

絕民棄義,民復孝慈;

卓越百姓丟掉不用人工的假的,百姓還原如初敬愛順從親長憐愛的有愛心的;

卓越的人會放棄投機取巧虛偽做法,如此就可以還原如初敬愛順從親長憐愛有愛心的做法;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卓越技術丟掉不用方便有好處,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竊盜財物的人沒有表事實狀況的存在.

卓越技術的人會放棄一時方便與好處,如此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竊盜財物的人就不會存在.

此三者,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

這三種,當作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不缺乏,所以使事實存在因此連接連續:

上述三種,在現今社會當中一直出現此狀況沒有減少過,所以事實一直存在連續發生:

見素抱朴,少私寡欲.

看到事物的本質懷有質樸,數量不多的屬於個人事物的少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

看到這樣事情的本質懷有質樸,只要少一點個人對事物想要得到願望與意念就可以.

 


本文章單字單義如下:

【絕】
(1) 斷、停止。如:「斷絕」、「隔絕」、「絕交」、「絕跡」、「杜絕」。
(2) 卓越、獨一無二。如:「絕技」、「絕招」、「絕色」、「絕響」、「絕代風華」。
(3) 必定、鐵定。如:「絕不」、「絕對」、「絕無」。
(4) 不接受。如:「謝絕」、「絕食」、「拒絕」。
(5) 沒有。如:「絕子」、「絕孫」、「絕後」、「絕糧」、「絕望」。
(6) 極、甚。如:「絕頂」、「絕妙好辭」。
(7) 冷酷,做事不留餘地。如:「絕情」、「這件事,他做的太絕了!」
(8) 特殊的事物。如:「堪稱一絕」。
(9) 形容舉止極為特殊、少見。如:「這人可真絕,不說話則已,一說話就語驚四座!」
(10) 盡。如:「氣絕而死」。

【聖】
(1)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2)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3)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4)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5)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6)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棄】
丟掉不用。如:「棄置」、「放棄」、「拋棄」、「丟棄」。

【智】
(1) 一種對事理吸收與理解的能力。如:「智慧」、「智力」、「大智若愚」。
(2) 聰明的。如:「智者」、「不智之舉」。
(3) 謀略。如:「鬥智不鬥力」。
(4) 才識。如:「智勇雙全」、「足智多謀」、「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利】
(1) 好處、益處。如:「私利」、「利益」、「福利」、「利令智昏」、「有利有弊」。
(2) 銳。如:「利劍」、「鋒利」、「銳利」。
(3) 從本金生出的子錢。如:「利息」、「紅利」、「利潤」、「連本帶利」。
(4) 方便、有好處。如:「便利」、「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
(5) 吉祥、順利。如:「大吉大利」。

【百】
(1) 數目字。十的十倍。大寫作「佰」。
(2) 眾多的。如:「百姓」、「治百病」、「百家齊鳴」、「百花怒放」、「百科全書」、「百看不厭」、「百發百中」。

【倍】
(1) 更加、益增。如:「勇氣倍增」、「倍受恩寵」、「每逢佳節倍思親。」
(2) 量詞。用於計算照原數再加上一個或幾個全數的單位。如:「十倍」、「六是三的兩倍。」、「年所得增加一倍。」

【民】
(1)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2)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3)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義】
(1) 正當的道理。如:「道義」、「仁義」、「正義」、「義理」。
(2) 情誼。如:「情義」、「忘恩負義」。
(3) 為公理或大我而犧牲奉獻的。如:「義行」、「義民」、「義婦」、「義舉」、「義賣」、「義演」。
(4) 感情。如:「情義」。
(5) 意思。如:「意義」、「字義」。
(6) 人工的、假的。如:「義齒」、「義肢」、「義父」、「義子」。
(7) 義大利的簡稱。如:「德義軍事同盟」。

【復】
(1) 還原如初。如:「復原」、「光復」、「復興」、「收復」、「恢復」。
(2) 再、又。如:「復習」、「復活」、「舊病復發」、「去而復返」。
(3) 回報、回答。如:「復仇」、「回復」。

【孝】
(1) 敬愛順從親長。如:「孝順」、「孝道」、「孝敬」、「百善孝為先」。
(2) 居喪的禮儀。如:「守孝」。
(3) 居喪時所穿的孝服或佩戴。如:「脫孝」、「孝服」、「披麻戴孝」。

【慈】
(1) 憐愛的、有愛心的。如:「慈愛」、「仁慈」、「慈祥」、「慈善義賣」。
(2) 母親的代稱。如:「家慈」。

【巧】
(1) 靈敏的。如:「靈巧」、「巧思」、「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2) 技藝精細的、高明的。如:「精巧」、「手巧」、「巧妙」、「巧奪天工」。
(3) 技術。如:「技巧」。
(4) 虛偽不實的。如:「巧辯」、「巧立名目」、「花言巧語」、「巧言令色」。
(5) 恰好。如:「湊巧」、「恰巧」、「碰巧」、「巧遇」。

【盜】
(1) 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如:「盜取」、「盜版」、「欺世盜名」。
(2) 竊取或搶奪財物的人。如:「強盜」、「海盜」、「江洋大盜」。

【賊】
(1) 竊盜財物的人。亦泛指使壞作亂的人。如:「盜賊」、「竊賊」、「賣國賊」。
(2) 奸詐、狡猾、不正派的。如:「賊眼」、「賊頭賊腦」。

【無】
1.
(1) 沒有。如:「無用」、「無情」、「無辜」、「無中生有」、「無風不起浪」、「無事不登三寶殿」。
(2) 不。如:「無記名投票」。
(3) 不論。如:「無論」、「事無大小」。
2. 南無:佛教用語,合掌稽首,禮敬的意思。如:「南無阿彌陀佛」。(

【有】
1.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沒」、「無」相對。如:「有錢」、「有力」、「有學問」、「有困難」。
(2) 表示部分狀態。如:「有人歡笑,有人痛哭。」
(3)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有人說你很講義氣。」
(4) 置於動詞前,表示客氣。如:「有勞」、「有請陳先生。」
2. 用於數目之間,表示附加。通「又」。如:「六十有六歲」、「七十有七人」。

【此】
(1) 這、這個。如:「彼此」、「顧此失彼」、「此時此刻」、「此物最相思」、「此曲只應只天上有」。
(2) 這裡、這兒。如:「由此前進」、「到此為止」。

【三】
(1) 自然數的第三位。大寫作「參」,阿拉伯數字作「3」。
(2) 數量是三的。如:「三個」、「三人成虎」、「三代同堂」。
(3) 表示多數、多次。如:「三番兩次」、「一問三不知」。

【者】
(1)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讀者」、「記者」、「作者」、「好事者」。
(2) 文言助詞,用於句中,表示語氣略作停頓。如:「禮義廉恥者,四維也。」
(3) 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如:「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為】
1.
(1) 做。如:「事在人為」、「為人父母」、「為所欲為」、「為善不欲人知」。
(2) 當作。如:「視為」、「為主」、「為首」。
(3) 變成。如:「成為」、「化整為零」、「化悲憤為力量」。
(4) 是。如:「天下為公」、「失敗為成功之母」。
(5) 發展、潛力。如:「年輕有為」、「大有可為」。
(6) 被。如:「為人所害」、「為人所景仰」、「為人所信任」、「為人所擁戴」。
(7) 表示程度或範圍的廣大,加強語氣。如:「大為不滿」、「甚為信任」、「尤為出色」。
2.
(1) 替、幫。如:「為人服務」、「為國爭光」、「為人作嫁」。
(2) 疑問原因。如:「為何你不答應?」、「他為什麼不去?」
(3) 為了,表示行動的目的。如:「為正義而戰」、「為了年邁的父母,他放棄了出國進修的機會。」

【文】
1.
(1)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
(2) 集合文字所成的辭章。如:「文辭」、「古文」、「散文」、「白話文」、「文不對題」。
(3) 優雅、不粗俗的。如:「文雅」、「斯文」。
(4) 有文才的。如:「文人」。
(5) 有關文學的。如:「文壇」。
(6) 擔任文事的。如:「文官」。
(7) 某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如:「天文」、「水文」。
(8) 社會發展所表現出的狀態。如:「文化」、「文明」、「文物」。
(9) 不猛烈的。如:「文火」。
(10) 量詞。舊時計算製錢的單位,製錢一枚叫一文。如:「三文錢」、「分文不取」
2. 文過:掩飾過失。如:「文過飾非」。

【不】
(1)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2)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你明天陪我去不?」
(3)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場戲好不精彩!」

【足】
(1) 腳。如:「雙足」、「大足」、「節足動物」。
(2) 充滿、不缺乏。如:「充足」、「足夠」、「滿足」。
(3) 可以。如:「足供參考」、「足以自豪」。
(4) 值得。如:「何足掛齒」、「微不足道」。
(5) 整整的、完全的。如:「玩足了一星期」、「在水中悶了足足有三分鐘的氣。」
(6) 遠足:一種短程徒步郊遊的活動。如:「明天老師要帶我們全班去陽明山遠足。」
(7) 足下:
A>腳下。如:「她足下踩著三寸的高跟鞋。」
B>尊稱君主或朋友,在書信中常用。

【故】
(1) 朋友、舊識。如:「故舊」、「沾親帶故」、「一見如故」。
(2) 本來的、以前的。如:「故鄉」、「故有」、「故事」、「故交」、「故步自封」。
(3) 死。如:「病故」、「身故」、「已故」。
(4) 意外事件。如:「變故」、「交通事故」。
(5) 原因。如:「緣故」、「因故缺席」、「不知何故」。
(6) 有意的、存心的。如:「故意」、「明知故犯」、「故作鎮靜」。
(7) 所以、因而。如:「他每天勤奮讀書,故有好成績。」

【令】
(1) 指示。如:「命令」、「奉令」、「朝令夕改」、「明令規定」。
(2) 使。如:「令我難以忘懷!」、「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3) 敬稱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
(4) 時節。如:「月令」、「時令」、「夏令衛生」、「冬令救濟」。
(5) 美。如:「令名」、「令譽」。
(6) 古典詞、曲中小令的簡稱。如:「如夢令」、「調笑令」。

【所】
(1) 地方、位置。如:「處所」、「場所」、「適得其所」。
(2) 機關、單位。如:「診所」、「派出所」、「鎮公所」、「研究所」。
(3) 語助詞:
A>表示動作的意向。如:「所向無敵」、「據我所知」。
B>與「為」、「被」合用,表示被動。如:「他的作品被大家所喜愛。」
(4) 指示代名詞。如:「所見所聞」、「所作所為」。
(5) 量詞。用於計算建築物的單位。如:「一所房子」、「三所學校」。
(6) 所以:
A>因此,表示結果。如:「因為媽媽愛你,所以才管你。」
B>為何、為麼,表示原因。如:「這就是我所以要轉學的原因。」

【屬】
1.
(1) 具有血統關係的人。如:「親屬」、「家屬」、「眷屬」。
(2) 類別。如:「金屬」。
(3) 歸某方所有或所管的。如:「直屬」、「歸屬」、「屬於」、「屬國」、「屬地」。
(4) 歸屬於某方所有或所管的事物。如:「部屬」、「屬下」。
(5) 生物分類的名稱之一。如:「界、門、綱、目、科、屬、種」。
(6) 屬實:符合真實的情況。如:「他說的話句句屬實。」
2.
(1) 連接、連續。如:「相屬」。
(2) 託付。同「囑」。如:「屬託」、「屬文」。

【見】
1.
(1) 看到。如:「看見」、「相見恨晚」、「見賢思齊」、「見死不救」。
(2) 拜會、訪問。如:「拜見」。
(3) 會面。如:「接見」、「見客」。
(4) 看法。如:「見解」、「淺見」、「偏見」、「遠見」、「見仁見智」。
(5) 漸漸顯現。如:「見效」、「日見興旺」、「他的病日見好轉。」

【素】
(1) 白色。如:「素服」、「素衣」、「素絲」。
(2) 質樸無華的、清淡的。如:「樸素」、「素妝」、「素淨」。
(3) 事物的本質。如:「因素」、「元素」、「色素」。
(4) 一向的、平常的。如:「平素」、「素行」、「素志」、「素日」、「素願」、「素不相識」。
(5) 非葷腥的食物。與「葷」相對。如:「素食」、「他向來吃素。」

【抱】
(1) 用手臂將人或物納入懷裡。如:「擁抱」、「抱薪救火」。
(2) 胸懷、志向。如:「抱負」、「懷抱」。
(3) 懷有。如:「抱怨」、「抱不平」、「抱病參加」。
(4) 量詞。用於計算兩臂可圍持的單位。如:「一抱草」、「一抱書」。

【朴】
(1)質樸。通樸。如朴質。

【少】
1. (1) 數量不多的。如:「少量」、「少錢」、「稀少」。
(2) 短缺。如:「缺少」、「少不了」、「少了五人」、「少吃少穿的,生活困苦。」
(3) 兩數相較的差。如:「三比五少二。」
(4) 丟失、不見。如:「我屋裡少了幾樣貴重的物品。」
(5) 禁止、限制。表命令的語氣。如:「少說廢話!」、「從今以後,你少去鄰家串門子!」
(6) 不是經常的。如:「人間少有」、「少見多怪」。
2. (1) 年紀輕的。如:「年少」、「少年」、「少女」、「少男」、「少婦」。
(2) 稱富貴人家的兒子或僕人稱主人的兒子。如:「闊少」、「少東」、「少爺」。
(3) 軍職的第三階級。如:「少將」、「少校」。

【私】
(1) 屬於個人事物的。如:「私事」、「私章」、「私宅」、「私塾」、「私生活」、「私房錢」。
(2) 為自己利益的、偏重一方的。如:「自私」、「私心」、「私利」、「大公無私」。
(3) 暗自的、祕密的。如:「私自」、「私下」、「私逃」、「私藏」、「私底下」、「私相授受」、「私定終身」。
(4) 不合法的、不正當的。如:「私酒」、「私貨」、「私鹽」。
(5) 非法的貨物。如:「走私」、「緝私」。

【寡】
(1) 少。與「眾」相對。如:「沈默寡言」、「寡不敵眾」、「小國寡民」、「薄情寡義」、「清心寡欲」、「寡廉鮮恥」。
(2) 婦女喪夫。如:「守寡」、「孤寡」、「寡婦」。
(3) 古代王侯的謙稱。如:「寡人」、「稱孤道寡」。

【欲】
(1) 願望,想得到滿足的意念。如:「食欲」、「物欲」、「欲望」、「求知欲」。
(2) 想要、希望。如:「欲哭無淚」、「暢所欲言」、「欲蓋彌彰」、「欲罷不能」、「為所欲為」、「隨心所欲」。
(3) 將要。如:「搖搖欲墜」、「飄飄欲仙」、「昏昏欲睡」、「呼之欲出」、「震耳欲聾」、「蠢蠢欲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術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